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历史 >> 高中三年级 >> 历史高中三年级试卷 >> 正文

 

[组图]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卷

查询历高三上试卷的详细结果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卷

历 史 试 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北京将成为全世界瞩目的中心。回答1—4题。

1.下列关于北京以往的称呼按时间先后排列为 ( )

①南京 ②涿郡 ③蓟 ④燕京 ⑤大都 ⑥中都 ⑦幽州

A.③②⑦①⑥⑤④ B.②③⑦①④⑤⑥

C.③②⑦①④⑥⑤ D.③②①⑦④⑥⑤

2.“北京实为都会,地势宏伟,山川巩固,四方万国,道里适均。……自营建以来,天下军民乐于趋事……今工已告成,选以永乐十九年正月朔旦,御奉天殿朝百官。”材料中“永乐十九年”是 ( )

A.1405年 B.1412年 C.1421年 D.1433年

3.下列侵华战争曾占领北京的是 ( )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日俄战争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中法战争

⑤甲午中日战争 ⑥抗日战争

A.①②③⑥ B.①③⑥ C.①③⑤⑥ D.③④⑥

4.着力表现动感之美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

图标(见右图),简约生动地体现了中国书法

艺术的 ( )

A.金文之美 B.篆书之美

C.行书之美 D.楷书之美

5.与以前所实行的赋税制度相比,唐朝两税法的特点主要在于 ( )

A.减轻了农民负担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执行了新的征税标准 D.统一了极端混乱的税制

6.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当时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

A.有利于加强对边疆民族的行政治理

B.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C.使边疆民族政权隶属于中心政府

D.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高潮

7.下列有关土地的规定,按先后顺序排列应为 ( )

①“人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③“为田开阡陌封疆” ④“直隶等省废藩田产……给予原种之人,令其耕种,照常征粮”

A.②③①④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

8.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九章算术》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体系

B.《大衍历》的制订表明了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C.《梦溪笔谈》被称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D.《天工开物》最早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工具

9.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B.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1,3,5

10.请观察下列两幅人物及其活动的照片,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 )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思想体系创新不断

C.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D.思想解放潮流涌动

11.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12.分析以下歌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②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③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了一个圈 ④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下图所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三次重大会议。回答13—16题。


13.“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预备农民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图一会议的上述决议表明 ( )

A.中共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B.中共的工作重心已由城市转入农村

C.中共正式确立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D.中共理论基础发生根本变化

14.图二的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 )

A.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心的统治

B.取消了李德、博古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C.肯定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

D.选举毛泽东为中心政治局常委

15.图三的会议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开端”指 ( )

A.在全国大规模地平反冤假错案

B.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实现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D.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6.上述三次会议的共同点有 ( )

①都召开于中国革命或建设的要害时刻 ②都彻底纠正了错误路线,确立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③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适时调整政策方针 ④都有利于中共在理论或实践上探索出新道路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④

17.读右图,分析引起1949年到1957年我国人均粮食

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农田水利的兴修

C.土地所有制的改革

D.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18.有人就新航路的开辟问题画了以下四幅漫画,下列对漫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图一反映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航路

B.图二反映了西、葡两国掠夺大量财富,加速了本国的资本原始积累

C.图三反映了英国利用其有利的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D.图四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有利位置,逐渐衰落

19.政党政治是近代民主政治的特征之一。英国的两党制出现于 ( )

A.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时间 B.共和国时期

C.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 D.光荣革命后

20.美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有利因素不包括 ( )

A.国内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B.开拓海外市场,积累资本

C.外国移民提供劳动力和技术 D.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祸

21.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都属资产阶级性质,它们共同的依据是 ( )

A.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确立

B.废除了奴隶主的特权

C.废除了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旧生产关系

D.由资产阶级领导

22.“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段材料说明牛顿的发现 ( )

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B.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舒适

C.促进了人类思想解放 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23.1929年爆发的今年国际危机与1857年经济危机相比,影响最大的不同在于 ( )

A.波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B.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C.严重破坏了生产力 D.激化了社会矛盾

24.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政治家熟悉到,欧洲各国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这一熟悉是基于 ( )

A.欧洲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与美国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

C.冲击美国霸主地位 D.促进美、欧、日三足鼎立

25.1974年联合国大会第六届非凡会议通过的宣言中说:“……我们一致决心紧急地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努力,这种努力……将纠正不平等和现存的非正义并且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之间日益扩大的鸿沟有可能消除,并保证目前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估和平和正义中稳步地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这段宣言的发表主要针对 ( )

A.美国控制和操纵联合国,把它作为称霸世界的工具

B.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对峙日益加剧,造成世界紧张局势

C.发达国家利用不平等贸易手段剥削发展中国家

D.少数发达国家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造成一些国家政局混乱

1,3,5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26题12分,27题13分,28题15分,29题10分,共50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律称:“凡法律令者,以教道(导)民,去其淫避(僻),除其恶俗,而使之于为善也。”《大明律·序》称:“朕有天下,访古为治,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

材料二 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其内容有“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材料三 1921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议决一切法律案”

材料四 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律和《大明律》在知道思想上的相同之处。并据此概括我国封建社会法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清朝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的目的。(4分)

(3)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材料三的进步性。(2分)

(4)材料四中的“五四宪法”指出,它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中的“发展”是什么?(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曾出现过一些社会相对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可以说,这就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其实,古代在“和谐社会”出现之前,当旧的传统的社会秩序遭受到猛烈冲击时,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往往应运而生,期间出现了不少要求建立和谐社会的某些思想或观点,如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因此,我们在提出构件和谐社会的同时,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在建立和谐社会方面有哪些思想观点?并举出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一例。(6分)

(2)17、18世纪的欧洲,在社会巨变的大潮中,一些思想家为构建公平和法治的社会,提出了一整套构想。请写出启蒙运动的主要理论成果。(3分)

(3)在社会主义全面探索时期,毛泽东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原因是什么?(4分)

28.东北亚(右图)是当今世界性大国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自古以来,该地区国家间经济文化交往不断。而自19实际中期以来,也成为世界性大国长期剧烈争夺的地区之一。

(1)在古代,图中的E国与A、B、C三地间有过长期

的经济文化交往,请列出其中典型的史实和代表人物

(2)在19世纪60年代,图中有三个先后进行了迈向近代社会的改革。请列出此三个国家的代表字母及相应的活动。经过30年的实践,此三国改革的结果却有成有败。请你举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该地区出现的两次国际性战争予以证实。结合这两次战争的结果,请你谈谈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历史启示。(8分)

(3)二战后,在20实际50年代、60年代、70年代末,该地区有三个国家先后出现经济起飞。请分析这三个国家经济崛起的两个历史机遇,并归纳出促进其经济起飞的三条共性措施。(5分)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1940年苏联经济发展情况表

产品

单位

1913年

1928年

1940年

生铁

百万吨

4.2

3.33.3

15.0

百万吨

4.2

4.3

18.3

煤炭

百万吨

29.1

35.5

166

石油

百万吨

9.2

11.7

31

电力

十亿千瓦时

2

5

48

谷物

百万吨

80~82

73

95.5

毛织物

百万米

95

87

120

皮鞋

百万双

28

36

70

——摘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20世纪80~90年代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统计表

年份

1981~1985年

1986~1988年

1989年

1990年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

3.2%

2.8%

2.45%

-4%

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苏联1928年~1940年经济发展的大体趋向,并简析政策原因。(3分)分析苏联经济在1928年以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据材料二,改过说明苏联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导致这种发展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3,5

1.C 2.C 3.B 4.B 5.C 6.B 7.A 8.D 9.D 10.D 11.B 12.A 13.A 14.C 15.C 16.D 17.C 18.B 19.C 20.B 21.C 22.C 23.B 24.A 25.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26题12分,27题13分,28题15分,29题10分,共50分。

26.(1)相同之处:以法律规范人民的活动(或以法束民);(2分)特点;法律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2分)

(2)目的:遏制革命形势高涨。维护清朝专制统治。(4分)

(3)肯定了国民在国家中的主权地位,否定了君主专制统治。(2分)

(4)发展: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2分)

27.(1)儒家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2分)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让人民安居乐业。(2分)如贞观之治等。(2分)

(2)天赋人权学说,人民主权学说,社会契约学说,三权分立学说等。(3分)

(3)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4分)

28.(1)汉代中国的铁器、铜镜等传入朝鲜,朝鲜特产檀弓、果下马等输入中国;东汉光武帝赐与日本国王“汉委奴国王”金印等。唐代新罗国参用唐制,教授儒学,出现交往友人崔致远;日本多次派遗唐使来华,学习先进的唐文化,推动了“大化改新”,出现交往友人吉备真备和唐高僧鉴真。(2分)

(2)A国,明治维新;(1分)D国,1861年改革;(1分)E国,洋务运动。(1分)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2分)启示:只有全面改革旧的社会制度,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3分)

(3)历史机遇:二战后国际局势长期相对安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共性措施:从本国国情出发,制订并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对外开放,引进技术和外资;重视教育,培养人才。(5分)

29.(1)趋势:经济高速发展。主要原因: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政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3分)基础工业与重工业发展较快,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相对缓慢,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3分)

(2)变化趋势:国民经济生产的增长率逐年下降,直至呈现负增长。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4分)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历高三上试卷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组图]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卷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第一次调研考试
    高三文科历史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年级历史考前模拟考试题
    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高三中国古代史单元检测题(先秦、秦汉…
    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
    高三第一次月考
    高三历史五月强化练习题
    高三历史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广东历史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二)
    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三4 月历史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五月强化练习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题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三 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五…
    历史高三第一次调研试卷
    高三历史第三单元测试
    历史专业班考前测试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四…
    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人民版必修3)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四…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六…
    高三历史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二…
    高三历史上学期练习题(3)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测试一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周练试题
    高三历史上学期周练一
    高三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
    高三历史复习测试试卷(二)
    普通高校 招生模拟考试历史卷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统测
    广东省高考历史选择题最后冲刺90题
    高三历史起点调研测试
    高考北京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四川文综测试Ⅰ卷(历史部分)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Ⅰ卷(历史部分)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II卷(历史部分)
    2010年高考历史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广…
    200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大纲(…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评估调研
    高三历史第二次周练试卷
    高三历史必修一过关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分析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复习指导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新教材评估检测卷(…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考山东文科综合测试卷(历史部分)
    2008江苏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含典型…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海南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说明(历…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8月考试试卷
    高三历史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高三历史迎市调研模拟考试二
    高三历史迎市调研模拟考试
    高考全国Ⅰ文综(含答案)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全国普通高考历史单科广东卷解析卷
    普通高校招生统考(四川卷)文科综合…
    高三文综历史教学质量检测题
    高三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模拟测试(二)
    高三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模拟测试(一)
    高三文科历史适应性练习
    高三历史复习测试试卷
    历史专业班专题复习测试卷
    普通高校招生模拟考试历史卷
    高三历史第四章检测试题
    湛江市普通高考模拟考试历史卷
    高中毕业班历史第一次统一检测
    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考试
    高三年级2月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次调研测试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考文科综合历史标准测试试卷(二)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二…
    广东历史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
    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二)
    高三历史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广东卷…
    各地模拟试题选择题精选100题——中国…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四次月考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六…
    高考历史综合能力测试卷
    高三历史全国统一考试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三…
    高三历史复习易错题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一…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 短暂…
    高三历史第一次周练题
    高三历史复习练习
    高三历史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五…
    高考文综(天津卷)
    高三历史世界史测试卷十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考试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联考试题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统一考试
    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测试卷(历史部分…
    高考江苏历史卷试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高三历史统一练习题(二)
    高考文综(天津卷)
    高考文综北京卷(含答案)
    高考四川文综试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广东卷(含部分答案)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卷II(含答案)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一…
    宁夏2010年普通高招考试文综考试说明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
    50年前的历史高考试题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历史…
    北京安徽两地2000年春季高考历史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
    高考文综 (山东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全国高三文综模拟试卷历史部分试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上海高考历史试题
    江苏省历史高考试卷
    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试卷解析
    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解析
    普通高中历史毕业考试
    春季高考历史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