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历史 >> 高中三年级 >> 历史高中三年级试卷 >> 正文

 

[组图]高三 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查询历高三上试卷的详细结果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命题人:徐志贤 总分:100分 时量: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A.商朝卜辞 B.孟姜女传说 C.《史记》 D.《资治通鉴》

2庙号是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下列属于庙号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顺治

3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A. 庚申年 B.癸卯年 C.甲辰年 D.乙酉年

4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该书提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意思是: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材料里的“民主”是指什么?

A.最高统治者 B.奴隶的主人

C.为民做主 D.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5《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峰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在这里,班固说的是

A.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

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共同的出现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

6 古代童谣唱道:“举秀才,不识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段话充分反映了

A.先秦时期世卿世禄制的弊端 B.两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

C.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 D.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

7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北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宋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只能站着,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变化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中心对地方的治理日益加强 B.统治阶级内部等级日益森严

C.中心权力日益向皇帝集中 D.君臣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8康熙帝时期,清朝中心机构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议政处 议政处 议政处 军机处


六部 内阁 军机处 南书房 内阁 南书房 议政处 内阁

A B C D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革命”是指

A.中心集权制度建立 B.世袭制度确立

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D.世卿世禄制度确立

10下列对中国古代史上的和亲政策持否定态度的诗是

A.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

B.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满,舞文弄墨总待劳。

C.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D.关月夜悬青冢镜,塞云秋薄汉宫罗。君王莫信和亲策,生得胡雏虏更多。

11据史书记载,唐朝时的一个民族政权“南比新罗,以泥河为境,东穷海,筑城郭以居。……

地方五千里,户十余万,胜兵数万。”这段史料说明的情况是

A.回纥发展农业 B.黑水都督府的设置

C.渤海全盛时期 D.东突厥的文明进步

12据史书记载,以牛乳、羊乳为原料制成的酥酪由北方游牧民族发明,西晋时南方并无出

产,南宋时江南地区盛产,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宋夏和议 B.北民南迁 C.宋金对峙 D.西晋统一

13下列哪一事件的性质与其它事件根本不同?

A.郾城大捷 B.土木堡之变 C.台州大捷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4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古诸部),使之防御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康熙为什么不再修补长城的原因有

①蒙古部落与朝廷的关系更加密切 ②清朝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③他认为修德安民方是守国之本 ④前朝筑长城并没有消除边患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近年某地发现了一个酿酒遗址,其中有用曲酿痕迹。据此推断这个遗址年代的上限应该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6下图中是自然力将人力解放出来的生产工具或生产方式是

17瓷器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发明,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商和西周时期就已出现了原始瓷器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创制出白瓷,为我国制瓷业开辟了广阔前景

③唐三彩为后世彩瓷的产生开辟了道路

④最早纠正秘色瓷产生于五代传统说法的惊天考古发现是在北京法源寺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811世纪中叶,王安石主持变法。从可操作性角度看,王安石下列哪一项措施在当时是很难真正实行的?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 C.农田水利法 D.青苗法

19下列各项反映上层建筑阻碍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有

①政府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 ②政府屡申重农抑商政策

③广大农民无力购买手工业品 ④地主、商人剥削来的钱财大多买田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20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张骞在公元前127年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于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这一观点说明

A.当时中国处在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欧洲和中亚各国普遍希望与中国广泛交流

C.开拓了当时中国人的视野,加强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关注

D.张骞通西域刺激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活动

21.随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逐渐影响世界,外来文化成就也逐渐传入中国。下列文化成就中,受外来文化影响的有

①营造洛阳白马寺 ②修建敦煌莫高窟

③张衡制造地动仪 ④徐光启编写《农政全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③④ D.①②④

22“神舟七号”的发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将“神舟七号”成功送入太空用的是“长征火箭”,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古代火箭的发明。假如你要查找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查阅

A.《史记》 B.《汉书》 C.《唐书》 D.《清史稿》

23十六世纪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时,携带一幅世界地图,因中国的位置在图中偏西,遭到了明朝士大夫的严厉斥责。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闭关锁国政策 B.儒家的中庸思想

C.自然经济影响 D.君主专制制度

24早期佛教根本教义为“四谛”。苦谛说人生来痛苦,集谛指苦因在人有欲望,灭谛告诫人们消除痛苦,道谛是灭欲的修行方法。中国古代将“灭谛”揉进儒学的主张是

A.爱有差等 B.人之初,性本善

C.天不变,道亦不变 D.存天理,灭人欲

25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知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

甲.致良知,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太虚本动,天地日新。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王夫之

C.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二、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2分,第28题20分,共计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20世纪初,在今天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北130多公里沙漠深处,发现了一个深埋于流沙之下l600余年的古老王国──尼雅古国遗址。尼雅古国在《汉书·西域传》中被称为精绝国。它地处尼雅河的尽头,背依莽昆仑,面向无垠沙漠,在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向东倾斜。

材料二  1901年1月,英籍匈牙利人A·斯坦因首次来到尼雅。短短两周他即掘获大量的怯卢文(印度西部土著民族的语言)和汉文木简,其中有不少要求配水和对水资源严格控制的记录。还有键陀罗(古印度)艺术风格的木雕,以及玻璃器、铜镜、五铢钱等文物,装了12大箱,运回伦敦。斯坦因的发现使西方学术界为之震动。尼雅随之成为考察的热点。

材料三 目前在尼雅已发现了150多处遗址。较大居址,建筑面积达一二百平方米,四面用红柳、芦苇围成防护墙,居室多间,可以看出客室、卧房、储藏间、厨房、畜厩之别。而较小的民居,或只有住室一间,与畜厩为邻。在尼雅一百多公里的范围内,还发现了引水渠、农田、粟粒、葡萄园、沙枣、杨木和桑林,也见到了羊、马、骆驼的骨骸。在出土文物中不止一见的有木制的锁钥,还发现过一只陶蚕。

材料四  1995年,联合国考察队中方学者发现并发掘出尼雅贵族墓地。死者已成干尸,保存相当完好。他们以锦绢盖头,身着锦袍、锦裤,上覆锦被。锦纹是汉代统治阶层使用的典型的带有“长乐大明光”、“延年益寿”等字样的图案。随葬的还有汉朝丝绸艺术精品锦、绫、罗等,也有颇具罗马艺术风格的华丽毛织物。

材料五  近些年来在尼雅遗址发现的怯卢文,与斯坦因当年所见的一样,不少并未开封拆阅。它们或有序的放置在休息的土炕炕沿,或藏在陶瓮之中。这些宅邸四周有许多被风沙拦腰折断的直径超过50公分的胡杨枯树。

──上述材料据1998年第三期《地理知识》杂志中《失落在沙海中的精绝国》摘编

请回答:(1)根据材料从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方面概括尼雅文明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推测尼雅文明的沉没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6分)

27观察下列图片并回答相关问题。(12分)

图1 图2

图3 图4

图一中的人“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图二中的人为自己立了无字碑,功过由后人评说。图三中的人在贞观时期远嫁吐蕃。图四中的人是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的作者。

请回答:(1)简述这四位女性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8分)

(2)在中国古代史上,尽管有很多女性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总的来说,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的成就比不上男子。请简要分析造成中国古代史上“女不如男”的原因。(4分)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予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得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珍贵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种种珍贵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崇山峻岭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8分)

(2)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正值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最为繁盛的百年之治——“康乾盛世”的尾声。但时间只过去了短短的40余年,中国就迅速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当时中国和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等状况,分析“康乾盛世”局面迅速消逝的原因。(10分)

(3)“康乾盛世”局面迅速消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对当前的中国有哪些启示?(2分)

浏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答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1)根据材料从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方面概括尼雅文明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推测尼雅文明的沉没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6分)

27(1) 简述这四位女性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做出了哪些贡献?(8分)

(2)请简要分析造成中国古代史上“女不如男”的原因。(4分)

28(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8分)

(2)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正值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最为繁盛的百年之治——“康乾盛世”的尾声。但时间只过去了短短的40余年,中国就迅速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当时中国和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等状况,分析“康乾盛世”局面迅速消逝的原因。(10分)

(3)“康乾盛世”局面迅速消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对当前的中国有哪些启示?(2分)

浏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答案

1—25:ACDAA BCCAD CBCDD DBBAC DCCDB

26

20080918

、①尼雅从政治上来说,在西域都护的管辖之下,已经出现了贫富不均和私有制。经济发展程度较高,以农业、畜牧业为生,种植果树,学会了植桑育蚕和纺织。在文化上兼容印度和中原文化,荟萃了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在对外关系上是丝绸之路的要冲,为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12分)

②可从以下两种不同角度作答:

答案一:尼雅文明沉没的原因可能是沙漠化造成的。在风沙侵蚀和堆积作用下,河水水量日益减少。控制水资源的记录,以及被风沙拦腰折断的胡杨树就是证实。尼雅文明沉没的悲剧告诉我们,人类必须保护并不断改善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6分)

答案二:尼雅文明沉没的原因可能是外族入侵造成的。因为材料四中被发现的怯卢文,不少并未开封拆阅,可能收件人是迫于形势不能不离去。被拦腰折断的胡杨树也说明生活环境并未恶化到不能生存的地步。外族入侵、社会动荡会导致一个文明消亡,这也是值得我们汲取的历史教训。(6分) (若答出其他可能性,言之成理者,皆应鼓励。)

27(1)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互市兴旺起来,文化往来增多。四十多年间双方和睦相处。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能破格用人,注重发展科举制度,设立北庭都护府管辖西突厥故地。在她当权期间使唐朝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上升。文成公主入吐蕃,带去大批精美的手工艺品和多种生产技术、医药书籍,大大有利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也写了许多怀念中原故土的篇章,关心现实内容的优秀词作。(8分)

(2)女不如男的原因:①经济上,封建社会以农业立国,男子是主要劳动力,妇女在生产中处于从属地位;②封建道德观念的束缚:如西汉时,董仲舒提出“三纲”的封建道德观念,宣传“夫为妻纲”,逐渐形成男尊女卑的社会习俗,妇女的创造积极性长期被压制。(4分)(此问可不拘泥于上述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28(1)两广总督译文:视两国关系为蛮夷之邦与天朝上国的关系,视双方往来为朝贡关系。英方信函:增进邦交,扩大贸易。(4分) 原因: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自认为是天朝上国,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是出于这种心态(4分)。

(2)迅速消逝的原因:(1)“康乾盛世”期间的西方国家:①工业革命开展并基本完成;②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深度和广度发展;③资本主义加紧对外侵略步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4分)

(2)“康乾盛世”期间的中国;①长期推行“闭关自守”政策,造成中国日益落伍于世界;②大兴文字狱及沿袭明朝八股取士制度,紧锢了人民的思想;③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影响社会的进一步发展;④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严重束缚工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侵略,力图使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理想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西对比,中国渐趋衰落。(6分)

(3)①统治者闭关自守,盲目自大,使盛世迅速丧失;②坚持改革开放,跟上世界潮流;③调整生产关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④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提高民族凝聚力;⑤重视科技教育,增强综合国力。(2分)(此问可不拘泥于上述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历高三上试卷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组图]高三 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卷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第一次调研考试
    高三文科历史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年级历史考前模拟考试题
    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历史高三第一次调研试卷
    高三历史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
    高三第一次月考
    高三历史五月强化练习题
    广东历史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二)
    高三历史第三单元测试
    高三4 月历史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五月强化练习
    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题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五…
    高三中国古代史单元检测题(先秦、秦汉…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专业班考前测试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统测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四…
    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人民版必修3)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四…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六…
    高三历史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二…
    高三历史上学期练习题(3)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测试一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周练试题
    高三历史上学期周练一
    高三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
    高三历史复习测试试卷(二)
    普通高校 招生模拟考试历史卷
    高三历史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广东省高考历史选择题最后冲刺90题
    高三历史起点调研测试
    高考北京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四川文综测试Ⅰ卷(历史部分)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Ⅰ卷(历史部分)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II卷(历史部分)
    2010年高考历史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广…
    200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大纲(…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评估调研
    高三历史第二次周练试卷
    高三历史必修一过关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分析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复习指导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新教材评估检测卷(…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考山东文科综合测试卷(历史部分)
    2008江苏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含典型…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海南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说明(历…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8月考试试卷
    高三历史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高三历史迎市调研模拟考试二
    高三历史迎市调研模拟考试
    高考全国Ⅰ文综(含答案)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全国普通高考历史单科广东卷解析卷
    普通高校招生统考(四川卷)文科综合…
    高三文综历史教学质量检测题
    高三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模拟测试(二)
    高三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模拟测试(一)
    高三文科历史适应性练习
    高三历史复习测试试卷
    历史专业班专题复习测试卷
    普通高校招生模拟考试历史卷
    高三历史第四章检测试题
    湛江市普通高考模拟考试历史卷
    高中毕业班历史第一次统一检测
    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考试
    高三年级2月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次调研测试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考文科综合历史标准测试试卷(二)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二…
    广东历史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
    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二)
    高三历史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广东卷…
    各地模拟试题选择题精选100题——中国…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四次月考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六…
    高考历史综合能力测试卷
    高三历史全国统一考试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三…
    高三历史复习易错题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一…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 短暂…
    高三历史第一次周练题
    高三历史复习练习
    高三历史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五…
    高考文综(天津卷)
    高三历史世界史测试卷十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考试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联考试题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统一考试
    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测试卷(历史部分…
    高考江苏历史卷试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高三历史统一练习题(二)
    高考文综(天津卷)
    高考文综北京卷(含答案)
    高考四川文综试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广东卷(含部分答案)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卷II(含答案)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一…
    宁夏2010年普通高招考试文综考试说明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
    50年前的历史高考试题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历史…
    北京安徽两地2000年春季高考历史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
    高考文综 (山东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全国高三文综模拟试卷历史部分试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上海高考历史试题
    江苏省历史高考试卷
    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试卷解析
    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解析
    普通高中历史毕业考试
    春季高考历史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