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同步检测(八)
第二章单元测试B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秦朝时,我国政治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秦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据此回答1~6题。
1.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
B.秦部署了全国统一的战略和策略
C.秦顺应了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潮流
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解析“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故选C项。A项只是提供可能性,B项具体作战战略不能作为根本原因,D项夸大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答案C
2.秦统一全国后,在加强中心集权的措施中引起较大争议的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确定三公九卿制
C.确立郡县制
D.统一度量衡
解析考查对基础史实的灵活运用。教材虽未直接提及,但对“焚书坑儒”应有个大致了解,它是由儒生攻击郡县制引起的。故选C项。
答案C
3.人们常说“权衡利弊”,“权衡”在古代与以下哪一方面联系密切()
A.长度 B.容量
C.重量 D.货币
解析秦朝时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文字。权是一种衡器,即今天的“秤砣”。
答案C
4.下列水利工程从兴修的目的上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解析灵渠主要是为运粮草征服越族而修,而其他三项水利工程则主要为发展农业而修。
答案C
5.《秦律》中规定:百姓偷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要判处劳役,官吏地主等犯法,可用钱财赎罪免刑。下列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
A.非常严酷
B.官民犯法都要制裁
C.阶级性分明
D.是造成阶级矛盾激化的根本原因
解析考查理解能力。由题干叙述可知,《秦律》对百姓的制裁很严厉,A项正确;对百姓和官吏地主的制裁方式不同,程度不同,但都受制裁,同时也体现了阶级性,故B、C两项正确;阶级矛盾激化的根本原因是暴政。
答案D
6.“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中提到的秦朝的历史事件是()
A.统一六国,焚书坑儒
B.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农民起义,刘项是文盲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注重诗中的要害词,如“竹帛烟销”“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等,再结合所学知识判定,应为焚书坑儒和农民起义。
答案C
7.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振兴中华的一大策略。对人才古代就已重视,下列朝代最能选拔有用人才的是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汉朝
解析解此题有两个要害点,一是汉朝包含西汉和东汉,二是察举制度在西汉与东汉选举人才的标准不一样,且察举制度是套完整的选官制度,是在秦朝基础上的发展。综合教材内容应选B项。
答案B
8.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代的是()
A.实行刺史制度
B.设置西域都护
C.实行察举制
D.颁布“推恩令”
解析考查推理分析能力。B项的发生时间是公元前60年,教材又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如此推算,若B项成立,那么汉武帝在位至少有78年,这不符合历史实际。
答案B
秦汉时期,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发展起来,这种交往的影响至今仍有体现。据此回答9~14题。
9.今天西部大开发,中原地区对新疆进行物质、技术等支持。在西汉时,中原的物质、技术就输送到了新疆,其中有()
①葡萄 ②苜蓿 ③铸铁技术 ④井渠法 ⑤丝织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解析考查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①②从西域传入中原,③④⑤从中原传入西域,即新疆地区。
答案C
10.我国历史上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秦汉时期,下列边疆地区归属中心集权管辖的先后顺序是 …()
①云贵四川 ②河套地区 ③西域地区 ④珠江流域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解析考查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秦始皇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先击败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后修灵渠统一珠江流域,教材地图上有此信息;汉武帝时在云贵四川设郡,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晚于汉武帝统治时期,故应选B项。
答案B
11.楼兰是位于我国新疆境内的农业发达的绿洲,3世纪时衰落下去,现今是一片废墟,它曾是的交通枢纽,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过重要作用 …()
A.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河西走廊
D.亚欧大陆桥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过”作用,说明是在以前历史上发生的事件。
答案A
12.借助有利的地理位置做转手贸易发展经济,是许多国家崛起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汉代丝织品远销欧洲时就有这样一个国家从中大获其利,它是 …()
A.葱岭 B.安息
C.大秦 D.印度
答案B
13.秦汉时期中国与朝鲜经济交流的内容不包括()
A.铁制生产工具 B.果下马
C.象牙 D.铜器
答案C
14.王昭君远嫁呼韩邪单于,汉元帝给她的嫁妆中不可能有()
A.铁制生产工具
B.夜郎郡的土特产
C.石榴种子
D.道教经卷
解析考查对基础史实的灵活运用。道教在东汉时形成,而王昭君是西汉人。
答案D
秦汉文化世界领先,许多成就在建筑、史书等方面都有反映。据此回答15~19题。
15.从下列“秦小篆字砖”和“汉并天下”瓦当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秦小篆字砖 “汉并天下”瓦当
①秦朝文字的特点 ②秦始皇加强中心集权 ③秦汉的大一统 ④秦汉的雕刻和建筑艺术成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解析考查有效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秦砖上的字体知道①;而统一文字是加强中心集权的具体措施之一;文字的统一侧面反映了秦汉的大一统;秦砖汉瓦的字是雕刻的,外形各异。集以上信息判定答案为C项。
答案C
16.《史记》记载:“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这段史料()
①反映了汉代儒家的思想观念 ②留下了后人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 ③表现了封建史家写史的局限性 ④古史对天象的记载缺乏研究价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既考查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也考查对儒家文化、古代史家写史观等问题的深刻理解。汉代儒家思想强调维护皇权的统治地位,故有“天人感应”“大一统”之说,宣扬许多自然现象是上天的旨意。所以①正确;③也正确,因其维护正统皇权。
答案A
17.下列关于两汉时期天文学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制定出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
B.东汉科学家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C.在世界上最早记录了有关太阳黑子的情况
D.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
解析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是在春秋时期。
答案D
18.下列史实中,《史记》和《汉书》都有记载的是 …()
A.焚书坑儒
B.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C.昭君出塞
D.甘英出使大秦
解析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两本史书涉及的共同时间是西汉建立到汉武帝时期,符合这一时间的史实是B项。
答案B
19.秦始皇陵兵马俑被称为“世界奇迹”。下列关于秦朝兵马俑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再现了秦朝时的军容 ②反映了秦朝繁重的徭役
③显示了秦朝高超的造型艺术 ④反映了秦朝手工业的成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兵马俑再现了秦朝时的军容,同时显示了秦朝高超的造型艺术及手工业——雕筑业的成就,从侧面反映了秦朝徭役的繁重。
答案D
20.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地区以长城为界区分为农耕文化区和游牧文化区,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B.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
C.自然条件的差异
D.统治政策的差异
解析农耕或游牧是自然条件造成的,不能认为农耕比游牧先进。直到今天,这种分界线依然存在。
答案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山西、山东、龙门碣石以北、江南四大经济区。见下图:
材料二:公元前2世纪前后秦皇、汉武时期,汉族王朝统一不久,经济发达,国势强大,为了保持和巩固已有农耕区的统治范围,向四面开疆拓土……
——邹逸麟《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
历史背景和地域特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我国当时主要农业区在哪两大经济区里?简述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领土开拓的方位和范围,并归纳领土开拓的方式。
(3)举例说明,秦汉是如何加强对新拓边疆地区治理的?秦汉开拓边疆有何积极意义?
解析本题从国土资源开发的角度考查对教材知识的转换理解。解题的思维程式是:从材料中提取秦汉时期开疆拓土的有效信息——归纳领土开拓方式的要点——教材例证说明——归纳升华意义,归纳意义时,注重从中原与边地、中国与外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1)山西和山东经济区。原因:这两大经济区是政治中心;开发较早,人口稠密。
(2)北方:河套;西方:河西走廊、西域;东南沿海;西南:云贵高原。
方式:军事征服、设机构进行政治控制。
(3)秦:设桂林、南海、象郡治理越族地区。汉:设西域都护治理西域地区,保护商旅;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郡县。意义:保护了中原农耕文化(或农耕区);促进了边疆经济的发展;打通了与中亚、西方的陆路交通;巩固和扩大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2.张骞出使西域,途中被匈奴扣留十年,历经艰辛,最终回到汉朝,虽未达到目的,但在此基础上却形成了一条通往中、西亚和欧洲各国的丝绸之路。据此回答:
(1)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汉朝史实论述张骞出使西域的贡献。
(3)张骞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是什么?
(4)两汉时期,我国对外交往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为什么?
(5)假如开发古代丝绸之路沿线的旅游业,下列哪个景点会在其中()
A.白马寺 B.昭君墓
C.始皇陵 D.孔庙
解析考查概括、归纳、理解能力。第(1)问很简单,第(2)问实际考查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第(3)问应结合第(1)(2)问回答,强调其出使时的艰苦环境和“首次”出使。第(4)问回答时应注重从经济原因、政治保障及交通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第(5)问主要考查丝绸之路的路线和史地结合能力。
参考答案(1)联络大月氏等夹击匈奴。
(2)使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成一体,中原与西域各国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在张骞出使西域的基础上形成了后来著称于世的丝绸之路。
(3)不畏艰险、敢于开拓的精神。
(4)张骞出使西域及击败匈奴的骚扰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关中地区尤其富裕繁荣;秦汉时期我国造船和航海等技术不够发达。
(5)C
考后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