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历史 >> 高中三年级 >> 历史高中三年级试卷 >> 正文

 

[组图]高三历史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

查询历高三上试卷的详细结果
高三历史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重事项:

准考证号码填写说明:准考证号码共九位,每位都体现不同的分类,具体如下:

答题卡上科目栏内必须填涂考试科目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5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直接添涂在答题卡上。)

1.“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中“礼”主要指(  )

A.礼仪 B.制度 C.风俗 D.贡赋

2.“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3.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

4.元朝时,不属于行中书省管辖的地区是 (  )

A.陕西 B.云南 C.河北 D.河南

5.君权和相权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下的一对基本矛盾,封建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采取的措施是①秦朝三公九卿制②唐朝的三省六部制③北宋设三司使④元朝行省制度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下列关于列强在中国获取下列特权的先后顺序是 (  )

①领事裁判权 ②租借地 ③协定关税权 ④设厂权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7.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

A.方式相同 B.背景相同

C.目的和性质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8.“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

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右列款项用于履行这一

项条约。这一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9.1861年,进入天津口岸的各类洋布折银3250582两,占当年天津口岸进口总值的64﹪,鸦片折银948480两,占进口总值的18.9﹪。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进口货物中洋布占主要份额 B.中国近代商业贸易落后

C.西方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 D.鸦片贸易合法化

20080925

10.“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 ……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 …… 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  )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1.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C.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消息

D.工人、学生和商人积极广泛参与斗争

12.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2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那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  )

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③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小明同学清明节上山扫墓,看到墓碑上刻有“中华民国25年立”的字样。请问这是哪一年立的墓碑? (  )

A.1935年 B.1936年 C.1937年 D.1938年

14.江苏省某纪念馆门前有“N4A”的标志,它是下列哪支部队的英文简写

A.北伐战争中的第四军 B.国共对峙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C.长征时期的红四方面军 D.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

15.孙中山屡战屡败,又坚持民主革命立场,终于熟悉到:“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提出了三民主义 B.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C.接受袁世凯的要求而辞职 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16.下列对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评述正确的是 (  )

A.都主张平均地权 B.都意图削弱满族统治者的权力

C.都带有救亡图存的目的 D.都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17.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民主政治却没有实现。根本原因在于 (  )

A.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 B.中国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C.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D.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

18.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心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国共产党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

C.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D.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

19.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

A.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B.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D.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20.下列毛泽东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

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②④ D.①③④②

21.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其中的转折点指 (  )

A.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三大战争取得胜利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2.在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 (  )

A.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它曾代替国家宪法的职能

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D.它曾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

23.“世纪的握手”——这幅新闻照片见证了国共两党的领导人连战与胡锦涛相隔60年的历史性握手。从近代史上比较全面反映了国共两党关系变化过程的是 (  )

A.合作—分裂 B.分裂—合作—再分裂

C.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 D.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又合作

2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的原则不包括 (  )

①民族平等 ②民族团结 ③共同发展繁荣 ④进行民主改革 ⑤土地改革

A.①②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 D.④⑤

25.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  )

A.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规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二、非选择题(共50分。其中第26题12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4分。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写在答案纸上。)

26.(12分)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闻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有关南京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面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天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和“四面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2分)

材料二 没有任何一座城市、也没有任何一个建筑群像南京长江路292号这样,毫无遗漏地见证了风云激荡的中国近代历史,它完整地保存着如此众多的中国近代史的文物古迹,成为中国近代百年史上最有力的物证。

(2)中国近代百年史上有三个政权在此建都,现在的南京长江路292号就是其政府的所在地,请按顺序列举出在这三个政权的名称和建立者。(6分)


材料三 日本侵略者用活人做靶子,练习刺刀

材料四 据报载,日本“新的历史教科书编撰会”(下

称“编撰会”)编写的2002年度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在

记述“日中战争”的部分,编撰者故意不提南京大屠杀

事件,而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部分却这样写道:“东京审判法庭认定日本军队1937年在攻陷南京的战争斗中杀害了20万以上的中国民众。可是据当时的资料,那时南京人口只有20万,而且在日本军队攻陷南京城1个月后增加到了25万。此外,这一事件还有很多疑问,至今仍存在争论。因为在战争当中即便是不管什么人都杀,也不属于大屠杀。”

──新华社东京3月1日电讯稿

材料五 2001年至2006年,日本首相小泉曾六次参拜的东京靖国神社。靖国神社里供奉着东条英机等14名二战甲级战犯和约2000名乙、丙级战犯的牌位。

──中新网

(3)假如你要结合上面材料和所了解的知识,写一篇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纪念性文章,文章应包含哪些方面内容?(4分)

27.(10分)

材料一 “假如联合政府成立了,中共将尽心尽力和蒋主席合作,以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

──1945年9月27日毛泽东答路透社记者问

材料二 “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方针下,在蒋主席领导下(),彻底实现三民主义的方针下,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      

──1945年10月8日毛泽东的演说

(1)材料一、二中,毛泽东都提到要彻底实现三民主义,这是什么意思?毛泽东的这种说法的政策依据是什么?(4分)

材料三 在重庆谈判中,国民政府采取以下方针:“一、不得与现在政府之外来谈政府改组问题;二、不得分期或局部解决,必须现时整个解决一切问题;三、归结于政令、军令之统一,一切问题,必须以此为中心。”

──《蒋总统秘录》

(2)材料三中蒋介石强调“政令、军令之统一”的实质是什么?(2分)

材料四 “今年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死敌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蒋介石作伪总统,就是他快要上断头台的预兆。打到南京去,活捉伪总统蒋介石。”

──中共中心1948年劳动节口号

(3)材料一、二和材料四,中共对蒋介石的态度绝然不同,这是为什么?(4分)

28.(14分)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5分)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6分)

29.(14分)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回答以下问题:

(1)于右任的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意愿?说明什么问题?(4分)

(2)明清时期,为维护台湾领土主权和祖国统一进行了哪些斗争?(4分)

(3)说明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现状是如何形成的?(2分)

(4)现阶段我国中心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如何形成的?(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BBACB CCDCB 11—20 DDBDB CBCDC 21—25 AADCC

20080925

二、非选择题

26.(共12分)(1)《南京条约》的签订(1分)、香港回归(1分)

(2)洪秀全:太平天国政权(2分)孙中山: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2分) 蒋介石: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2分)

(3) 应包含对死者的悼念,对当年日本侵略者及现在日本的右翼势力的痛恨与谴责,对中日友好关系维护和发展,对世界和平的向往等方面的内容(4分)

27.(10分)答:(1)中国当时进行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的新民主主义的基本原则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一致。毛泽东在这里提“彻底实现三民主义”的意思就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其政策依据是中共“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

(4分)

(2)蒋介石要坚持独裁专制统治,要取消解放区的政权和军队。(2分)

(3)材料一、二均系毛泽东在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的发言,当时国共合作尚未完全破裂,蒋介石还是争取的对象。1946年6月,蒋介石挑起内战,所以材料四对他的态度与前面完全不同。(4分)

28.(14分)(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3分)

(2)①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②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④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5分)

(3)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①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②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③思想文化: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

(6分)

29.(1)意愿:思念故乡,渴望祖国统一。(2分)说明: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2分)

(2)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1分)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1分)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2分)

(3)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败退台湾。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2分)

(4)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和平解决台湾的方针。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4分)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历高三上试卷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组图]高三历史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卷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第一次调研考试
    高三文科历史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年级历史考前模拟考试题
    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历史高三第一次调研试卷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
    高三第一次月考
    高三历史五月强化练习题
    高三历史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广东历史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二)
    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三4 月历史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五月强化练习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题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三 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五…
    高三中国古代史单元检测题(先秦、秦汉…
    高三历史第三单元测试
    历史专业班考前测试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四…
    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人民版必修3)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四…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六…
    高三历史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二…
    高三历史上学期练习题(3)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测试一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周练试题
    高三历史上学期周练一
    高三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
    高三历史复习测试试卷(二)
    普通高校 招生模拟考试历史卷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统测
    广东省高考历史选择题最后冲刺90题
    高三历史起点调研测试
    高考北京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四川文综测试Ⅰ卷(历史部分)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Ⅰ卷(历史部分)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II卷(历史部分)
    2010年高考历史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广…
    200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大纲(…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评估调研
    高三历史第二次周练试卷
    高三历史必修一过关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分析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复习指导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新教材评估检测卷(…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考山东文科综合测试卷(历史部分)
    2008江苏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含典型…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海南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说明(历…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8月考试试卷
    高三历史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高三历史迎市调研模拟考试二
    高三历史迎市调研模拟考试
    高考全国Ⅰ文综(含答案)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全国普通高考历史单科广东卷解析卷
    普通高校招生统考(四川卷)文科综合…
    高三文综历史教学质量检测题
    高三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模拟测试(二)
    高三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模拟测试(一)
    高三文科历史适应性练习
    高三历史复习测试试卷
    历史专业班专题复习测试卷
    普通高校招生模拟考试历史卷
    高三历史第四章检测试题
    湛江市普通高考模拟考试历史卷
    高中毕业班历史第一次统一检测
    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考试
    高三年级2月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次调研测试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考文科综合历史标准测试试卷(二)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二…
    广东历史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
    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二)
    高三历史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广东卷…
    各地模拟试题选择题精选100题——中国…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四次月考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六…
    高考历史综合能力测试卷
    高三历史全国统一考试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三…
    高三历史复习易错题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一…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 短暂…
    高三历史第一次周练题
    高三历史复习练习
    高三历史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五…
    高考文综(天津卷)
    高三历史世界史测试卷十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考试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联考试题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统一考试
    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测试卷(历史部分…
    高考江苏历史卷试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高三历史统一练习题(二)
    高考文综(天津卷)
    高考文综北京卷(含答案)
    高考四川文综试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广东卷(含部分答案)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卷II(含答案)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一…
    宁夏2010年普通高招考试文综考试说明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
    50年前的历史高考试题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历史…
    北京安徽两地2000年春季高考历史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
    高考文综 (山东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全国高三文综模拟试卷历史部分试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上海高考历史试题
    江苏省历史高考试卷
    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试卷解析
    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解析
    普通高中历史毕业考试
    春季高考历史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