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历史 >> 高中三年级 >> 历史高中三年级试卷 >> 正文

 

[组图]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查询历高三上试卷的详细结果
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在徽州地区的读书人家很常见一副对联:“读好书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这种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清代

2、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重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孟买棉纱质优价廉

C、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 D、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

3、宣传形象而又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面是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宣传,按照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4、“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景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C.一群爱国学生在街头巷角派送传单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D.徐小姐爱好读书,阅读《申报》、看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5、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时期“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掠夺 B、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工业革命的开展

6、下图再现的工具中对工业城市的形成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的是

A B C D

7、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什么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

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得到足够的保障”。为此美国政府采

取的措施有 = 1 \* GB3 ①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 = 2 \* GB3 ②发起声势浩大的“蓝鹰运动” = 3 \* GB3 ③建立社会保障体

系 = 4 \* GB3 ④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

A. = 1 \* GB3 ① = 2 \* GB3 ② B. = 3 \* GB3 ③ = 4 \* GB3 ④ C. = 1 \* GB3 ① = 3 \* GB3 ③ D. = 2 \* GB3 ② = 3 \* GB3 ③

8、仔细观察下图,图中艾德礼的承诺是指

因为我们承诺给每一位公民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得民心者得天下呀,丘兄!

我是二战胜利的功臣,我一直致力于维护大英帝国的地位不坠,为何选民不支持我?

邱吉尔

艾德礼


A、《社会保障法》 B、《疾病保险法》

C、《贝弗里奇报告》 D、《伊丽莎白济贫法》

9、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历史为邓小平的结论提供了依据,如

A、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C、俄国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

D、俄国1861年改革、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

10、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他们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

B、李四:说的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土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

C、刘五“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然有自己的地,可自己辛辛劳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不许卖

D、王六:谁说余粮不准卖,听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鼓励买卖自由

11、下列有关中国同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中国是世界贸易组织前身——关贸总协定的最初签署国之一

B、1995年初,在中国的推动下关贸总协定最终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

C、中国于2001年底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推动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

12、2008年初,我国南方数省普降大雪,遭遇严重雪灾,使灾区人民遭遇严重损失,灾后

重建任务艰巨,中国如需要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

提出申请?

A B C D

13、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定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14、“(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是人们对某次战争场面的描写。这种场

面最早可能出现于

A、商周   B、春秋战国 C、唐末宋初 D、元末明初

15、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以过端午节的方式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在各国为他举行的隆重的纪念活动。出现上述现象是由于屈原①热爱祖国和人民②在困境不断探索,对理想执着追求③在文学上的突出贡献④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的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变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17、假如你是一位高考阅卷老师,在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评价”。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该给分的是

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

C、新三民主义是对三大政策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

D、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18、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武装反抗的策略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D.农村包围城市

19、“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在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这里的“它”指的是

A B C D

20、1936年,第11届奥运会首次实现电视实况转播,共有16.2万观众;1948年,第14届奥运会,伦敦四周80千米内约有50万人观看了转播。这一变化说明

A、奥运会促进了电视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B、人们的生活随着电视的普及而逐渐丰富

C、电视促进了奥运会规模的不断扩大 D、奥运会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最直接动力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是“关市高而不征”,即只稽查是否有违法行为,而并不收税。汉代说是对商人要“重租税以困辱之”,其实主要是实行国营工商业以取利。(唐朝)杨炎行两税法,才正式收取商业税,对坐商按户征收资产税,对无居处而行商者,向所在州县税三十之一,并且说要“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这就是说要使行商与农民、坐商、手工业者都一样向国家纳税,不答应他们有侥利,即多余的利润。……到了宋代,由于工商业的繁荣,国家的商税收越来越重要,有时它的数量超过了田赋收入。

材料二 中国从战国时代起,逐渐形成了重农抑商的思想,……因为商鞅变法成功,秦因此富强,汉代遂也继续这一思想,并逐渐发展为重农抑商的国家政策,加以推行。……与此同时(宋代),社会上对商人的看法也有变化,认为工商皆是本业,不应歧视他们。而国家对商人的政策也有了明显的变化,许多立法保护商人的合法经营和合法收入,商人的子弟品行才能出众的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商人的地位已经得到提高。

——以上均摘自马克圭主编《世界文明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国家与私人工商业间的主要关系。(4分)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

(2)简述“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含义。(1分)根据材料二,归纳“重农抑商”政策的演变过程。(3分)

(3)有人认为“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请运用材料并结合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状况,简要评价这一结论。(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文化传统,他称之为“轴心时代”。其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闻名的观点或名言: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希腊

泰勒斯

万物皆源于水

赫拉克利特

万物的本原是火

普罗塔哥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熟悉你自己

中国

孔子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孟子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荀子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材料二 19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初期传入的中国文化的研究很热心,伏尔泰(1694—1778年)赞扬中国的历史记载说:“绝无埃及人和希腊人那种自称受到神的启示的上帝的代言人,中国人的历史从一开始便写得合乎理性”。狄德罗(1713—1784年)称赞儒学政治,“只须以理性或真理,便可治国平天下”。

材料三 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务……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在研究方向上有何异同。(2分)

(2)材料二中启蒙思想家从什么角度评价中国文化?这些评价有何特点?(4分)

(3)材料三中的领导者们是怎样运用西方文化的?(2分)

(4)材料四中毛泽东指出“那时”的“他们使用的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请你据此将有关内容续写完整。(2分)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又是如何运用西方先进思想的?(2分)

23、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生活

身穿改良旗袍的女子 放足的女子 剪辫的男子

材料二 下列二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生活

图一身穿列宁装的女子 图二身穿流行时装的女子

(1)材料一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发生哪些变化?(4分)请说明其原因。(3分)

(2)流行的服饰也是社会发展、变化状况的一个缩影。结合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阐述这一说法。(5分)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图一比萨斜塔,伽利略在此做过落体实验 图二苹果落地,牛顿思考它的原因

材料二 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一种以静观反思代替盲目信仰、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代替经验古训的怀疑批判的近代理性精神产生了。……人们热烈地崇尚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在欧洲大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理性主义思潮,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码汉卡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公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恩格斯《反杜林论》

材料四电影《巴黎圣母院》剧照 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采用的主要方法。(2分)

(2)据材料二,近代理性精神产生的条件是什么?(1分)试举例说明理性主义思潮对欧洲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2分)

(3)材料三中,恩格斯认为在理性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理想化的王国”的本质是什么?(2分)材料四中的文艺作品能否佐恩格斯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怎样熟悉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的关系?(2分)

25、以欧洲联合为代表的区域经济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根据要求完成有关欧洲联合的探究任务。

(1)某同学收集到如下材料。根据材料,简述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3分)

材料一 欧洲国家痛定思痛,为免遭战祸而联合起来,成立欧洲合众国;届时国与国的界限将大大减少,不受限制的旅行将成为可能,欧洲经济将成为一个整体,作为现代国家和文明之母的欧洲将再现辉煌。

——丘吉尔在苏黎世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 当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1950年5月9日呼吁就欧洲煤钢联营的建议进行讨论时,联邦政府(西德)毫不踟蹰地完全同意预备与之合作。罗贝尔·舒曼要求“创造具体事实,作为团结行动的先决条件,以克服德法之间的旧日仇恨。”签订煤钢联营条约是沿着这条道路迈出了第一步;对于法德两国来说,其最深远的意义在于:建立了煤钢的共同生产后,德法之间进行任何战争不仅是不可想象的,而且物质上也不可能。因此,煤钢联营条约的缔结,首先就庄重地和最终地结束了两国人民过去由于互不信任、竞争和利己主义所造成的彼此一再兵戎相见的状态。

——《阿登纳回忆录》(1945—1953年)

(2)某同学收集到下列材料,它们可以解决有关欧洲走向联合的哪些方面的问题?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4分)

材料三 欧共体总部 欧盟成员国示意图

材料四 西欧……是美国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碰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3)根据上述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洲走向联合对中国产生的重要启示。(2分)

(4)上述探究过程说明,我们在探究一个历史问题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步骤?(3分)

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2009届上学期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ACDA 6—10:BDACD 11—15:BACCD 16—20:ACDDB

二、非选择题

21、(1)主要关系:开始是稽查是否有违法并不收税;汉代实行国营工商业取代私人工商业;唐朝正式收取商税;宋代商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增大。(4分)

结论:私人工商业逐渐繁荣,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国家对私人工商业的控制有限。(2分)

(2)含义:重视和鼓励农业发展,抑制和限制工商业发展。(1分)

过程:战国时期由思想到实践;汉代逐渐发展为国家政策;宋代以后出现工商皆本的思想,国家立法保护商人利益,提高商人地位。(3分)

(3)评价:材料中宋代商税的重要地位、宋以后商人地位的提高,以及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繁荣和晋商、徽商的兴起等,都说明这一政策并没有完全阻碍工商业发展,只能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商业发展。所以这一结论是不全面的。(2分)

22、(1)同:都重视对人自身的研究;异:古希腊思想家还重视对自然的研究。(2分)

(2)角度:反对神权;强调理性。(2分)特点:对中国文化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将中国文化看得完美、布满理性。(2分)

(3)学习西方的民主反对专制;学习西方的科学反对愚昧、迷信。(2分)

(4)绝对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一切中国古代文化的片面性熟悉。(2分)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2分)

23、(1)变化:①人们的服饰、生活风俗发生了变化(或答穿旗袍、剪辫子、禁缠足等)(2分)②民众思想观念的变化(或中西文化的碰撞)、妇女地位的提高(2分)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辛亥革命对社会风气的影响、西方思想文化传入的影响。(3分)

(2)图一反映了中苏关系的友好(或学习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图二反映了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富足、审美观念的提高。(5分)

24、(1)方法:观察;实验。(2分)

(2)条件: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1分)。举例:法国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2分)

(3)理想化的王国本质上是资产阶级专政。并没有真正消除社会的不平等。(2分)

能够。(1分)这是作者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情绪反映在文学艺术创作领域里,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美术作品。(2分)

(4)熟悉: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文学艺术来源于现实,反映了社会生活。(2分)

25、(1)原因:避免战祸;重振欧洲经济;推动法德的倡导和响应。(3分)

(2)解决:材料三再现了欧洲联合的过程:由欧共体发展到欧盟。(2分)材料四反映了欧洲联合的后果和影响,欧洲联合增强了各国经济实力,提高了西欧各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2分)

(3)启示:积极参与区域经济集团;用组建经济共同体的方式,维护亚洲和平局面等。(任答一点2分。)

步骤:收集材料、使用材料、得出结论。(3分)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历高三上试卷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组图]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卷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第一次调研考试
    高三文科历史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年级历史考前模拟考试题
    高三中国古代史单元检测题(先秦、秦汉…
    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
    高三第一次月考
    高三历史五月强化练习题
    高三历史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广东历史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二)
    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三4 月历史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五月强化练习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题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三 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五…
    历史高三第一次调研试卷
    高三历史第三单元测试
    历史专业班考前测试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四…
    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人民版必修3)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四…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六…
    高三历史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二…
    高三历史上学期练习题(3)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测试一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周练试题
    高三历史上学期周练一
    高三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
    高三历史复习测试试卷(二)
    普通高校 招生模拟考试历史卷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统测
    广东省高考历史选择题最后冲刺90题
    高三历史起点调研测试
    高考北京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四川文综测试Ⅰ卷(历史部分)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Ⅰ卷(历史部分)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II卷(历史部分)
    2010年高考历史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广…
    200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大纲(…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评估调研
    高三历史第二次周练试卷
    高三历史必修一过关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分析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复习指导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新教材评估检测卷(…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考山东文科综合测试卷(历史部分)
    2008江苏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含典型…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海南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说明(历…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8月考试试卷
    高三历史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高三历史迎市调研模拟考试二
    高三历史迎市调研模拟考试
    高考全国Ⅰ文综(含答案)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全国普通高考历史单科广东卷解析卷
    普通高校招生统考(四川卷)文科综合…
    高三文综历史教学质量检测题
    高三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模拟测试(二)
    高三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模拟测试(一)
    高三文科历史适应性练习
    高三历史复习测试试卷
    历史专业班专题复习测试卷
    普通高校招生模拟考试历史卷
    高三历史第四章检测试题
    湛江市普通高考模拟考试历史卷
    高中毕业班历史第一次统一检测
    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考试
    高三年级2月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次调研测试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考文科综合历史标准测试试卷(二)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二…
    广东历史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
    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二)
    高三历史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广东卷…
    各地模拟试题选择题精选100题——中国…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四次月考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六…
    高考历史综合能力测试卷
    高三历史全国统一考试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三…
    高三历史复习易错题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一…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 短暂…
    高三历史第一次周练题
    高三历史复习练习
    高三历史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五…
    高考文综(天津卷)
    高三历史世界史测试卷十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考试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联考试题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统一考试
    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测试卷(历史部分…
    高考江苏历史卷试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高三历史统一练习题(二)
    高考文综(天津卷)
    高考文综北京卷(含答案)
    高考四川文综试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广东卷(含部分答案)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卷II(含答案)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一…
    宁夏2010年普通高招考试文综考试说明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
    50年前的历史高考试题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历史…
    北京安徽两地2000年春季高考历史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
    高考文综 (山东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全国高三文综模拟试卷历史部分试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上海高考历史试题
    江苏省历史高考试卷
    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试卷解析
    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解析
    普通高中历史毕业考试
    春季高考历史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