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历史 >> 高中三年级 >> 历史高中三年级试卷 >> 正文

 

[组图]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综能力测试

查询历高三上试卷的详细结果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综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6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3.本卷共35题,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科学家从a地出发到b、c、d三地考察(图中标注的是经纬度位置和抵达时的北京时间)。读图1回答1~2题。

图1

1.科学家抵达下列各地时,符合实际的现象是

A.b地………已经升起           B.c地………为正午

C.d地………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下      D.d地………当地日期为19日

2.在d地观察太阳,观察时间(当地时间)与太阳所在方向组合正确的是

A.3:00东北方               B. 8:00西南方

C.15:00 西北方             D. 19:00 东南方

读某地景观示意图(图2)及其等高线地形图(图3),回答3~4题。

3.该景观示意图绘制者应位于图3中的

A.a点    B.b点C.c点    D.d点

4.图中凉亭与房屋实际间距为600米,则两山顶之间水平距离为( )

A.900米                    B.1 200米  

C.1 500米                   D.1 800米  

读某日某时海平面天气图(图4,单位:百柏),回答5~6题。

5.图4中,此时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地区是

A.山东半岛                   B.长江三角洲

C.云贵高原                   D.台湾岛

6.下列城市中,月平均气温和相应月降水量符合图4所示季节的是

A.巴 黎──3 ℃,35 mm

B.旧金山──14 ℃,51 mm

C.莫斯科──20 ℃,75 mm

D.孟 买──28 ℃,6 mm

读我国四条山脉迎民坡的年降水量与海拔高度(图中各山脉最大年降水量的高度不一定是山顶高度)关系图(图5),回答7~8题。

7.图5的四条线中,反映秦岭降水状况的是

A.a B.b C.c D.d

8.在我国,具有类似于d a山脉的年降水量地域变化规律的现象是

A.煤炭资源分布           B.气温水平变化

C.经济发展水平           D.地表高低起伏

图6为我国南方某城市规划前的地域结构略图,该市工业以茶叶、食品加工为主,辖区内有世界级自然风景名胜(距市中心直线距离40多千米)。读图回答9~10题。

图6

9.为增强该城市旅游服务功能,规划中应优先扩大

A.绿化用地              B.工业用地

C.交通用地              D.商业用地

10.从完善该城市主要功能出发,需合理布置功能区。新建住宅区应选在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11.正确表述图7中某海域的鱼密度、出海渔船数量。捕鱼量的是

图7

A.第2年后,若捕鱼量不变,鱼密度可以保持稳定

B.前4年中,鱼密度决定了捕鱼量的变化

C.第5年后,出海渔船数量是影响捕鱼量的主导因素

D.第8年后,鱼密度即可恢复正常水平

制度变迁反映了政治文明的演变。回答12~15题

12.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D.颁布“附益之法”

13.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    D.元朝设立中书省

14.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月,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5.议会是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有关议会的正确叙述是

A.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的权威,并形成两党制

B.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

C.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制定议会成为最高行政和立法机关

D.孟德斯鸠主张议会和君主共同享有立法权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回答16~17题。

16.下面叙述的是我国古代一项科技发明:“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华。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欧洲人开始使用这一技术是在

A.8世纪中期          B.11世纪中期

C.14世纪中期          D.15世纪中期

17.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图8所示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图8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两次国共合作都有力地推进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回答18~19题。

18.面对北洋军阀的统治,几经挫折的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认识到,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对付武装的反革命。为此,国民党在1924年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国民革命军     B.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北伐军

C.与共产党合作改组中国国民党     D.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军事学校

19.关于平型关战役属性的正确表述是

A.防御阶段配合正面战场的战役      B.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战役

C.相持阶段配合正面战场的战役     D.相持阶段敌后战场的战役

国际会议是解决国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回答20~22题。

20.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被称为“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下列表述不能准确反映此结论的是

A.在解决中国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B.在军备控制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C.在处置德国问题上,英法矛盾尖锐   D.在殖民地问题上,英日矛盾尖锐

21.中国以大国身份参加,并获得收复失地神圣权利的国际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22.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这个会议是指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旧金山会议             D.26届联大

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是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的重大历史抉择。回答23~25题。

23.中共天津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显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放在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首位。这体现了党的

A.思想领导              B.政治领导

C.行政领导              D.组织领导

24.科学研究发现,有一种微生物能清除土壤和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某大学掌握了克隆该微生物的核心技术,建立了国际上首条高效降解菌剂生产线,并投入批量生产。经过在全国三百多万亩农田上试用,效果显著。这表明科技创新有利于

①农业可持续发展          ②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④提高居民消费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漫《物尽其用》说明,进行创造性思维需要在实践中

A.运用抽象思维                        B.注重积累知识

C.善于捕捉灵感            D.超越合理现象

看病难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短缺,农村每千人的病床数为0.79张,仅为城市的32.9%,乡镇卫生院人员中本科毕业生仅占1.6%。为此我国政府提出,要实出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回答26~27题。

26.解决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主要应当

A.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B.健全社会救济制度

C.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D.健全医疗保险制度

27.从国体上看,政府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是因为

A.对人民负责是政府活动的基本原则

B.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D.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了“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该市决定不建大广场大工程,而是投资400万元合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回答28~30题。

28.该市政府的上述做法,是为了

A.打造亲民政府的形象            B.使人民群众成为决策主体

C.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D.使人民群众获得实际利益

29.该市政府实行“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体现了尊重公民的

A.提案权                  B.监督权

C.质询权                  D.议政权

30.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来比喻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说明

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B.意识是感觉的综合体现

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犹太人有句名言: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卖豆子的农民如果没卖出豆子,可以加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就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如果豆苗卖不动,可以移植到花盒卖盆景;如果盆景卖不动,那么就把它移植到泥土里,几个月后,它就会站出许多豆子。回答31~32题。

31.要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化,卖豆子的农民应该

A.等制成盆景时卖出             B.在价格最高时卖出

C.等结出更多豆子时卖出           D.在能够卖掉时卖出

32.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遭遇人生挫折是偶然的           B.要正视前进道路的曲折性

C.把握人生机遇是必然的           D.要正视社会环境的复杂性

渤海升明月,“三北”共潮声。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由城市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

发展战略,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回答33~35题。

33.明朝迁都北京之后,运河漕运发达,天津“粮嫂商舶,鱼贯而进,迨无虚日”。清朝一度解除海禁,有天津文人描绘说:“百宝都从海舶来,……怪怪奇奇洋货街。”能够涵盖材料

信息并反映天津历史发展的表述是

A.明、清时期天津经济持续发展

B.运河漕运使天津商贸不断发展

C.海上运输兴起促成了天津商贸持续繁荣

D.水运通道便捷保证了天津商贸不断发展

34.天津滨海新区利用本地优势条件开发水源,持续可行的措施是

A.开采深层地下水              B.海水淡化

C.利用洼地蓄水               D.跨流域调水

35. 2005年12月,第一家总行设在天津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渤海银行正式成立,这是国家推动滨海新区发展的重大举措。渤海银行的主要业务是

A.经营工商业存放款             B.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给予拨款

C.负责货币的投放和回笼           D.为国家重点项目提供专项资金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3.本卷共5题,共160分。

36.(26分)读我国两区域图(图10),回答问题。

图10

(1)请分别说明图中长江、渭河流向不同的原因。(4分)

 

(2)图中所示长江、黄河河段的下游,已建成的大型水利枢纽对嘉陵江、渭河相同的影响有哪些?(4分)

 

(3)分别说明a、b两市城区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有利与不利自然条件及其影响。(8分)

 

a、b两城市旅游业均很发达。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5年b城市接待外国和港澳台游客的数量比a城市多70余万人。

(4)分别说明两城市辖区内,享誉中外的旅游资源主要属于什么类型?(4分)

 

(5)说明b城市旅游资源突出的特性和价值。(6分)

 

37.(29分)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图12《共产党宣言》中文第一版封面

材料一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宾、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先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类别编成《西学书目表》,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材料三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秦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3分)

 

(2)依据图11并结合材料一、二,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8分)

 

(3)依据材料二,图12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译书活动产生的影响。(8分)

 

(4)依据材料一、三,指出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4分)

 

(5)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德、法历史,分别说明菜布尼茨和伏尔秦为何推崇中国文化。

 

(6分)

38.(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代毕昇”王选先生溘然长逝,给人们留下无限追思。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他以对科学狂热追求、对祖国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毅然决定跳过日本的第二代和欧美的第三代照排机,直接研制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这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发明使中文印刷告别了“铅与火”的历史,王选国此获得了国家教高科学技术奖。他领导的方正集团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建立起科研开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一条龙体制,并成功在香港上市。目前,这一技术已占领国内提出99%及海外华文报业80%的市场。

材料二

新华社首尔2006年3月20日电  首尔大学惩戎委员会所作的决定说,黄禹锡2004年和2005年在英语《科学》杂志发表的有关人类胚胎干细胞的论文造假,根本上违背了作为学者和教授所应遵守的诚信道德准则,损害了首尔大学的名誉和韩国的国际信誉。

(1)结合材料一,说明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10分)

 

(2)对比材料一、二,说明我们应以何为荣,以何为耻。(3分)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说明国家怎样推动全社会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9分)

 

(3)结合材料一,说明王选的事迹体现了人生价值观的哪些道理?(8分)黄禹锡事件对你有何警示?(2分)

 

39.(39分)农业税收在国家收入中的比重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我国农业正逐步向现代过渡,减免农业税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文帝说:“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宋代李靓说:“民之大命,谷来也;国之所宝,租税也。”

图13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观点?(3分)

 

(2)依据图13,指出农业税和工商杂税各呈现的总体趋势,(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其原因。(6分)

 

(3)上述图文材料反映了中国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为工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至1979年,农业为工业建设提供的资金均为4500亿元。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1950年为39%,1979年为5.5%,2005年降至0.05%。近年来,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逐渐增加,2005年达到2975亿元,我国已具备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实力。为此,全国人大决定从2006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

(4)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农业税从征收到取消的过程如何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12分)

 

天津市为促进农业向现代化转型,因地制宜发展了结构多样化的城效农业。

(5)据图14说明本市发展水产养殖业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6)参考范例,用简练词语(不多于8个字)分别概括某乡镇农业持续发展三类措施所要达到的目的。(6分)

范例:加强计划生育工作;调整产业结构,安置农业剩余劳动力;定期组织农业科技培训。优化农业人口  

①采用喷灌、滴灌;施行间作、套种;冬季发展大棚农业。

②用农家肥,少用化肥;生物治虫,少用农药;发展沼气,少用矿物燃料。

③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选用优良品种,集约化生产;开拓销售渠道。

 

(7)若在本市推广上述某些措施,能减少哪些自然灾害的影响?(4分)

40.(34分)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有着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5

材料一:

南北战争后,在美国中西部地区逐步形成以煤炭、钢铁、机械制造、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带。大西洋沿岸各州生产的工业品在全国所占比例,从1860年前的30%下降到1890年的58%,原来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西部地区在制造业方面超过了东北部。

(1)依照图15和材料一,指出美国中西部经济发生的变化。(2分)并概括主要历史原因。(3分)

 

(2)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开发现状,说明美国铁路运输网中,南北向铁路运输压力相对较小的原因。(6分)

 

(3)明美国西部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的社会经济原因。(4分)

 

(4)与美国相比,德国的人口分布有何不同?(2分)

 

材料二:

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美国重点开发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1993年到1999年对信息产业的投入占总投资的45%。1995年到2000年,美国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30%,传统的住房建筑业和汽车业的贡献率分别降为14%和4%。90年代末,美国与信息产业直接有关的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达80%。

(5)依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给我们的启示。(5)

 

材料三:

目前,中国已成为美国第三大交易伙伴和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美国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对美出口额不断上升,拉动了我国经济增长,但出口的大多属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利润微薄,给我国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表1        2003~2005年中国对美国进出口情况

年份

出口额(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进口额(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2003

925

32.2

339

24.3

2004

1249

35.1

447

31.9

2005

1629

30.4

487

9.1

(6)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回答:表1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三,说明如何认识表1所反映的现象。(12分)

 

参考答案

Ⅰ卷共35题,每题4分,共140分。

1.C 2.C 3.A4.B5.A6.C7.B8.C9.D10.D11.A12.A13.B14.C15.C16.D17.C18.D19.A20.D21.A22.B

23.B24.D25.C26.A27.C28.D29.B30.C31.D32.B33.D34.B35.A

Ⅱ卷共5题,共160分。

36.(26分)

(1)长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渭河:地势西高东低.

(2)流速降低:加快泥沙淤积(水位升高,河流水面变宽).

(3)a城市:地表起伏较大,土地利用难度大;邻近的河流水量大,水源充足。

b城市:地形平坦开阔,空间拓展余地较大;邻近的河流水量有限,水源不足。

(4)a城市享誉中外的旅游资源主要为自然景观;b城市旅游资源为人文景观。

(5)a城市:很多文化景观是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非凡性更加突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性突出;b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更高。

37.(29分)

(1)内容:欧洲的自然科学,中国的儒家经典;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2)数量增加。自然科学书籍增长显著,内容广泛;由伴随传教传播文化到学习西方救亡图存;由双向交流,平等互动到单向主动引入,由民间行为到政府参与。

(3)萌发学习西方思潮,开始工业化进程,发生政治变革,传播民主科学观念。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共产党诞生,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4)中国文化典籍翻译到欧洲并引起反响;欧洲思想家借用中国文化表达其主张。

(5)德意志分裂割据; 莱布尼茨赞赏儒家大一统思想,向往德意志统一。

法国教会势力强大,封建等级森严; 伏尔泰借儒学和科举制抨击天主教会和等级制度

38.(32分)

(1)①科研立项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②要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主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提升竞争力。 ③通过科研体制和企业制度的改革,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促进经济效益提高。

(2)①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②认真履行国家职能,开展宣传,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 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3)①王选取得成就并获得国家奖励说明,人生价值包括贡献和索取两个方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王先取得成就离不开他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等个人条件和改革开放的环境,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具备主客观条件。王先在制度创新和科学实验中取得成就说明,投身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或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坚守诚信道德准则,反对个人主义等)

39.(39分)

(1)农本思想;农业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

(2)趋势:农业税相对稳定,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工商杂税超过农业税)。 原因:实行“摊丁人亩”(“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商品经济发展(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清政府政策调整;民族工商业和外贸有所发展;外国资本渗入。

(3)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4)①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农业税收政策要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②要坚持全国地看问题,农业税收政策是从农业与工业的相互关系出发确定的。

③要坚持发展地看问题,我国农业税从征收到取消的过程,在各个阶段都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5)海岸线长,沿海滩涂地广,适合发展海水养殖;湖泊,水库和注定较多,适合发展淡水养殖。

(6)①高效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率);②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③发展商品农业(提高农产品商品率)。

(7)旱灾(虫灾); 寒潮(冻害)。

40.(34分)

(1)变化:美国工业中心向中西部拓展; 制造业兴起。 原因:西进运动和铁路的修建;工业革命的推进;资源丰富。

(2)密西西比河为南北流向,水运条件优越,腹地广阔,河运量大; 大陆东西两侧濒临海洋,多良港,海运便利;南部石油资源丰富,主要依靠管道运输。

(3)土地利用以农林牧业为主;大城市数量少;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农业人口少);开发较晚。

(4)德国人口分布比美国均匀。

(5)特点:以信息产业为代表团的高科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取代传统产业成为美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启示:重视科技创新,加大投资力度;调整

产业结构。

(6)①中美贸易额增长迅速,中国对美出口贸易额增幅大于进口贸易额增幅;中国对美贸易处于顺差状态,且顺差额不断增长。

②中美贸易额迅速增长说明中美贸易具有互补性;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说明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反映了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我国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或附加值)比较低,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河北武邑中学 杨占军 推荐)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历高三上试卷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组图]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综能力测试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高三历史上学期练习题(3)
    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卷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第一次调研考试
    高三文科历史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年级历史考前模拟考试题
    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高三历史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历史高三第一次调研试卷
    高三历史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
    高三第一次月考
    高三历史五月强化练习题
    普通高校 招生模拟考试历史卷
    高三历史第三单元测试
    历史专业班考前测试
    高三历史第四章检测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题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三 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三中国古代史单元检测题(先秦、秦汉…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二…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统测
    历史专业班专题复习测试卷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四…
    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人民版必修3)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四…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六…
    高三历史第二次周练试卷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五…
    高三历史必修一过关试题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测试一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周练试题
    高三历史上学期周练一
    高三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
    高三历史复习测试试卷(二)
    高三历史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广东历史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二)
    高三历史迎市调研模拟考试
    高考山东文科综合测试卷(历史部分)
    高考北京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四川文综测试Ⅰ卷(历史部分)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Ⅰ卷(历史部分)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II卷(历史部分)
    2010年高考历史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广…
    2008江苏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含典型…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评估调研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分析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复习指导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新教材评估检测卷(…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
    广东省高考历史选择题最后冲刺90题
    海南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说明(历…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200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大纲(…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8月考试试卷
    高三历史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高三历史迎市调研模拟考试二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卷II(含答案)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全国高三文综模拟试卷历史部分试题
    普通高校招生统考(四川卷)文科综合…
    高三历史五月强化练习
    高三文综历史教学质量检测题
    高三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模拟测试(二)
    高三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模拟测试(一)
    高三文科历史适应性练习
    高三4 月历史模拟考试
    湛江市普通高考模拟考试历史卷
    高三历史统一练习题(二)
    高三历史复习易错题
    高考历史综合能力测试卷
    高中毕业班历史第一次统一检测
    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考试
    高三年级2月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次调研测试
    高三历史复习测试试卷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三…
    普通高校招生模拟考试历史卷
    广东历史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
    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二)
    高三历史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广东卷…
    各地模拟试题选择题精选100题——中国…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四次月考
    全国普通高考历史单科广东卷解析卷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五…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一…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一…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 短暂…
    高三历史第一次周练题
    高三历史复习练习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六…
    50年前的历史高考试题
    高三历史全国统一考试
    高三历史世界史测试卷十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考试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联考试题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统一考试
    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测试卷(历史部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高三历史起点调研测试
    高考文综 (山东卷)
    高考文综(天津卷)
    高考文综北京卷(含答案)
    高考四川文综试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广东卷(含部分答案)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二…
    高考江苏历史卷试题
    上海高考历史试题
    宁夏2010年普通高招考试文综考试说明
    高三历史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历史…
    北京安徽两地2000年春季高考历史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
    高考文综(天津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高考文科综合历史标准测试试卷(二)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高考全国Ⅰ文综(含答案)
    江苏省历史高考试卷
    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试卷解析
    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解析
    普通高中历史毕业考试
    春季高考历史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