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历史 >> 高中三年级 >> 历史高中三年级试卷 >> 正文

 

[组图]历史专业班专题复习测试卷

查询历高三上试卷的详细结果

历史专业班专题复习测试卷

(中外古代史)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四位学生讨论穿衣服的问题。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和地位,依据身份及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很好吗?”历史老师说:“你们四个人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代表儒家、墨家、法家及道家的思想”。请问下列哪一项较合适老师所言:

A.甲——儒家 乙——墨家 丙——法家 丁——道家

B.甲——道家 乙——墨家 丙——法家 丁——儒家

C.甲——儒家 乙——法家 丙——墨家 丁——道家

D.甲——道家 乙——儒家 丙——墨家 丁——法家

2.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成,但受到魏征的果断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A.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B.中书省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C.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3.下图中能反映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的是

4.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艺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 B.商周/漆器—唐宋/青铜器—明清/瓷器

C.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棉布 D.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

5.中国古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重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 )

A.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

6.北宋“二程”认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已何与焉?”“天下物皆可以理照(照即洞明),有物必有则,一物需有一理”。这两句话的含义有( )

①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②理是宇宙终极本原和主宰世界的唯一存在

③天下万物都可以用理来解释 ④气必须依傍理而运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下列关于雅典城邦及其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服从于希腊国王的统治,没有独立行政权

B.地域小、人口少,称“城市国家”

C.最高权力属于公民大会,其权威高于任何个人

D.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8.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的意义在于( )

A.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B.批判了神权统治,鼓吹了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C.发展了在人、国家、宗教和科学的相互关系上的人文主义精神

D.把人文精神推进到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

9.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 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土地兼并 B.豪强地主拥有强权 C.国家授 D.土地私有

10.中国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演变历程中

① 逐渐理性化、思辩化 ② 逐渐神化 ③ 影响逐渐国际化

A.①②正确,③不正确 B.①③正确,②不正确

C.①②③都正确 D.①②③都不正确

11.史料记载,北魏初年“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后来却纷纷“返旧墟”,导致这种变化产生的最主要因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

A.屯田制 B.均田令 C.征役制 D.雇募制

12.从明朝的内阁到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不能反映的是

A.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国古代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在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皇权取得了最终胜利 D.中国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13.“(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粮钱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剥削之余,市积压之料。”对材料的最准确的理解是

A.明政府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明朝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机户没有生产自主权 D.明政府组织机户进行有序地生产

14.1975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座墓葬中,出土了两枚墓主人冷贤的私印。印上的“冷贤”二字分别用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刻写,墓葬的主人不可能生活在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魏晋南北朝 D.隋唐时期

15.我国古代的农业是一种典型的精耕细作农业,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A.农具的改进             B.技术的提高

C.小农经济的发展           D.国家政策的推动

16.唐•骆宾王《讨武氏檄》:“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武则天不得人心     B.武则天代唐建周,违反历史潮流

C.武则天政敌对她进行人身攻击    D.庶族地主与士族地主的斗争

17.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只是在某一朝代兴盛,后来就都消亡了②元曲“托体稍卑”可以理解为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③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④王国维认为,元曲和唐诗、宋词一样,都是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代表,赋予了元曲很高的文学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以下现象可能出现在17世纪苏州的有:

①东城有大量精美的纺织品预备运往全国各地

②黎明在花有大量工匠在等待雇主

③晋商乔氏家族兴建全晋会馆     ④大量手工业者购买洋纱织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19.下列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中已初步体现出主权在民、集体统治和任期制等民主特征

②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狭隘的民主制

③《十二铜表法》是为保护平民的利益而颁布的         

④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维持长久统治,跟罗马法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有效调节有重要关系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宋代人口有1亿,耕地面积5.6亿亩;鸦片战争前,人口达到4亿,耕地只有11~12亿亩。相对于宋代,清代养活这么多人口主要依靠①土地增多 ②精耕细作 ③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④扩大海外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下图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闻名雕像《维纳斯》,充分反映了人体之美,

这种风格的绘在当时的世界上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古希腊产生这种艺术的原因有:

古希腊的文化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

② 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使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③ 古希腊的奴隶制经济是世界上最发达的

④ 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非常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②③

22.《秦始皇本纪》载:“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

D.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嬴政称霸的需要

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

D.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熟悉自己

23.“如何织纨素,自着蓝缕衣”,“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对比这两句诗,说明

A.丝织业不够发达,产量较少 B.当时的织品主要供上层社会消费

C.丝织品主要出口地中海等地区 D.丝织品为织者自己使用

24.据《元史·张雄飞传》所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元世祖遂立御史台

A.行使宰相职权,为最高行政机关 B.为中心最高军事治理机关

C.为最高监察机构 D.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25.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75分)

二、非选择题:满分75分。本大题共6小题。

26.(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7年12月22日,举世瞩目的世纪大考古——南宋古船“南海Ⅰ号”在广东阳江海域成功打捞出水。“南海Ⅰ号”在前期考古出水的文物,大多是中国与外国间的贸易货品,其中以瓷器为主,还有金饰、漆器、金属制品等。800年前,瓷器在欧洲被奉为贵族用品,一件中国瓷器运到欧洲往往可以卖到两三百倍的价钱。据估计,倘若“南海Ⅰ号”当时出海贸易成功,所获利润可养活八万人。专家认为,对“南海Ⅰ号”进行发掘和研究,可以复原和填补与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的一段历史空白。

——2007年12月22日《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资料选编

【材料二】 19世纪德国学者在《中国亲程旅行记》中,描写了中国经西域到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并在一张地图中提到了“海上丝绸之路”。其后法国汉学家沙畹在《西突厥史料》中具体提到:“丝路有陆、海二道,北道出康居,南道为通印度诸港之海道”。由此有“海上丝绸之路”之称谓。 自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设市舶使后,市舶使(一般由岭南帅臣兼任)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南海贸易,注重经济效益,为地方和中心开辟了可观的财政来源。另外地方豪族和地方官乃至平民也直接经营海外贸易,促使社会生活发生变化。 ——CCTV《丝绸之路探秘》

【材料三】  宋朝一系列对外贸易政策力图达到这样的目的:一是保证市舶司把握的舶货源源不断地向京师输送;二是尽可能扩大市舶司直接把握的海外进口商品的数量和价值。 宋朝与东南沿海国家绝大多数时间保持着友好关系,广州成为海外贸易第一大港。南宋末海盗活动非凡猖獗时则另当别论。 ——吴于瑾《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请回答:

(1)你认为同陆上丝绸之路相比,海上丝绸之路有哪些相对突出的特点?(3分)

(2)分析唐宋时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若干原因。(4分)

(3)有学者认为,在世界航海史上,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大于中国的丝绸之路;也有学者持相反的观点,认为中国丝绸之路比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更大。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说明理由。(注:无论选择哪一种观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观点作答,否则不能得分;只选择观点而不说明理由,也不能得分。)(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 过去说学而优则仕,所谓学,就是国学,主要指儒家的四书五经。可是,百余年来,国学经典在国民心目中的地位可谓江河日下,一落千丈。这种变化,原因之一就是近代西方文明给中国带来的强大冲击。

——2007年12月25日《中国青年报》阅读周刊

【材料二】 那时(1957——1977)不讲四书五经,《老子》、《孔子》即使曾经被认为具有“人民性”的作品,也遭到了无情的批判。那时有人出来讲《论语》,可惜不是把它煲成一锅“心灵鸡汤”,而是给孔夫子戴上一顶“没落奴隶主阶级代言人”的帽子。当年受到批判的甚至不止于儒学经典,还有《三字经》、《千字文》等这一类所谓大众儒学。

——解玺璋《大众史学,复兴还是商机?》

【材料三】 近一两年,大众儒学和大众史学,甚至道家、墨家、法家、理学等,成为公众阅读的热点之一。于丹和易中天的书卖了几百万册。加上网络写手的推波助澜,公众对通俗历史读物的热情似乎仍在升温。……但是,大众史学也面临着某种危机。这首先表现为以央视“百家讲坛”以及部分网络写作为代表的将历史审美化、传奇化、娱乐化、八卦化的游戏倾向。这种倾向发展下去甚至可能断送大众史学的前途。

——解玺璋《大众史学的危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说明哪些因素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2分)

(2)根据材料三、四,联系现实并结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你如何评价于丹、易中天等人通过“百家讲坛”或网络传播儒学和史学行为的影响?(4分)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国学”(不限于儒家文化)对于我们今天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哪些可资借鉴的论点?(3分)

28. (14分)【材料一】 “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归于罗马”这句话,显然是对古代希腊和罗马取得的成就的赞扬,但同时也反映出二者之间的差别。希腊的辉煌,主要体现在高度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和文化科学方面的伟大成就;罗马的宏伟,则体现在完备的法律制度和军事制度,还有高超的建筑艺术和辽阔的帝国版图。

【材料二】 德国闻名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唯有法律的征服最为持久”;我国史学家认为:秦朝的法律源于战国时魏国李悝的《法经》和秦国的《秦律》,应该算是一部十分完备的法律。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许多史学家认为现代国家的“三权分立”的组织形式,源于古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度。你如何理解他们的观点?(2分)

⑵罗马法的哪些主要内容和运作程序对欧美近代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

⑶结合秦朝法律与罗马法实施的目的、结果,说明“秦朝短暂而亡”、而罗马法的“第三次征服最为持久”的原因。(6分)

⑷试从古希腊和古罗马国家形成和发展的特点方面,分析它们的辉煌成就“产生差别”的原因。(4分)

29.(1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概述图中历史人物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5分)

(2)你认为图中哪位思想家的思想最有现实意义?请说明理由。(5分)

材料二 董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弗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然则予之是非人也,又安能已!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虽使孔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如何是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赏罚哉!

——李贽《藏书》

材料四 “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孔子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比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文章选编》

(3)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人的主要思想主张。分析各自主张产生的主要社会原因。 (6分)

(4)结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熟悉。(3分)

30.(11分)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一直受到世人的瞩目,近年来更是受到世人的青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异。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目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哪一幅图代表的古代科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久远?图三所代表的古代科技对欧溯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材料二中闻名艺人是我国何时在哪一艺术领城中涌现出来的?(2分)

(3)结合孔子的核心思想和材料四指出,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将会对世界产生怎样积极的影响。(3分)

(4)根据材料三指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京”字属于哪一种字体?2001年,以“唐装”为代表的丝绸文化再掀热潮。中国丝绸大量外销源于何时?(2分)

(5)假如用上述材料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活动,请你帮助拟定一个研究课题的题目。(2分)

31.民族迁徙:(11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南北人口比例对照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中国古代商业城市分布图: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据表格分析我国古代人口迁徙的总趋势是什么?其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2)民族迁徙对我国古代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何积极影响?(4分)

(3)结合上述材料,归纳分析民族大迁徙对我国古代南方经济产生哪几方面的影响?(4分)

DCBCB BAADC BAAAA DDCCA CABCD

26.(11分)(1)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和陆上丝绸之路相比,你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有哪些相对突出的特点?(3分)

特点:①贸易运输量较大,海外贸易的利润更大;② 以瓷器等硬质货物居多;③依靠当时的科技知识,如造船技术、指南针、地圆学说、气候风向知识、海上补给常识等; ④组织治理性较强,进出口贸易一般通过政府所设置的海事等机构;⑤风险较高,一旦沉船,会导致整体损失,前功尽弃,如“南海一号”的事故;⑥还有海盗入侵等风险。(任答其中3点得满分)(3分)

(2)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若干原因。(4分)

①政治统治的相对稳定; ②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③手工业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造船技术和指南针等科技用于航海; ④政府的支持,如市舶司和市舶使的设置; ⑤政策相对开放,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放松; ⑥北方时有战乱,南方相对稳定,经济重心相对移向东南沿海;⑦与周边国家有相对稳固的睦邻友好关系,等等。(任答其中4点得满分)(4分)

(3)有学者认为,在世界航海史上,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大于中国的丝绸之路;也有学者持相反的观点,认为中国丝绸之路比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更大。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说明理由。(4分)

赞同新航路开辟:①新航路开辟使得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强大起来,打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主义,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西方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推动因素之一; ②使得欧洲殖民者把较为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其他知识传播到世界各地; ③发现了新大陆,沟通了世界联系,标志全球化的起步。(任答其中2点得满分)(4分)

赞同丝绸之路:①丝绸之路扩大了中华文明圈,把中国的儒家等思想带到亚洲诸多国家; ②丝绸之路传播了其他国家的文明,如佛教和佛教艺术; ③丝绸之路把中国四大发明传到西方,对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起了推动作用;④丝绸之路是古代人民和平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它对古代文明的进步和近代文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任答其中2点得满分)(4分)(注:以上两种论点考生只能回答一种;只选择观点而不说明理由,也不能得分。)

27.(9分)(1)依据材料,说明哪些历史事件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2分)

①新文化运动(或五四运动)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中有些人过分宣扬西方文明,片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任意一点即可);②新中国成立后“左”倾路线对传统文化的冲击。(2分)

(2)根据材料三、四,联系现实并结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你如何评价于丹、易中天等人通过“百家讲坛”或网络传播儒学和史学行为的影响?(4分)

积极作用:①通过百家讲坛和网络式传播儒学和史学,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众的读史热情; ②让普通百姓能够深入浅出地获得诸多有益的的人文知识;③ 有利于学术争鸣。(任答2点得满分;其他合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不足之处:①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们对经典原著的阅读;②专家讲史追求通俗易懂,导致人们对原著的理解单一化,甚至曲解经典原著的原义;③这种娱乐化讲经和阅读,有诸多不严谨之处;④这种授受知识的方式明显具有商业化特点,可能败坏学术氛围。(任答2点得满分;其他合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国学”(不限于儒家文化)对于我们今天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哪些可资借鉴的论点?(3分)

论点:①儒家的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理论;②道家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论;③墨家的兼爱非攻理论以及提倡人人劳动的观点; ④法家与时俱进的改革理论; ⑤理学的道德情操理论。(任答3点得满分;其他合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分)

28. (14分)⑴许多史学家认为现代国家的“三权分立”的组织形式,源于古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度。你如何理解他们的观点?(2分)

雅典设立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民主机构,分别拥有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虽然三个机构的权力有部分交叉,但反映了雅典人已具有分权制约的思想。

⑵罗马法的哪些主要内容和运作程序对欧美近代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

法律体系、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原则和规范的诉讼程序等。

⑶结合秦朝法律与罗马法实施的目的、结果,说明“秦朝短暂而亡”、而罗马法的“第三次征服最为持久”的原因。(6分)

①从目的看,秦律要加强皇权,巩固专制统治,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罗马法则要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或者:由于平民的斗争,由于查士丁尼接受罗马帝国灭亡的教训。)(2分)

②从结果看,秦法固然有利于政府推行各种巩固中心集权的措施,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成为秦亡的原因之一;罗马法有助于维系社会稳定、巩固帝国政权,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后来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4分)

⑷试从古希腊和古罗马国家形成和发展的特点方面,分析它们的辉煌成就“产生差别”的原因。(4分)

①希腊城邦的基本特点是“小国寡民”,面对激烈的竞争,要凝聚公民的力量,就要重视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也铸造了公民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性格。②罗马帝国由共和国发展而来,为了统治庞大的帝国,他们崇尚武力和秩序,因而造就了强大的罗马军团和博大缜密的罗马法律。

29.参考答案:

(1)①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②政治上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新兴地主阶级的形成③经济上封建经济的形成。(或:小农经济、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④文化上百家争鸣

(2)评分说明:思想者的名字(1分)第一次层次:能完整回答思想者的名字以及他的思想部分给2分。第二层次:能结合现实分析其思想的意义的给4分。(最高不超过4分)(1)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猛烈抨击儒家传统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3分)原因:汉初需要加强中心集权;明后期,随着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社会因素产生,出现了反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思想家;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预备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3分)(2)从西汉以后,儒家思想逐步确立起统治地位,对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起了重要作用。(1分)自明朝以后,逐渐僵化保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2分)

30.参考答案:

(1)图二;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进步。(2分)

(2)同治、光绪年间;京剧。(2分)

(3)核心:仁。(1分)董仲舒:“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朱熹:理气论;心性论。(两人观点分别答出一点即可得1分,共2分。)影响: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1分)

(4)小篆;西汉。(2分)

(5)拟定课题题目概括两个及以上材料的给2分,只概括一个给1分。如: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等等。

31.(1)总趋势:由北向南迁移。南方人口所占比重不断增加(1分)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2分)

(2)①促进民族融合②推动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③形成新的民族如回族④推动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任选3点,每点1分)

(3)影响:①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生产技术。②经济重心的南移。③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大部分集中在南方(长江三角洲)④最早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任选3点,每点1分)

08届历史专业班专题复习

测试卷(中外古代史)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26题: (1)你认为同陆上丝绸之路相比,海上丝绸之路有哪些相对突出的特点?(3分)

(2)分析唐宋时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若干原因。(4分)

(3)有学者认为,在世界航海史上,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大于中国的丝绸之路;也有学者持相反的观点,认为中国丝绸之路比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更大。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说明理由。(4分)

27题:(1)依据材料,说明哪些因素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2分)

(2)根据材料三、四,联系现实并结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你如何评价于丹、易中天等人通过“百家讲坛”或网络传播儒学和史学行为的影响?(4分)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国学”(不限于儒家文化)对于我们今天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哪些可资借鉴的论点?(3分)

28. (14分)

⑴许多史学家认为现代国家的“三权分立”的组织形式,源于古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度。你如何理解他们的观点?(2分)

⑵罗马法的哪些主要内容和运作程序对欧美近代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

⑶结合秦朝法律与罗马法实施的目的、结果,说明“秦朝短暂而亡”、而罗马法的“第三次征服最为持久”的原因。(6分)

⑷试从古希腊和古罗马国家形成和发展的特点方面,分析它们的辉煌成就“产生差别”的原因。(4分)

29.(19分)

(1)概述图中历史人物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5分)

(2)你认为图中哪位思想家的思想最有现实意义?请说明理由。(5分)

(3)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人的主要思想主张。分析各自主张产生的主要社会原因。 (6分)

(4)结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熟悉。(3分)

30.(11分)

(1)材料一的哪一幅图代表的古代科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久远?图三所代表的古代科技对欧溯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材料二中闻名艺人是我国何时在哪一艺术领城中涌现出来的?(2分)

(3)结合孔子的核心思想和材料四指出,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将会对世界产生怎样积极的影响。(3分)

(4)根据材料三指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京”字属于哪一种字体?2001年,以“唐装”为代表的丝绸文化再掀热潮。中国丝绸大量外销源于何时?(2分)

(5)假如用上述材料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活动,请你帮助拟定一个研究课题的题目。(2分)

31.(11分)

(1)据表格分析我国古代人口迁徙的总趋势是什么?其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2)民族迁徙对我国古代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何积极影响?(4分)

(3)结合上述材料,归纳分析民族大迁徙对我国古代南方经济产生哪几方面的影响?(4分)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历高三上试卷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组图]历史专业班专题复习测试卷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卷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第一次调研考试
    高三文科历史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年级历史考前模拟考试题
    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历史高三第一次调研试卷
    高三历史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
    高三第一次月考
    高三历史五月强化练习题
    广东历史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二)
    高三历史第三单元测试
    历史专业班考前测试
    高三历史五月强化练习
    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题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三 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三中国古代史单元检测题(先秦、秦汉…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二…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统测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四…
    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人民版必修3)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四…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六…
    高三历史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五…
    高三历史上学期练习题(3)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测试一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周练试题
    高三历史上学期周练一
    高三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
    高三历史复习测试试卷(二)
    普通高校 招生模拟考试历史卷
    高三历史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广东省高考历史选择题最后冲刺90题
    高三历史起点调研测试
    高考北京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四川文综测试Ⅰ卷(历史部分)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Ⅰ卷(历史部分)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II卷(历史部分)
    2010年高考历史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广…
    200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大纲(…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评估调研
    高三历史第二次周练试卷
    高三历史必修一过关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分析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复习指导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新教材评估检测卷(…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考山东文科综合测试卷(历史部分)
    2008江苏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含典型…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海南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说明(历…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8月考试试卷
    高三历史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高三历史迎市调研模拟考试二
    高三历史迎市调研模拟考试
    高考全国Ⅰ文综(含答案)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全国普通高考历史单科广东卷解析卷
    普通高校招生统考(四川卷)文科综合…
    高三文综历史教学质量检测题
    高三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模拟测试(二)
    高三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模拟测试(一)
    高三文科历史适应性练习
    高三历史复习测试试卷
    高三4 月历史模拟考试
    普通高校招生模拟考试历史卷
    高三历史第四章检测试题
    湛江市普通高考模拟考试历史卷
    高中毕业班历史第一次统一检测
    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考试
    高三年级2月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次调研测试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考文科综合历史标准测试试卷(二)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二…
    广东历史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
    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二)
    高三历史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广东卷…
    各地模拟试题选择题精选100题——中国…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四次月考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六…
    高考历史综合能力测试卷
    高三历史全国统一考试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三…
    高三历史复习易错题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一…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 短暂…
    高三历史第一次周练题
    高三历史复习练习
    高三历史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五…
    高考文综(天津卷)
    高三历史世界史测试卷十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考试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联考试题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统一考试
    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测试卷(历史部分…
    高考江苏历史卷试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高三历史统一练习题(二)
    高考文综(天津卷)
    高考文综北京卷(含答案)
    高考四川文综试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广东卷(含部分答案)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卷II(含答案)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一…
    宁夏2010年普通高招考试文综考试说明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
    50年前的历史高考试题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历史…
    北京安徽两地2000年春季高考历史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
    高考文综 (山东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全国高三文综模拟试卷历史部分试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上海高考历史试题
    江苏省历史高考试卷
    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试卷解析
    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解析
    普通高中历史毕业考试
    春季高考历史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