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2006年10月19日,2000余名国内外彭氏宗亲汇聚江苏徐州彭祖园,举行“祭拜彭祖大典”仪式。中华民族这种尊祖敬宗的习俗源自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2、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一方面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削弱宰相的权力。与之有关的措施包括
①西汉设置“中朝”②唐朝实行三省制 ③明朝设立内阁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内容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D.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5、“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焰火飞扬。满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
诗人罗家伦在《凯歌》中描绘了中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狂欢景象。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①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 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帝斗争 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右图为当年太平天国天王府内的石舫。据史料记载,
太平军人城刚一个月,敌人威胁尚未解除,就开始大兴土木,
扩建了金碧辉煌的天王府。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应该是
A.大兴土木是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B.太平天国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C.石舫成为太平天国政权革命性的象征
D.农民阶级无法克服自身的阶级局限性 7、《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碰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8、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
①实现国共台作 ②领导北伐战争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 ④颁布《临时约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9、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此观点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开始的标志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10、为了纪念一代伟人周恩来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某市召开了隆重的纪念大会。其中主持人对周恩来的介绍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A.参加中共一大,是党的创始人之一
B.参加国民党一大,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C.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在中心人民政府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11、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曾召开许多重要的会议,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①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农运动
②中共二大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③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心的正确领导
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12、、口号通常是某种政治运动思想主张的高度概括。符合这些口号提出的时间顺序选项是
①“扶清灭洋”②“师夷长技以制夷”③“打倒列强除军阀”④“内除国贼,外争主权”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13、中国近代有一座城市,在此曾建立过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等不同性质的政权。这座城市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14、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
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指的是
A.粉碎重点进攻 B.发动三大战争 C.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D.挺进大别山
15、“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民主与法制进行践踏。下列做法中,危害最大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
B.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没有得到实施
C.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引发社会动乱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被迫终止
16、“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将革命进行到底”。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 B.抗击外国侵略 C.新民主主义革命D.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17、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这里的“共识”主要是指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C.反对国际反华势力和“台独”分子 D.进一步扩大两岸交流与合作
18、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
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B.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关系
C.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D.朝鲜战争的遗留问题
19、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联合国大会 D.巴黎和会
20、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其要害是
A.中日关系的改善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苏关系的改善 D.中美关系的缓和
二、非选择题(每题12分,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国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
——《元史》
材料三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 朝议”如何管辖地方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种意见?这两种意见的最主要分歧是什么?(4分)
(2)材料二表明,元初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存在着怎样的争执?其实质是什么?(3分)
(3)材料三表明,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3分)
(4)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2分)
22、、根据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签订《南京条约》 图二:签订《马关条约》 图三:签订《辛丑条约》
请回答:
(1) 这三个条约签订的时间及背景各是什么?(6分)
(2) 这三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有何影响?(3分)
(3) 图3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何变化? 为什么? (3分)
23、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灾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非凡提出“现代性”(mot.ernity)和“传统”(trA.D.ition)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3分)
(2)材料二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4分)
(4)概括指出辛亥革命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1分)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于2005年4月26日赴大陆访问。南京是连战本次参访的第一站,连战成为56年来第一位拜谒中山陵的中国国民党主席。
请回答:
(1)于右任的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意愿?说明了什么?(3分)
(2)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现状是如何形成的?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什么?你认为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4分)
(3)连战为什么首先去拜谒中山陵?连战的出访给两岸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5分)
25、1949年以来,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依据国际环境的特点和变化,开展积极灵活的外交工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1)建国之初,针对两大阵营的尖锐对峙,我国为打破帝国主义的
孤立封锁、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策略?右图
反映了在前述外交策略的指导下我国取得的最突出的外交成就是什么?(3分)
(2)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成熟,其标志是什么?
它是周恩来在接见哪国代表团时首先提出的?(2分)
(3)右图中,和周恩来握手的美国总统是谁?两人握手反映了
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新中国第一个访问美国的领导人
是谁?(3分)
(4)1972年,在周恩来的邀请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了
中日邦交的正常化。中日两国结束长期敌对关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和平、友好
合作是中日关系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日本制造了哪些不利于中日友好的事端?倘若你是中国外交部助理,针对目前中日关系的状况,向外交部长进言,谈谈你的建议。(4分)
命题人:练恒军
2008.6
扬州市新华中学200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答卷纸
一、选择题凃卡
二、非选择题
21、
22、
23、
24、
25、
扬州市新华中学200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ADCB 6——10DDABA
11——15BBDDA 16 —20 CABAD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1)行分封,还是行郡县。(2分)哪一个更有利于中心对地方的治理和控制(或实现国家长久稳定)。(2分)
(2)旧俗与汉法之争。(1分)文明(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冲突与交融。(2分)
(3)行省制度。(1分)进一步加强了中心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后世。(2分)
(4)中心集权逐步加强。(2分)
22、 (1)1840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投降。 (6分)
(2)《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分)
(3)两大矛盾汇流,集中体现为阶级矛盾。 中国已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已成为列强在华的工具。(3分)
23、(1)地位:图一: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图二: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图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3分)
(2)“界碑”含义:《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胜利”含义: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或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1分)
(3)表现: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在工业化方面: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在均富化方面:提出平均地权等。(4分)
(4)问题: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1分)意义: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为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基础。(2分)
24、(1)意愿:思念故乡,渴望祖国统一。说明: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3分)
(2)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垮台后退守台湾,形成了台湾与祖国大陆暂时隔离的状态。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分)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统一的政治因素主要是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2分)
(3)孙中山是中国国民党前身同盟会的创始人;是中华民国的创立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3分) 国民党主席访问大陆,促进了两岸的和平发展。(2分)
25、(1)一边倒(1分)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新中国的政策。(2分)
(2)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印度(2分)
(3)尼克松;(1分)结束了两国长期对抗的关系(1分)邓小平(1分)
(4)中美关系的改善;
修改历史教科书;日本首脑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南京大屠杀,美化侵略等
在中日关系上,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原则;警惕与抑制右翼势力的死灰复燃,积极发展中日和平友好关系。(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