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历史 >> 高中三年级 >> 历史高中三年级试卷 >> 正文

 

[组图]高三历史上学期练习题(3)

查询历高三上试卷的详细结果
高三历史上学期练习题(3)

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一考古队在某地发掘出古代石刻石碑一块,石碑上刻有:“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这块石碑应属于下列哪个朝代?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元朝

2、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②其核心是嫡长子继续制 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④有利于强化皇权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右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 “甲兵之符,右在_,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

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

4、我国历朝重视中心对地方的治理,秦汉以来中心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① 削弱地方、加强中心 ② 分散地方治理权力、防止割据 ③ 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④ 对地方治理,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峻峭瑰丽的阿里山,风光绮丽的日月潭,……”这一漂亮的宝岛在中国近代史上曾被侵略者长期占领过,它与下列哪一条约有关?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一败一胜,导致其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两次战争发生时中国的社会性质不同 B.两次战争发生时国际环境及形势不同

C.两次战争发生时中国的领导力量不同 D.两次战争发生时中国军队的装备不同

7、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一内容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大解放。说它是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主要是指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9、“五四精神”和“长征精神”都是中华民族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A.为国家为民族不怕流血牺牲 B.坚持艰苦奋斗创造人间奇迹

C.战胜一切困难发奋读书学习 D.蔑视中外敌人最后消灭它们

10、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

A.彻底批判封建迷信思想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11、“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词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两度提及的“九二共识”指的是

A.和平统一祖国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一国两制”原则 D.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12、“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焰火飞扬。满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罗家伦在《凯歌》中描绘了中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狂欢景象。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 ①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 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帝斗争 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下列我国外交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②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 ③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④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①③②④

14、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15、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B.遵义会议使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C.遵义会议前的中国革命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16、军队名称反映了特定的时代特征。下列军队名称按出现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新四军 ②国民革命军 ③人民解放军 ④中国工农红军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②④①③ D.①②④③

17、中国近代有一座城市,在此曾建立过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等不同性质的政权。这座城市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18、下列四幅电影宣传集中反映了某一时期的历史事件。这一时期应是

19、雅典执政官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下列各项不能体现其观点的是

A.陪审法官由选举方式产生 B.五百人会议通过抽签选举产生

C.公民大会向全体居民开放 D.向参加城邦活动的公民发津贴

20、“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民主与法制的践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下列做法中,危害最大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 B.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没有得到实施

C.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引发社会动乱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被迫终止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1题12分,22题14分,23题14分,共40分。

21、(12分)中心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治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①中心集权制度含中心行政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两个系统。简述秦、唐、明、清四个朝代中心行政制度的演变情况。(4分)

②在地方行政制度中,秦朝全面推行的郡县制和元朝创立的行省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各有怎样的开创性贡献?(2分)

③对中心集权制度影响的评价在史学界有争论,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中心集权制度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影响占支配地位。

第二种意见则认为:中心集权制度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试以明清(鸦片战争前)的史实为例扼要加以阐述。(6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两种都答按第一种给分)

22、(14分)看下面四个国家中心行政治理体制,分析比较,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皇帝 公民大会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将军委员会 执行官 陪审法庭

司法

秦朝 雅典

总统 (主席)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国务院 军委

各部委

国会 最高法院

美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1)唐朝与雅典政治体制有何显著区别?(4分)从经济角度分析两者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美国政治体制是近代西方典型的代议体制,这种政治体制建立的依据是什么?从图中可以看出其政权组织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4分)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何影响?(2分)

(4)从西方、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什么熟悉?(2分)

23、(14分)当今世界的发展已经证实并将继续证实: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已被许多国家所认同。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应中共中心和中共中心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2005年4月26日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开始为期8天7夜的“和平之旅”。图5为连战访问大陆的路线示意图。


图表10 连战访问大陆路线 图表11 卢武铉跨越军事分界线

材料二 韩国总统卢武铉于当地时间2007年10月2日9时(北京时间8时许)徒步跨过韩朝军事分界线,前往朝鲜平壤参加朝韩首脑会晤,成为首位跨过韩朝军事分界线(图6)进入朝鲜境内的韩国总统。本次朝韩双方发表的宣言共包括8项内容,双方在建立互信、加强对话、扩大经济和人道主义合作、推动建立朝鲜半岛和平机制和无核化等问题上达成了广泛共识,其中包括朝韩将首次利用西海线铁路运送北南联合拉拉队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

——国际在线

材料三 2008年1月12日,台湾公布了“立法机构”选举结果:国民党大获全胜,在113个席位中,取得81席,占总票数的2/3。民进党仅得27席,被台湾媒体称之为“惨败”,陈水扁灰溜溜地辞职下台。

陈水扁在他“任上”最后的日子里,变本加厉、穷凶极恶、运用各种卑劣手段推行“台独”;可谓坏事做尽,坏话说尽,在台湾和全中国人民面前,充分暴露了他出卖民族利益的流政客嘴脸。在这次选举中,尽管他耍弄了各种花招,给国民党抹黑,为民进党拉票骗票,但也无济于挽回他的丑恶形象,终于落得可耻的下场。国民党的胜利,是反“台独”的胜利,是台湾人民的胜利。

——东方评论

读图并回答:

(1)孙中山是国共两党共同敬仰的民主革命先行者。连战访问大陆的第一站就是去南京拜谒中山陵,胡锦涛在与连战的会谈中也说“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续者。”结合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有关史实,举例说明“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3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造成目前朝鲜半岛现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分) 在欧洲,二战后和朝鲜半岛具有相同命运的是哪个国家?他们又是何种方式解决这种状况的?对该国的经济有何影响(4分)

(3)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坚持的一个原则又是什么?(2分)

(4)依据材料三分析,民进党在“立法机构”选举中惨败的原因是什么?(2分)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盐城市南洋中学2009届高三历史练习(3)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A 2、C 3、A 4、B 5、C 6、C 7、D 8、D 9、A 10、D

11、B 12、B 13、A 14、B 15、B 16、C 17、D 18、B 19、C 20、A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1题12分,22题14分,23题14分,共40分。

21.(12分)答:

①秦朝首创皇帝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中心政权组织(习惯上称为三公九卿制);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清初设立军机处。(4分。秦朝两点中答出一点即可)

②秦朝通过郡县制对地方实行直接有效(或垂直)的治理;元朝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分)

③同意第一种意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有利于反对外来侵略;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修建大规模的工程(长城);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和商品流通;它保障了我国古代文明的持久性。(每点1分,6分)

同意第二种意见:沉重的赋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闭关锁国、海禁等政策,束缚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使中国与世界隔绝;八股取士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导致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绝对的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的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造成政治腐败。(每点1分,6分)

22.(14分)(1)秦朝实行君主专制,雅典则是民主政治。(4分)主要因素是雅典贸易经济发达,人们思想活跃开放;中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然经济。(2分)

(2)《1787年宪法》;分权与制衡;(4分)

(3)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2分)

(4)(以下答案任答两点即可)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真正的人民民主。(2分)

23.(14分)(1)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建立黄埔军校;东征及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参与北伐战争;领导工农运动配合北伐。(3分)(答出3点得3分)

(2)直接原因: “二战”后,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北部和南部,朝鲜牛岛从此处于分裂状态。(1分)

国家 :德国(1分) 解决:和平统一。(1分)

影响:拉动内需(统一国内市场),扩大了投资,促使德国经济迅速发展。(2分)

(3)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分) 原则:一个中国原则。(1分)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历高三上试卷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组图]高三历史上学期练习题(3)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卷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第一次调研考试
    高三文科历史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年级历史考前模拟考试题
    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高三历史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历史高三第一次调研试卷
    高三历史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
    高三第一次月考
    高三历史五月强化练习题
    广东历史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二)
    高三历史第三单元测试
    历史专业班考前测试
    高三历史五月强化练习
    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题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三 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三中国古代史单元检测题(先秦、秦汉…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二…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统测
    历史专业班专题复习测试卷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四…
    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人民版必修3)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四…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六…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五…
    高三历史必修一过关试题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测试一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周练试题
    高三历史上学期周练一
    高三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
    高三历史复习测试试卷(二)
    普通高校 招生模拟考试历史卷
    高三历史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广东省高考历史选择题最后冲刺90题
    高三历史起点调研测试
    高考北京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四川文综测试Ⅰ卷(历史部分)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Ⅰ卷(历史部分)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II卷(历史部分)
    2010年高考历史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广…
    200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大纲(…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评估调研
    高三历史第二次周练试卷
    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分析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复习指导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新教材评估检测卷(…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考山东文科综合测试卷(历史部分)
    2008江苏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含典型…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海南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说明(历…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8月考试试卷
    高三历史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高三历史迎市调研模拟考试二
    高三历史迎市调研模拟考试
    高考全国Ⅰ文综(含答案)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全国普通高考历史单科广东卷解析卷
    普通高校招生统考(四川卷)文科综合…
    高三文综历史教学质量检测题
    高三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模拟测试(二)
    高三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模拟测试(一)
    高三文科历史适应性练习
    高三历史复习测试试卷
    高三4 月历史模拟考试
    普通高校招生模拟考试历史卷
    高三历史第四章检测试题
    湛江市普通高考模拟考试历史卷
    高中毕业班历史第一次统一检测
    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考试
    高三年级2月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次调研测试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考文科综合历史标准测试试卷(二)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二…
    广东历史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
    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二)
    高三历史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广东卷…
    各地模拟试题选择题精选100题——中国…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四次月考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六…
    高考历史综合能力测试卷
    高三历史全国统一考试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三…
    高三历史复习易错题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一…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 短暂…
    高三历史第一次周练题
    高三历史复习练习
    高三历史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五…
    高考文综(天津卷)
    高三历史世界史测试卷十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考试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联考试题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统一考试
    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测试卷(历史部分…
    高考江苏历史卷试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高三历史统一练习题(二)
    高考文综(天津卷)
    高考文综北京卷(含答案)
    高考四川文综试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广东卷(含部分答案)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卷II(含答案)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一…
    宁夏2010年普通高招考试文综考试说明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
    50年前的历史高考试题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历史…
    北京安徽两地2000年春季高考历史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
    高考文综 (山东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全国高三文综模拟试卷历史部分试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上海高考历史试题
    江苏省历史高考试卷
    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试卷解析
    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解析
    普通高中历史毕业考试
    春季高考历史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