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历史 >> 高中三年级 >> 历史高中三年级试卷 >> 正文

 

[组图]高三历史第二次周练试卷

查询历高三上试卷的详细结果
高三历史第二次周练试卷

高 三 历 史 10.12

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替代禅让制 B.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县制 D. 内阁制代替三省六部制

\* MERGEFORMAT

2.右图是1930年在甘肃居延注代烽燧遗址中出土的

《汉代木简》。它记录了这座烽燧所拥的兵器及其它驻屯军

用品的数目,其中有东汉和帝“永元”的纪年。对上述信息

的熟悉正确的是

A.活字印刷术起源于木简刻字

B.为便于流传,弃纸而用木简

C.木简上的文字应该是楷书

D.木简仍是当时重要的书写载体

3. 临淄是先秦和秦汉时期闻名的大都会,在这里出土过“齐国钟官长”印(为掌管钱财之官)、“齐铁官长”、“齐铁官丞”印,及西汉初年带有“淄川王”、“胶西王”等字样的传世印泥(古时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的印章的泥块)。这些发现可以印证西汉时

A.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事实 B.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C.在各地设立封国的事实 D.已经出现印刷术的事实

4.下图是北朝后期佛教信徒人数比例变化示意图,读图指出造成这种变化的社会根源是

A.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 B.统治者对佛教的重视

C.名僧致力于传教 D.佛教有强烈的欺骗性

5.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诗中的“君”将前往

A.西域都护辖区 B.安西都护府辖区 C.瀚海都督府辖区 D.渤海国

6.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实际上它反映了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的重视

C.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 D.重农抑商的政策

7、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自耕农·地主

佃农

雇工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关中地区 D、明代江南地区8.1787年(清乾隆五十二年),乾隆帝写过这样一首诗:“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 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这首诗表明

A.清政府对外奉行闭关锁国的基本立场 B.清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怀柔政策

C.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推动了中外贸易 D.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宣扬清朝国威

9.随着外国侵略势力的扩张,中国封建经济加快解体,这种“解体”是指

 A.封建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B.出现资本主义在华投资企业

C.出现手工工场的行业增多,工场规模扩大  

D.封建经济与外商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10.柳亚子《题天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图霸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

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煮豆燃萁”指

A.北伐失利 B.永安建制 C.安庆失守 D.天京变乱

11.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A.龚自珍      B.洪仁玕      C.李鸿章      D.严复

12.义和团揭贴中写道:“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这反映了义和团①斗争锋芒直指帝国主义②运动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③具有盲目排外的局限性④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3. 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第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此外,对同胞无辜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亨利·高第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英军武力强占香港岛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D、德国强租胶州湾地区

14.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

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      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

15.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16.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17.N.佩弗在《远东》中说:“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对于其中“荒唐可笑”的正确理解是

A.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政体没有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B.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可以真正救中国的道路

C.暗喻资产阶级应该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D.20世纪初中国整个一代人的努力都失败了

18、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这诗反映了当时

A、服务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19、下表是英美日三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

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现象熟悉正确的是

①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日趋严重 ②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

③一战期间美日本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 ④战后初期美、日在华的争夺趋于激烈

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干支纪年方法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纪年方法。李大钊曾将日本的三次侵华罪行概括为“三甲”(甲午、甲辰、甲寅)战争,其中“甲寅”战争是指

A.甲午中日战争 B.日俄战争 C.出兵侵占山东 D.全面侵华战争

21.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当时提倡“这两位先生”的进步意义,体现在①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 ②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④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入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22. 新文化运动被称为戊戍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依据是它

A.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B.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D.奠定了五四运动的思想基础

23.近代中国始终存在“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根据中共“二大”的最低纲领,“人民大众”包括的是

A.近代新兴的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民族资产和小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24.下图是黄埔军校一期学生蔡升熙的毕业证书,他在黄埔军校可能经历了

①外国军事教官授课 ②自然科学课程

③思想政治教育 ④国共两党教官的指导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①④ D. ③④

25.“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干亲密的同志。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干‘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

A.民族主义者 B.专制主义者 C.自由主义者 D.布尔什维克主义者

二、非选择题:有4小题,共50分,26题11分,27题8分,28题15分,29题15分,30题16分。

26.(11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宋时期,许多阿拉伯商人从海路到广东等东南沿海经商,阿拉伯商人不仅从搭乘的中国海船上学会了指南针导航技术,并把这种先进技术传到了欧洲,还把阿拉伯的伊斯兰教以及天文、医学等知识传到了中国。

材料二:以下是宋、明文献中有关古代海外贸易的记载:上(宋高宗)谕大臣曰:“广南市舶(指广东的海外贸易)利人甚厚,提单官(治理海关税收官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钱币),皆宽民力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岛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技艺及女工针锈,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百十万于我中土。”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徒。”

——《中国古代史纲要》

材料三:《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1)依据材料一二,归纳我国古代海外贸易产生的影响。(5分)

(2)依据材料三,指出唐朝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达到什么地方?(2分),并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征有哪些?(4分)

27.(8分)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是中国正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康有为用“据乱”、“升平”、“太平”三世说,来解释历史的演进。所谓“据乱世”,就是君主专制时代;“升平世”就是君主立宪时代;“太平世”就是民主共和时代。

——李侃等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康有为在一份代拟奏折中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强?盖千百万之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思想的特点?(1分)材料二中奏折的主旨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尚非其时”的社会原因。(2分)

材料三:对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

材料四:吾人为谋新生活之便利,新道德之进展,加以人为之力,冀其迅速蜕演,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2)材料三中陈独秀所提的与孔教不相容之“新信仰”指的是什么?材料四中李大钊等人是如何为这“新信仰”而“加以人为之力,冀期迅速蜕演”的?(4分)

三(3)班28、29题选做一题。三(4)班必做28题,否则不给分。

28.(15分)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商品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一 (唐代)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唐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唐皆有驴,赁客乘,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唐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

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航,千舳万艘,交易往还,昧旦永日。

——《旧唐书·崔融传》

材料二

400

298

186

96

400

300

200

100

0

北宋 南宋至元 明中叶 清中叶

宋至明清江南市镇数量


(明清时期)镇有各种类型……集散型的商业集镇已形成专门性的农副产品市场,其大宗除输出粮食,大都是重要的农产品原料或重要的农村家庭手工业产品;生产型的手工业市镇则依托于某项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70%以上,增加了4倍多。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本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而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东

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受到很大冲击。

洋纱、洋布的进口(单位:千海关两)

年份

洋纱

洋布

1867

1,450

11,671

1877

2,841

1,959

1887

12,590

24,457

1892

22,059

30,554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盛唐的商业状况。(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特点和原因。(6分)

(3)材料三显示鸦片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什么新变化?(2分)说明这种变化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29(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2—1894年、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

年代

第一时期

1872-1894

第二时期

1895-1913

合计

设厂数

175

685

资本(千元)

48893

223423

商办

设厂数

53

463

资本(千元)

4697

90801

资本所占比重

9.6%

41%

官办和官商合办

设厂数

19

86

资本(千元)

16196

29469

资本所占比重

33.1%

13%

外国人力

设厂数

103

136

资本(千元)

28000

103153

资本所占比重

57.3%

46%

注:第一时期外国人所办工业为1843-1894年的合计。

材料二 1914的中国棉纺织厂拥有纱锭情况简表

企业类型

每厂平均纱锭数

外 商

51664

华 商

23686

——数字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从1912年至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摘自高级中学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简表(单位:家)

地 区

工厂数

地 区

工厂数

地 区

工厂数

江苏(含上海)

l55

直隶(含京津)

455

其他各省

3

浙江

42

山东

31

陕西

3

福建

20

奉天

19

甘肃

l

广东

33

湖北

19

广西

1

——数字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同第一时期相比,第二时期中国境内工业的显著变化是什么?原因为何?(5分)

(2)结合材料二、三、四,指出中国资本主义“黄金时期”的表现及主要原因。(5分)

(3)结合材料二、三、四,概括中国民族工业在经济发展上的弱点,并谈谈你对其发展的熟悉。(5分)

30.(16分)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语》曰:“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

据《明史》记载,明代科举制“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3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稍变其试士之法”的表现及产生的影响。(3分)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面阵等课程。

(3)材料二中新式学堂由何者创办?(1分)从课程内容说明新式学堂在当时所起的作用。(2分)

材料三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

课程

修身

读经讲经

中国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几何代数

植物动物

理化

法制理财

体操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20

8

8

4

3

10

180

(4)与材料一相比,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有哪些特点?(3分)你怎样评价?(2分)

(5)综上,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熟悉。(2分)

姓名 班级 座位号

线

文本框: 姓名              班级                座位号            文本框: 密文本框: 封文本框: 线高 三 历 史 答 题 卷

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非选择题:有4小题,共50分,26题11分,27题8分,28题15分,29题15分,30题16分。

26.(11分) 阅读下列材料:

(1)(5分)

(2)(6分)

27.(8分)

(1)(4分)

(2)(4分)

三(3)班28、29题选做一题。三(4)班必做28题,否则不给分。

28.(29)。(15分)(1)(3分)(2)(6分)(3)(6分)

30.(16分)

(1)(3分)

(2)(3分)

(3)(3分)

(4)(5分)

(5)(2分)

第二次周练高三历史答案

1-5 BDCAB 6-10 ADAAD 11-15 CCBCB 16-20 DBCAC 21-25 BCCBA

26、(1)影响:(1)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相互传播;(2)增加政府财税收入,减轻百姓负担;(3)中外互通有无;(4)促进沿海手工业发展;(5)富民安民等(每点1分,总分不超过5分)

(2)陆上:拂林(东罗马帝国或欧非),海上:波斯湾。(4分)特征:(1)出现多个交往中心,多条对外交往路线;(2)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畅通,陆路达到鼎盛;(3)交往国家更多,交往内容更丰富等(每点1分,总分不超过4分)

27. (8分)(1)①特点: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②主旨: 实行君主立宪是强国之路。

③原因:A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维新派力量单薄;

B长期的君主专制统治,民主思想影响有限。

(2) ①“新信仰”是指民主思想与科学精神。

②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分)

28.(15分)(1)商业状况:贸易地区广大;商旅出行方便:商品交易频繁数量较大。(3分)(2)特点:数量增长,类型多样。(2分)

原因:①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投放市场。(2分) ②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2分)

(3)新变化: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2分)

影响:逐步瓦解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中国经济被逐步卷

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呈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征。(4分)

29.(1)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大大超过官办工业和外商企业。原因:①甲午战后,帝国主义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中国自然经济;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②“实业救国”思潮影响;收回路权等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清末“新政”奖励实业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5分)

(2)表现:新建厂矿大幅度增加,以纺织业、面粉业为主的轻工业迅速发展。原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同时对中国轻工产品的需求量在扩大。(5分)

(3)投资规模小,重工业落后,布局上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熟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有较顽强的生命力,但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只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才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5分)

30、(16分)

(1)儒家学说(四书五经)。读书与做官紧密结合(教育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

(2)内容专取四书五经,文体采用八股文。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加强了专制主义(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3)洋务派。适应了洋务运动需要,培养了翻译、军事和科技等实用性人才。

(4)添设西学课程,科目设置全面,经学仍占据重要地位。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5)要加快社会的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历高三上试卷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组图]高三历史第二次周练试卷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高三历史上学期练习题(3)
    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卷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第一次调研考试
    高三文科历史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年级历史考前模拟考试题
    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高三历史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历史高三第一次调研试卷
    高三历史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
    高三第一次月考
    高三历史五月强化练习题
    普通高校 招生模拟考试历史卷
    高三历史第三单元测试
    历史专业班考前测试
    高三历史五月强化练习
    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题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三 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三中国古代史单元检测题(先秦、秦汉…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二…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统测
    历史专业班专题复习测试卷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四…
    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人民版必修3)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四…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六…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五…
    高三历史必修一过关试题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测试一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周练试题
    高三历史上学期周练一
    高三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
    高三历史复习测试试卷(二)
    高三历史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广东历史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二)
    高三历史起点调研测试
    高考山东文科综合测试卷(历史部分)
    高考北京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四川文综测试Ⅰ卷(历史部分)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Ⅰ卷(历史部分)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II卷(历史部分)
    2010年高考历史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广…
    2008江苏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含典型…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评估调研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分析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复习指导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新教材评估检测卷(…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
    广东省高考历史选择题最后冲刺90题
    海南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说明(历…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200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大纲(…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8月考试试卷
    高三历史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高三历史迎市调研模拟考试二
    高三历史迎市调研模拟考试
    高考全国Ⅰ文综(含答案)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全国普通高考历史单科广东卷解析卷
    普通高校招生统考(四川卷)文科综合…
    高三文综历史教学质量检测题
    高三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模拟测试(二)
    高三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模拟测试(一)
    高三文科历史适应性练习
    高三历史复习测试试卷
    高三4 月历史模拟考试
    普通高校招生模拟考试历史卷
    高三历史第四章检测试题
    湛江市普通高考模拟考试历史卷
    高中毕业班历史第一次统一检测
    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考试
    高三年级2月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次调研测试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考文科综合历史标准测试试卷(二)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二…
    广东历史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
    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二)
    高三历史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广东卷…
    各地模拟试题选择题精选100题——中国…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四次月考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六…
    高考历史综合能力测试卷
    高三历史全国统一考试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三…
    高三历史复习易错题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一…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 短暂…
    高三历史第一次周练题
    高三历史复习练习
    高三历史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五…
    高考文综(天津卷)
    高三历史世界史测试卷十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考试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联考试题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统一考试
    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测试卷(历史部分…
    高考江苏历史卷试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高三历史统一练习题(二)
    高考文综(天津卷)
    高考文综北京卷(含答案)
    高考四川文综试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广东卷(含部分答案)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卷II(含答案)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一…
    宁夏2010年普通高招考试文综考试说明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
    50年前的历史高考试题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历史…
    北京安徽两地2000年春季高考历史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
    高考文综 (山东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全国高三文综模拟试卷历史部分试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上海高考历史试题
    江苏省历史高考试卷
    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试卷解析
    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解析
    普通高中历史毕业考试
    春季高考历史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