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么有说服力啊! 宪问耻。 孔子曰:邦 有 道; 原宪问“耻”是什麽意思。孔子说:国家有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就像水流 谷, 邦 无 道, 谷, 耻也 峡谷一如既往,国家没有正确的发展方向,峡谷的水,回避停止了。耻的字义不言自明了。耻:回避,停止。 对于朱熹的解读就不再赘述了。真是难于启齿了!
例2孔子说: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按照朱熹的解读,孔子认为,种地的人也会挨饿,学文化的人也有饭吃,有衣穿,然后又说“君子忧道,不忧贫”。 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文章! 按此解读:.学习文化与种地的没什么关系。君子与种地也没什么关系。都能吃饱穿暖,都来学道吧! 民挨饿是应该的,你学你的道,你算什么君子,你学的是什么道?
这是孔子思想?差矣! 在西汉以前,‘馁’解释为‘饥饿’是错误的,妥:安定之辞,食妥组合怎么会饿呢? 馁:按《尔雅 释器》“鱼谓之馁”。把鱼做熟盛起来这个器物称为馁。 看来这馁中的鱼是长期保存的。什么原理,无据可考。是盐渍还是密封?古代一定无法制冰,无法真空。如果处理的不好,一定会出现”鱼馁而肉败”的现象。如果保存的好,什么时候想吃,打开吃就可以了。难道两千多年前就有鱼罐头吗? 总之,“馁”字在《尔 雅》以前的文章里均不可解释为‘饥饿’。 原文: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新译: 子曰: 君子谋 道 不谋 食。 耕也馁在其中矣, 孔子说:君子谋求的是经济发展之道,不谋求食物。生产粮食的人也能吃到 学也 禄在其中矣, 君子 忧 道 不 鱼。学习文化也会产生经济效益。君子所考虑的是发展经济的方式、方法。不忧 忧 贫。 虑贫困。 解: 孔子在这里阐述的是专业化生产, 通过交换,从而产生 较高的经济效益,是经济发展的最佳方式。 对于基础条件、基础设施的规划。如,对于渔业、矿业、交通运输以及其他附属行业发展,所涉及的水利建设、公路建设等。外交、外贸、通商、通航等。国家要有总体策略。有了相应的生产环境、交换环境、经济发展的趋势便自然形成了。文化教育事业对于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做到这些便有了粮食,摆脱了贫困。这便是君子应该谋求的东西。 由此可见,孔子对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视,以及社会文化教育的重视。
由于朱熹对《论语》的错误解读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笔者是个《易经》爱好者,对于今天的国学热也颇有感想。今天对《论语》作出新译的目的,在于首先从文学角度,搞清孔子的真实言论及其中心思想。为了尽可能的恢复孔子的原话、原意,做了字斟句酌的努力。对《论语》中的常用字,重要字,做了较详细的原始考证。解字选用了西汉以前的古文凡例及解字文本,并以相关的历史资料为根据,作了翻译及简单解读。笔者认为解读《论语》这一举措是非常必要的。 《论语》的产生年代久远,涉及内容很多,知识面很宽,靠一人圆满解读是很难完成的,希望广大古文爱好者参与,并批评指正。
上一页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