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鸟蛋
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准备:词语卡片,相关录像小鸟破壳而出的课件。
四、教学过程:
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 播放音乐《百鸟朝凤》,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2、 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鸟类是一个繁盛的大家族。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天空,到处都有鸟类的身影。那鸟妈妈是怎样把它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
3、 出是课件——书上的插图,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课题:两只鸟蛋。认识“蛋”字。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过渡: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两只鸟蛋的经历可非同一般,有什么不一般呢,同学们读读39页的儿歌就知道了。
1、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字或容易读错的字做个记号。
2、 同桌互读,检查小伙伴的读音准确吗?
3、 检查字音:刚才我看同学们一起读得可认真啦,字都认识了吗?我可要考考大家了。
1、带音。2、不带音。3、词。
细读课文,促进感悟
过渡:读的真好,把这些词放到课文中再读读,边读边想这两只鸟蛋有哪些不一般的经历呀?
1、 学生读课文,之后汇报:两只鸟蛋先被一个小孩那走了,后来他有给送回去了。(相机板书:拿走,送回)
学习第一小节
1、 被拿走的这鸟蛋什么样啊?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学生回答:鸟蛋小小的,拿在手里凉凉的。之后指导朗读这个自然段。
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1、这个小朋友拿着鸟蛋正玩得高兴,妈妈看见说了些什么呀?谁来给大家读读?
2、听了“妈妈”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呀?
学生回答:我知道了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播放有关小鸟孵化的过程)看过之后说,就这样两只鸟蛋变成了两只小鸟。鸟蛋就是小鸟,小鸟就是鸟妈妈的孩子,如果孩子丢了,妈妈会是一种什么心情,又会怎么做呢?(再这里理解“焦急不安”。)
学习第三小节
过渡:如果你就是那位小朋友,你会怎样做?(学生自由发言)
那好咱们看看这位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请大家读读第三小结。
(1) 学生自由读。(2)指名朗读。(3)边表演边朗读。
学习第四小节
1、过渡:就这样两只鸟蛋又回到了鸟妈妈的怀抱,看着这幸福的场景,这位小朋友仿佛听见鸟儿的欢唱,他抬起头来,把目光投向了高远的蓝天?课文学到这儿,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质疑:为什么会听到鸟儿的欢畅?为什么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
2、自己读读全文。
知识拓展:
读一读学生搜集来有关鸟类的知识,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爱鸟保护鸟的兴趣和意识。
课后反思:
如何面对学生的意外问题
——教学《两只鸟蛋》引起的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这句话听起来容易,但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还真不容易。因为学生独特感受和体验一般是突发奇想,教师如果马虎应付,难免出现知识性错误,如果一定让学生听从老师的标准答案,难免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错过教育的契机。下面就是一次令我难忘的教学经历。
一天,领导要听我的课,正巧我要讲《 两只鸟蛋》,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课文。课前我认真的备课,制作课件,准备实物教具。因为作了充分的准备,所以我认为这节课一定会万无一失的。
课堂上,我以《百鸟朝凤》的乐曲引入,让学生边听乐曲边想象看见了什么。学生说:“好像看见很多小鸟欢唱。”“那你们知道鸟妈妈是怎样把小鸟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吗?学生说:“是鸟妈妈从蛋里孵出来的。”学生的回答正中我下怀。我顺势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只鸟蛋的故事。
在初读课文,检查完字音后,这篇课文的学习便进入了细读感悟阶段。
在学习第一小节时,我通过让学生亲手摸鸟蛋,以感受鸟蛋小小的凉凉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在学习第二小节时,学生通过读,知道了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我趁势播放鸟妈妈孵化小鸟的录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就是两条小生命,他们是鸟妈妈的孩子,这样学生就不难体会鸟妈妈发现鸟蛋丢了后焦急万分的心情了。这是我又提出问题:“书中的那位小朋友听了妈妈的话是怎样做的呢?”请大家读读第三小节。之后,我请学生边读边表演那位小朋友送还鸟蛋时情景,学生们表演的可投入了。我心中暗喜,正在盘算就表演到这儿,好为后面些拓展知识的时间。谁知我们班的“问题大王”孙鹏忽然举起了手,嘴里还不断的嚷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知道他不定由又会提出什么不招边的问题呢!怎么办?让不让他问?不让他问,会挫伤它的积极性。况且,针对课文提问题又是一种提高阅读效果的最佳方法,我们在教学中,不正是要鼓励学生质疑,解疑吗?我犹豫一下后,笑着说:“孙鹏有什么问题,你说吧?孙鹏说:“树那么高,他把鸟蛋捧在手里,怎么上树啊!一爬树还不得把鸟蛋摔了呀?”孙鹏的问题很有道理,书上的插图画的树确实很高,可课文又的确写的是我小心的捧着鸟蛋,轻轻的把鸟蛋送还。正在我不知如何作答时,有的学生说:“他可以爬树时把鸟蛋放进裤兜里,不久可以爬上树了吗?”孙鹏还是有些想不通 ,正要说什么,我赶紧打断了他,说:“孙鹏你明白了吗?放心吧,鸟蛋不会有事的!”孙鹏虽然不再说话了,但看得出,他并没有想通。
这节课上完了,一想起孙鹏那疑惑的眼神,便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而不要刻意的追求“标准答案”。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的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的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这个难忘的教育经历,使我意识到老师应该充分理解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使语文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紧密衔接。老师不但是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而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鼓励学生的求知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