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指出“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真正的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所以,一导入新课,我就问孩子们:“‘蛋’字这么难,你怎么认识的?”孩子们就争先恐后的把知道的都说了出来,有孩子说:“是预习的。”我马上说:“这可是一个好习惯。”有孩子说:“是在动画片里认识的。”我立即说:“你真是一个有心的人。”等等。 我这样引用的目的在于两点: ① 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孩子课前预习的习惯。 ② 激发孩子在生活中识字。(如在大街上、电视上、广告上、食品上等等)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愉悦,增强自主识字的信心,降低新教材中识字量大的难度。
⑵ 创设情景,愉快识字:
结合新课标提出的“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因此,在初读课文时,我就力求先扫除生字障碍,在识字过程中,不再把生字当作一个个陌生的、生硬的方块字组合,而是一个个孩子们急于认识的朋友。 ① 让孩子自制卡片,使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提高识字兴趣。 ② 我把字卡做成了五颜六色的蛋形卡和小鸟卡通字卡来吸引孩子的注意。 ③ 灵活运用识字方法,如: 比较法、加偏旁、(编顺口溜)等来加深孩子们对识字的印象。 ④ 一年级巩固生字的最好方法就是复现,所以,在学习方式上,我注重于学生自读、互读、指读、开火车比赛读等,激发学生的识字愿望和克服识字困难的信心,使学生在比着读中体验到学习生字的乐趣。 ⑤ 在学生的读字、组词、说句子中,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始终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在愉快的情景中既记住了二类字的大致轮廓,又达到新课标对一类字的要求。识字量虽大,但孩子们的参与意识极强,很快进入识字状态,轻轻松松的完成了任务。为下一步的读文奠定了基础。
⑶ 充分朗读,理解感悟: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仅仅设计了两个问题: ① “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我会看到什么? ② 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朗读,为了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我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和形式多样的读书方法,如自读、指读、范读、赛读等,使学生在多遍的有声有色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