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肯定与褒奖。2、实施集体备课。今年开始对各个年段的语文、数学和艺术三门学科实施网上集体备课。通过成立集体备课指导小组,分设18个分版主,负责备课安排和组织学科研讨,要求教师结合班级实际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并及时写好每课的教后记。一年来,网上集体备课得到了多数教师的配合与支持,备课的质量与产生的效益也日益章显,并逐渐被老师们所认可。 3、开展主题研讨。开设网络教研专栏,老师们可以在这一平台上传递教学设计、交流教学心得、倾诉生活感悟和发表各校简讯,有力地推进了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4、推行校务公开。借助中心网站这一平台,在中心与各校之间及时传递各种信息,交流意见看法,发表个人见解,尤其是实施了“阳光作业”,对2000年以来教师在年度考核、公开教学、进修培训、文章发表、竞赛获奖、荣誉称号、指导学生等方面进行归类汇总,实施网上公布。这样做既有利于接受老师和群众的监督,也有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四、推进课程改革 1、开展常规研讨。坚持每学年人人上一节公开课,每两周举行一次周六研讨活动,要求课改实验老师每学年至少撰写2篇教学经验论文,5篇教学反思或随笔,每学年阅读2本教育专著,做好读书笔记,同时对校长、教导、实验老师、非实验老师听课节数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2、举行专题研讨。如上学期在美星小学举行了“幼小衔接”教学研讨会,在新峰小学举行校长献课活动,在中心校举行市级教学片研讨活动;下学期在彭林小学进行开展校长献课活动,在美星和和安小学举行骨干教师献课活动,一年来在加强对语文、数学科研讨的同时,继续加大对英语、电脑、体育、艺术、综合实践和校本课程的研究力度。 3、重视课题研究。围绕“新课程中课堂教学行为转变的研究”这一市级研究课题,抓好“三个落实”:一是落实各个阶段的研究专题,二是落实各个阶段的研究任务,三是落实研究成果的收集整理工作。经过2年多的课题研究,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11月份市进修学校对我们的课题进行结题验收,我们的做法与成效得到了他们的充分肯定。 4、加强师资培训。 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工作。今年,参加泉州市信息技术培训一人,参加骨干教师培训一人,参加班主任培训4人,参加南安市校长培训2人,骨干教师培训2人,还有近40位老师参加了各级各类新课程培训。利用本地资源开展新教材培训和网络教研培训,累计投入培训资金近2万元。 5、提高教研成果。经上学期期末对各个年段进行知识测查,全镇各小学班科及格率达98.98%,优秀率达66.67%,教学成绩稳中有升,今年以来,教师撰写的论文、案例等教研成果发表在南安教育刊物的10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的1篇;参加泉州及南安市级竞赛获奖的共20篇,其中一等奖3篇,几乎每次市里公布的竞赛结果名单里都有我们的一分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