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三峡》课堂教学案例

彭晓晨教师的作品:华南虎》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选修)。(教学资料)
专题内涵解说

本专题旨在让学生体验人类文化经典中宇宙论和人生论的精华,认识到人的最高精神境界使认识人与宇宙的关系,进而思考人所以为人、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等终极追问。

本专题的文本均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思想厚重,学习本专题,不仅应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更应注重提高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作为必修课本的最后一个专题,本专题有两个功能:一是在人文思想上是对前面若干个人文话题的自然升华,经历了前面19个专题的学习,到这里发展到一个思维顶峰,由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等若干具体问题的思考,生发为对人之所以为人、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等终极问题的追问;二是这些文本本身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指引功能,虽说不能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所有问题,但对学生精神追求的选择,肯定会有启发。

本专题包括两个板块:“心连广宇”“伟大的情思”。第一板块,探讨的问题是人如何认识宇宙万物,超越个体有限的存在和经验的世界。王羲之面对人生短暂与宇宙的永恒之间的矛盾,表达了他的达观和自我排遣的情怀,而庄子则描绘了一个非经验、超现实的宇宙,让我们的精神“逍遥游”。第二板块,与伟人对话,帕斯卡儿谈到思想的重要性;罗素则说到一个脱离平庸的人所具有的精神追求和人格境界。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了解古今中外经典中关于人的意义和价值的论述,感受作品的思想光辉,提高人生境界。

2.学生能结合背景,读懂《逍遥游》和《兰亭集序》,理解文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学生能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帕斯卡儿和罗素文章的观点,理解文章表达的人生追求。

4.学生能诵读积累文言文和作品的名句,对其评析、仿写,并在读写实践中加以运用。

教学建议

本专题采用问题探讨的学习方式,提供重点探究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思辨的眼光研讨语文文本,与伟大的思想进行碰撞,体验人类思想的巅峰状态,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教学中,主要采用问题探讨的方式,但在安排课堂讨论、质疑、驳难的过程中,仍要有文本意识,所有的思考必须建立在文本诵读、文思梳理、文词理解、文意阐发的基础上。第二,在本专题中也应注重学生知识储备和学习方法的总结和深化。作为必修课本的最后一个专题,首先在文本处理上,也可把本专题视作为一个总结,如前面所要求掌握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等阅读文本的方法都可在这里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和强化;相关文言知识,应督促学生自己梳理整合。如《逍遥游》、《兰亭集序》中的相关文言知识点,应督促学生自己梳理整合,回顾并巩固五个模块学过的文言阅读方法。至于现代文阅读,也应回顾以往学过的阅读鉴赏的方法和思路,如利用各种背景资料与文本对话,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推敲,整体把握作者的基本态度、情感,体会文章的特色等等。

课时安排:《逍遥游》3课时

          《兰亭集序》2课时

          《人是能思想的苇》1课时

《我为什么活着》1课时

写作实践   2课时

专题内容解析

逍遥游

教学目标

1.体会《庄子》散文的寓言特色,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 

2.理解作者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的写法。

3. 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初步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标题含义

先说逍遥的语义。在《庄子》一书中,逍遥一词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精神状态或内心状态。其次说“游”。“游”作为人的主体活动,既可指向人的精神,也可指向人的肉体。《庄子》一书中使用这个词时也兼有这两个词义。但庄子哲学是谈人的精神自由的,他关注人的精神活动,是要从人的精神自由中寻找人生。故《庄子》中使用“游”一词时,多数情况下指向人的精神活动,是人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的“精神漫游”。

逍遥游”中的“游”也是如此。“游”是心游,是让心游于 “无限时空”,在这样的精神活动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泰然状态,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安宁。

思路理脉

课文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1—6自然段,阐明世间万物之间只存在“小大之辩”,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没有绝对的自由。大至鹏鸟,小至蜩鸠,都受时间、空间等各种因素的限制。本段可分三个层次:

第1层是1—3自然段,“大” 的代表鹏鸟也“有所待”。

第2层是4—5自然段,设喻对比阐述“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小”的代表蜩与学鸠以及朝菌与蟪蛄,不仅不及“大”的“冥灵”、“大椿”、“彭祖”,而且都是“有所待”的。

第3层是第6段,引“汤之问棘”的一段话对前文补充印证,并点明“小大之辩”。

第二部分是第7段,“故夫”为承上启下之词,从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阐明逍遥游的境界,点明全文的主旨。庄子在本段最后正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那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即顺应万物的本性,达到天人合一,才能无需凭依,真正获得绝对自由,才是逍遥游。要达到这个境界,就要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做到这些是“至人”“神人”“圣人”。

难点剖析

1.对庄子关于“无己”、“无功”、“无名”的含义的理解。

 “至人”“神人”“圣人”——精神自由的逍遥者

“无己”就是忘掉自己,不计生死,超越自我,物我两忘。参与天地自然运行,与宇宙大化同性。

“无功”,就是不讲功名利禄,不汲汲追求外物。这种人只有维持生存的基本需求而无更多的奢望。他们只想保身养亲以尽天年而无建功立业的思想。

“无名”,就是忘记荣辱毁誉得失,雅俗共处,正如庄子所说“呼我牛也谓之牛,呼我马也谓之马”,褒贬由人,俯仰随我。

所谓“至人”,其实只是一个通晓万物本性,顺应自然变化的达道之人。也许有人要问,“至人”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至人”不仅存在,而且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不过他们的精神已远远超过了世俗,在拿那高妙玄远的境界里徜徉徘徊。庄子曾经对他的学生说过:顺应自然方能免于祸患,顺和自然,神游于无为之境,不被外物役使。这些话的意思是说,一个纯真的人虽身处现实的物质世界,但精神却要游离于物质之外,不被外物驱使。庄子的这种“至人”观,实质上就是他的逍遥思想的又一个版本。在庄子的眼中,任何人只要摆脱功名利禄的束缚,忘记世间毁誉得失,超越一己生死界限,胸怀就会宽广,精神就能超脱,真正达到“至人”的境界,享受怡然自得的逍遥。这是庄子面对人生痛苦指示出来的一条精神出路。

“无己”、“无功”、“无名”是庄子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的途径和最高境界,任何人只要摆脱了功名利禄的束缚,忘怀世间的毁誉得失,超越一己的生死界限,便会达到物我两忘,怡然自得的逍遥。

教学设想

教学中应从文本出发,牢牢抓住文章的核心观点。“文言”应该既有“文”又有“言”,苏教版的文言文常常是“文”“言”能很好地统一起来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三峡》课堂教学案例,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师说》教学设计及反思
    《雨巷》教学设计及反思2
    《大小猫洞》学案设计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全集
    《谈中国诗》学案
    《唐诗宋词》第4单元宋词赏析
    《唐诗宋词》第三单元赏析
    《滕王阁序》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新课…
    《藤野先生》课堂教学案例(新课标人教…
    《天狗》课堂教学案例(北京新课程改革…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及反思(新课…
    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
    《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教案
    中心小学关于开展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
    《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8
    《散步》教学设计及反思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教学参考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教学参考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备课笔记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备课笔记
    《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 教案
    《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9
    《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教案范例之一
    《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7
    作文指导课一(新课标人教社版本必修)
    北方教学设计及反思(新课标苏教社版本…
    神奇的极光(新课标人教社版本必修)
    《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教学…
    小学举行交通安全主题教育活动
    小学认真抓好安全常规教育工作
    中心小学2011年春季学校工作工作总结
    小学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的…
    镇各村籍在小学就读学生花名册
    盐城一中高中一作文辅导材料(一)(新…
    《小石潭记》(新课标人教社版本必修)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对对子(鲁人版七年级选修)
    《人生寓言》的教学设计及反思设计
    《日》《月》课堂教学案例(新课标人教…
    《日出》(新课程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三峡》简案
    《三峡》简案
    《三峡》教学设计及反思
    《雨巷》教学设计及反思6
    《雨巷》教学设计及反思5
    满分作文是怎样“炼”成的——拟题篇…
    季氏将伐颛臾教学设计及反思(新课标苏…
    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教学设计及反思(新…
    胡同文化(新课标人教社版本高中一必修…
    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阅读(新课标人教社…
    巩乃斯的马(粤教版高中一必修)
    2006年中心小学初等与学前教育工作计…
    秋声赋(新课标苏教社版本高中一必修)
    小学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初见成效
    2010年春小学教研工作工作总结
    市2009-2010学年度教研工作工作总结
    第一小学2010年春季教研工作工作总结
    中心小学 2010年秋季学校工作工作总结
    第一小学2011年上半年学校工作工作总…
    江南的冬景(新课标苏教社版本必修)
    《泪珠与珍珠》课堂教学案例(新课标人…
    关于做好《市中心小学教职工绩效考核…
    《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
    《师说》教学设计及反思1
    《师说》教学设计及反思2
    《师说》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
    《师说》说课稿
    《诗歌三首》《一条大河》(七年级必修…
    《诗经.卫风.氓》(新课标人教社版本高…
    教师调课情况审批表
    中心小学(幼儿园)不带管制刀具来校…
    中心小学(幼儿园)学生缺勤情况登记…
    关于做好2010年节假日、双休日值班安…
    关于在全镇开展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检…
    外来人员来访登记表、外来车辆来访登…
    荒岛余生(新课标人教社版本必修)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设计及反思2
    《失街亭》
    八年下学期第一课《藤野先生》(新课标…
    荒岛余生(新课标人教社版本必修)
    马说(新课标人教社版本八年级必修)
    准确鲜明生动(粤教版高中三必修)
    中心小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感恩话题作文教学设计及反思(新课标苏…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设计及反思1
    中心小学关于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年”…
    《瘦石画苏武牧羊图》课堂教学案例北…
    《书愤》第二课时
    《蜀道难》教学实录
    《说真话,抒真情》作文教学设计及反…
    二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教学的构想
    话题作文的立意创新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
    《守财奴》教学设计及反思4节
    中心小学学校管理效益评估办法
    中心小学“学科带头人”评选办法
    中心小学“教学能手”评选办法
    [工作报告] 党、政、工共建“教工之家…
    《雨巷》说课稿1
    《雨巷》课堂实录1
    《甜甜的泥土》课堂教学案例
    关于2005年镇人大对我单位民主评议中…
    中心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家长评价表
    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
    教学资料的有关说明
    《家乡的变化》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
    “形象纲要练习化教学法”
    一字毁千军
    关于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讨论中心小学高…
    作文教案:写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
    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园地五“习作”…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有关规定(修…
    《名人的故事》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关于做好2008年度小学高级教师职务聘…
    模块1 培训准备
    《不倒翁的探秘》
    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行政机关收集的证据拿来就能用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融合…
    鸟类知识简介
    <<办小报 迎国庆>>教学设计
    【练习题】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