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中心小学“学科带头人”评选办法

老王来不及向他解释,只说了一声:“你看吧!”就走了。
(部分引用冒号要去掉) 
2.“某某说”在引文前,其后用冒号;在引文中,其后用逗号;在引文后,其后用句号。 

3.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要分项说明或用在解释说明性的话之前,都是表示提示作用。 例如: 
  (6)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的站着纺。(分项说明) 
  (7)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 (解释说明) 

4.用在总括语的前面,表示总结上文。例如,
(8)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冲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冒号用在总括性话语之前) 
   不过,若被总结的若干句之间已用了句号,就不能用冒号来总结上文,因为这很容易被误解为是对最后一个句号以内的总结。 

◆注 意: 
①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未尾,也就是说,冒号要管到句末,不能只管到句中。
如果要管几句话或一段话,一般要用序次语或引号标明。 例如: 
(9)必须重申党的纪律:(一)个人服从集体;(二)少数服从多数;(三)下级服从上级;(四)全党服从中央。 
 
②冒号后面揭示范围要清楚。如: 
(10)※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或者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③句中短暂停顿不用冒号。如: 
(11)※本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三位女杰”和“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是同位词组,中间只需短暂停顿,不必用标点符号。如果一定要用,只宜用破折号,让王、王、程作“三位女杰”的说明词语。 

④同一句中不能用两个冒号。例如: 
(12)※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宣布”后面是冒号,“措施”后面又是冒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的。在同一个句子中,冒号一般只能用一个,否则便会面目不清。两个冒号中应有一个改为逗号。 

(五)引号。 
标明文中引用部分,引起读者注意:
如含义有别、意义突出,表示反语、讽刺等,
一些专有名词、术语等有时也用引号。
成语、熟语、谚语等的引用加不加引号由自己决定。 

1.所引的话被分成前后两截,当中插进几句说明时,下一组引号前要用逗号。 
(1)鲁迅先生连忙掉转话头,亲切地问:“你真个姓唐吗?”“真个姓唐,”我说。“哦, 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我也姓过一回唐的。” 

2.如果引用完整的句子,引文又独立使用,保留句末的标点并放在引号之内;如果引文不能独立,只能作为作者语言的一部分,不管它是不是完整,引文后原有的标点要去掉(问号、感叹号除外),全句或分句的标点符号应打在引号之外。如: 
   (2)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3)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4)他在经历一次又一次打击之后,跌倒了爬起来,永远是“啥也别想挡住我!”这么一句话。(引文作为作者的语言一部分,感叹号保留) 

3.引号引用的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名词,不能把它隔开,如: 
(5)虽然欧洲刚刚在“猎兔犬”2号上受挫,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制定雄心勃勃的“极光计划”。(引号应加在“2号”后面) 

(六)问号和叹号。 
1.在主谓倒置的句子中,问号一定要用在疑问句的后边。叹号也是如此。如: 
 (1)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2)请收起眼泪吧,亲爱的、可敬的人民! 

2.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句末用叹号。如: 
(3)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4)世界上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 

3.表选择问(包括两项或两项以上),通常为“是……还是……”的形式,只在最后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用逗号。但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也可以在各项之后都用问号。如: 
  (5)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火车来呢,或者索性坐飞机来呢?希望给我个准信儿。    
(6)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人们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 (虽表选择,但各项相对独立,故中间用问号) 

4.表选择问不要同表连续问的句子混淆,表连续问的句子中间用问号,如: 
(7)他是谁?从什么地方来?来干什么?(中间两个问号不能改为逗号) 

5.如果整个句子为陈述语气,句中虽有疑问词,也不是疑问句,不能用问号,也就是说,不能以有否疑问代词“谁”“哪儿”“怎么样”等为依据。如: 
 (8)我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9)我没什么,可不知道人家怎么想。 

6.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析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例如: 
(10)请你稍微挪一下凳子好吗? 
(11)你来一下好不好? 

(七)括号。 
括号主要有两种情形:
一种是句内括号,注释句子里某些词语,注释语的最末一个标点应省去(问号、感叹号除外),全句的标点放在括号之外;
(1)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2)※猴子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他是船长的儿子。)面前,把他的帽子摘了下来……(括号里面的解释文字最后不能用点号,句号应该去掉。)

一种是句外括号,注释整个句子,注释的最末标点不省,放在括号之内,但也可以不用标点符号。如: 
   (3)他培养了许多香花,喂养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一条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4)懒,能使人脾气大。(老舍《骆驼祥子》) 
   (5)有人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得5克铜,求有多少克氢气参加了反应,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占多大体积?(氢气的密度是0.09克/升) 

(八)省略号。 
1.省略号相当于“等”“等等”,所以两者不能同时用在一起。如: 
 (1)※他订了《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学生》……等报刊。  

2.省略号和破折号都能表示语言的中断,不同的是:省略号表示余声未尽,破折号则表示戛然而止。 

3.省略号和破折号都能表示声音的延续,不同的是:省略号表说话断断续续,破折号表声音的延长。例如: 
 (2)他……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3)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 (表示语音的延长) 

4.注意省略号前的标点:如果省略号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标点照用。如果省略号前不是完整的句子,一般不用标点。如: 
 (4) 风,更猛了。雪,更大了。…… 
 (5)他走进教室,拿起书包…… 

(九)破折号。 
表示补充、说明、解释,或意思的转折、递进,说话的中断、声音的延长,或事项的列举分承。 
1.如果解释或补充的话是在句中,往往前后两处都用破折号,称为双破折号。如: 
  (1)任何一门科学中的每一个新的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2.破折号和“即”“就是”等词语都可表示解释说明,但两者不能同时使用。如: 
(2)※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漕——就是“中外之界”。(应将破折号去掉) 

3.破折号和冒号都可以表总结前文。如: 
(3)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 

4.破折号和括号都可以表注释,不同之处:破折号内容重要,和正文的一起念;括号内容不太重要,不能和正文一起念,没有它不影响意思的完整。 

5.注意破折号前的标点。
如果破折号前是句号或逗号,可以不用标点(用标点也不算错); 
如果是问号或叹号,则应保留,以免影响句子的语气。如: 
(4)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辨析:冒号中总说与分说的用法与破折号中表示说明或注释的用法   
在下列句子的方框内加标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中心小学“学科带头人”评选办法,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失街亭》
    《雨巷》教学设计及反思2
    《大小猫洞》学案设计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全集
    《谈中国诗》学案
    《唐诗宋词》第4单元宋词赏析
    《唐诗宋词》第三单元赏析
    《滕王阁序》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新课…
    《藤野先生》课堂教学案例(新课标人教…
    《天狗》课堂教学案例(北京新课程改革…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及反思(新课…
    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
    《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教案
    2006年中心小学初等与学前教育工作计…
    《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8
    《三峡》课堂教学案例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教学参考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教学参考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备课笔记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备课笔记
    《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 教案
    《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9
    《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教案范例之一
    《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7
    作文指导课一(新课标人教社版本必修)
    北方教学设计及反思(新课标苏教社版本…
    神奇的极光(新课标人教社版本必修)
    《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教学…
    小学举行交通安全主题教育活动
    小学认真抓好安全常规教育工作
    中心小学关于开展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
    小学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的…
    镇各村籍在小学就读学生花名册
    盐城一中高中一作文辅导材料(一)(新…
    《小石潭记》(新课标人教社版本必修)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对对子(鲁人版七年级选修)
    《人生寓言》的教学设计及反思设计
    《日》《月》课堂教学案例(新课标人教…
    《日出》(新课程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三峡》简案
    《三峡》简案
    《三峡》教学设计及反思
    《雨巷》教学设计及反思6
    《雨巷》教学设计及反思5
    2010年春小学教研工作工作总结
    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教学设计及反思(新…
    胡同文化(新课标人教社版本高中一必修…
    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阅读(新课标人教社…
    巩乃斯的马(粤教版高中一必修)
    《泪珠与珍珠》课堂教学案例(新课标人…
    《散步》教学设计及反思
    满分作文是怎样“炼”成的——拟题篇…
    小学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初见成效
    市2009-2010学年度教研工作工作总结
    第一小学2010年春季教研工作工作总结
    中心小学 2010年秋季学校工作工作总结
    第一小学2011年上半年学校工作工作总…
    中心小学2011年春季学校工作工作总结
    江南的冬景(新课标苏教社版本必修)
    秋声赋(新课标苏教社版本高中一必修)
    《说真话,抒真情》作文教学设计及反…
    《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
    《师说》教学设计及反思
    《师说》教学设计及反思1
    《师说》教学设计及反思2
    《师说》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
    《师说》说课稿
    《诗歌三首》《一条大河》(七年级必修…
    《诗经.卫风.氓》(新课标人教社版本高…
    教师调课情况审批表
    中心小学(幼儿园)不带管制刀具来校…
    中心小学(幼儿园)学生缺勤情况登记…
    关于做好2010年节假日、双休日值班安…
    关于在全镇开展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检…
    感恩话题作文教学设计及反思(新课标苏…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设计及反思1
    季氏将伐颛臾教学设计及反思(新课标苏…
    荒岛余生(新课标人教社版本必修)
    八年下学期第一课《藤野先生》(新课标…
    荒岛余生(新课标人教社版本必修)
    马说(新课标人教社版本八年级必修)
    关于做好2008年度小学高级教师职务聘…
    中心小学关于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年”…
    话题作文的立意创新
    外来人员来访登记表、外来车辆来访登…
    《守财奴》教学设计及反思4节
    《瘦石画苏武牧羊图》课堂教学案例北…
    《书愤》第二课时
    《蜀道难》教学实录
    二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教学的构想
    准确鲜明生动(粤教版高中三必修)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设计及反思2
    中心小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中心小学学校管理效益评估办法
    中心小学“教学能手”评选办法
    [工作报告] 党、政、工共建“教工之家…
    《雨巷》说课稿1
    《雨巷》课堂实录1
    《甜甜的泥土》课堂教学案例
    关于2005年镇人大对我单位民主评议中…
    中心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家长评价表
    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
    教学资料的有关说明
    《家乡的变化》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
    “形象纲要练习化教学法”
    一字毁千军
    关于做好《市中心小学教职工绩效考核…
    作文教案:写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
    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园地五“习作”…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有关规定(修…
    《名人的故事》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关于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讨论中心小学高…
    模块1 培训准备
    《不倒翁的探秘》
    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行政机关收集的证据拿来就能用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融合…
    鸟类知识简介
    <<办小报 迎国庆>>教学设计
    【练习题】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