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科带头人”评选办法。 名师教师的作品:语文版《中国当代诗二首》(我遥望,麦地)教案。(教学资料) 祖国山川颂 【学习目标】 1. 把握散文诗的特点。 2. 学习本文写景形象生动、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3. 感悟作者热爱祖国、歌颂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爱国这一主题思想在一个民族文化内涵中的重要意义和核心地位。 4. 抄写并背诵文中优美的语段。 【目标重点】 1.感悟作者真挚的爱国感情。 2.欣赏本文极具特色的景物描写和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 【目标难点】 1.品味散文诗的语言。 2.展开想像和联想,进入散文诗的艺术境界,与作者展开心灵对话。 【相关材料】 1. 作者简介 黄药眠(1903——1987),原名黄访、黄恍,广东眉县(现眉州市)人。杰出的政治活动家,著名的教育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和作家,北京师范大学一级教授、博导。 黄药眠先生1903年1月生于广东省眉县(现眉州市)的一个没落的商绅家庭,自幼对中国古典诗词有很强的感受力。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以后,中学里开始时兴白话文,《小说月报》、《北京晨报》副刊,上海《时事新报》载登新文学作品的刊物,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在充满个性与自由精神的新文学的激励下,黄药眠在大学期间大量阅读外国名著。后来他又接触到拜伦、雪莱等欧洲浪漫主义的诗歌,不仅被他们那些充满自由想像的优美诗句所陶醉,而且也为他们那追求人性自由的精神所激励,那种把人类热爱自由的本性,熔铸成社会群体意志的雄浑气魄的思想纬度,使他赞叹不已。大学的生活使他更加开阔了眼界,对文学充满了憧憬与热爱,也为他今后的伟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大学时,正值五四运动已经退潮,民主的要求并没有成为民主的现实,军阀混战愈演愈烈,帝国主义侵略也日益深重,人民生活每况日下,他痛心疾首,决不肯向这种世俗的势力屈服,迎合时尚,于是他采取了一种决不随波逐流的孤高态度。在大学期间,他曾经把自己的诗歌作品寄给他所推崇的诗人郭沫若,并且得到了郭沫若的热情鼓励。诗坛泰斗的赞许更加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并坚定了他用创作来与周围灰暗的环境作斗争的勇气。他是创作社推出的最后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中国新诗的历史上,黄药眠的诗作是少有的精品。在《梦的创造》中,他将自己对自由精神的追求阐释得淋漓尽致,诗歌因人格而被赋予了个性与浪漫主义的神采,表现出了他对理想生活的热爱与憧憬。 先生执著的生命实践,其成就不仅在诗歌方面,还有更加丰硕的文学理论成果。 从五四运动开始,黄药眠就以一腔爱国热情积极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当中。在民族危难当头、寻求祖国解放的历史大背景之中,他把自己的学术理论与实践需要结合起来,以学术上的鲜明倾向和独特见解逐步确立了自己作为文艺理论家的独特地位。他在担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后,举办了“北师大美学讲座”,从1957年4月起,邀请朱光潜、蔡仪、吕荧、李泽厚等美学家到北师大演讲,在公平、自由的气氛中陈诉各自的观点。《不得不说的话》的演讲,简要而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其美学观点。但“反右”风暴突起,黄药眠被开除出了学术领域,失去了发表文章的权利。他虽然经受了长达22年的政治磨难,但并没有改变其政治理念与学术关怀。他在1957年的演讲记录《不得不说的话》直到1999年才发表,先生的睿智与人格精神在历史的洗练中磨砺出卓越的光芒,在学术领域依然熠熠生辉。 黄药眠教授不仅是北师大文艺学学科的奠基人,更是一位学者型的北师大教授。他在1957年撰写的《问答篇》中说道:“真理是客观的,人人不得而私;至于谁先找到它,那不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可以说,先生的一生,就是追求真理,并用自己的理论实践真理的一生。 2. 文体知识•颂 “颂”是一种古代文体,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诗之美者也。”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黄药眠这里是以祖国为歌颂对象,以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为赞美内容,采取的是全景式的描画与铺陈的方式,它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对心中的祖国山河美景一一加以铺叙,既有对传统的秉承与借鉴,又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与思考,整个文章读来大气磅礴,深情动人。 3.语言知识 1.音形 莽(mǎng)苍 盎(àng)然 铿锵(kēng qiāng) 汲(jí)水 斑斓(bān lán) 晨曦(xī) 蹒跚(pán shān) 采石矶(jī) 汀(tīng)泗桥 龙湫(qiū) 丘壑(hè) 吟哦(yín’é)
qiū 龙湫 chéng 澄澈 jiǎo 湫隘 dèng 澄沙
bó 泊位 zhǎng 水涨船高 pō 湖泊 zhàng 头昏脑涨
lù 露天 bì辟邪
lòu 露马脚 pī 辟头 &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