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方程、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意义。 2、学会检验方程的解。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检验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兴趣 1、(小黑板)在下面的括号中填入“>”“<”或“=”。 24×5()25×454+6()6078÷3()78×3 50×18()5×18031-3×5()1623×9+1()23×10 程序: A、先口答什么号。 B、(板书如下)把这6个算式分成两类,应该怎么分? 24×5>25×454+6=60 78÷3<78×350×18=5×180 23×9+1<23×1031-3×5=16 得出概念:(板书)用“=”连接,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那么这些左右两边不相等的式子,当然就叫不等式了。 2、(投影制成复合片)下列式子中有几个等式? 45×2<1009999-9991=87=6+1 X+18=2034+5×7240÷X=10 程序: A、说出哪些是等式后,揭去不是等式的式子。 B、(板书)把这四个等式分成两类,你认为应该怎么分? X+18=2040÷X=10 得出概念:(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突出两个条件:含有未知数、等式。) 3、(投影)下面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手势表示) 35-X=1284÷12=74-X>3269+X=24×564=X+60X÷5 4、(板书)方程中的不知数X等于多少我们能把它求出来吗?比如上面的例子:X+18=2040÷X=10中X等于多少?(板书解出来)得出:(板书)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书面练习)判断哪个是方程的解?P22练一练3。 6、我们以前学习的求未知数X的值其实就是解方程。怎么解方程大家会不会呀?我们再学一点大家不会的,哪就是写出解方程的检验过程,写检验过程有它特殊的格式,我们应认真学好。(板书上面其中一题的检验过程) “检验:用X=4代入原方程, 左边=40÷4=10,右边=10。 左边=右边, 所以4是原方程的解。”(注意讲清各个步骤的含义) 三、反馈矫正 1、(板演)P22试一试。 2、(课堂作业)P22练一练2。(注意:写出检验过程) 3、(小黑板)看图列出方程并求解。(内容同《作业本》P19D3)。 四、评价激励 1、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四个概念,(复述概念)并掌握了检验的书写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