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数学科校本教研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依据学部的工作要求,本学期继续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的工作原则;以“抓两头,带中间,切实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为抓手,把各项教学工作落到实处,使师生的数学素养在原有基础上有序提高。以“给孩子快乐与智慧”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采取相应的措施策略,培养学生的学科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自我要求的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主动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1、继续加强学生良好的学科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继续加强学生书写、听讲、语言表达、认真审题、勤思善问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4、强化优生,优化中等生,提高后进生,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数学能力。 5、扎实课题研究,“问题即课题”,本学期将结合省课题,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炼出子课题,平时扎扎实实研讨,期末形成经验总结。 6、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种常规工作。 三、主要工作和措施 1、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打造一支团结向上的教师团队。 本学期要进一步强化“同伴互助”的功能,发扬互帮、互助、互学、携手共进的精神,促进教师间的交流,营造敢想、敢说的氛围,达到教育资源与教学经验的共享,促进全组老师共同发展。 备课组长“六要”: (1)、学期初要有具体的备课活动计划。(9月10日上交)(2)、备课组长要负责本备课组教师团队的建设,研讨氛围的营造,以及落实日常教学的各项常规工作。(3)、每周要在备课组长负责下进行集体备课一次,组员在组内有明确分工,形成合力。(4)、要有具体的备课组活动记载及学期总结。(5)、要做好备课组课题研讨的阶段交流和资料收集工作。(期末上交教研组)(6)、负责本备课组周末作业、月考试卷的把关及材料的收集。 2、加强集体备课工作。 备课工作是有效教学的起点和基点,本学期将继续强化“备课”环节。各备课组每周要定人、定时、定点进行一次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使教学研究日常化、集体智慧最大化。主要研讨内容 :(1)前一周的“问题会诊”。(2)研讨本周或下一周授课的内容。通过交流科学地制定出“三维目标”,确立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然后着重研讨突破重难点的方法策略或探究如何上更具特色更有实效性。(根据备课组的实际情况,可灵活穿插一些案例学习,案例剖析,理论学习,或围绕一个主题的交流探讨等形式开展。)备课组长根据组内成员的具体情况安排组织,明确分工,做到研究专题化、活动制度化,实实在在做好备课工作,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打下基础。 3、扎实课题研究。 扎实课题研究,“问题即课题”,本学期将结合省课题,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炼出子课题:低年级——倾听习惯的培养;中年级——问题解决策略有效性的培养; 高年级——指导自主学习。要求每位老师平时要扎扎实实研讨,期末形成经验总结。 本学期将继续结合专家引领开展教学研究,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结合课题的研究,立足人的发展,不断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的前提下,探讨“复习课教学”。(执教者上完课后要及时将设计说明、教学设计及反思用A4纸打印2份上交备课组。)初定第11周为教研周。 4、迎接“指导自主学习”课题研讨会在我们学校召开。 5、继续开展五校校际研讨活动。 6、学科特色。 (1)、“数学思维训练 ”实验的开展。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要对学生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能力训练。同时,本学期将在部分班级开展每周进行一节课训练的实验。(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拿一节课专门进行思维训练。)一(2)、一(4)二(1)、二(4)、二(5)、三( 4)、四( 3)为实验班级。训练内容目前定位在知识的拓展和数学思考方面,避免上成奥数训练课。(具体要求另找时间与实验教师进行交流。) (2)、学科竞赛(或活动)分层要求,努力实现让不同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发展,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7、加强网帐建设。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上传一份教学设计,一篇教学随笔(可以是反思,案例剖析,论文,教育故事等) 8、加强反思积累。每位老师期末要上交一份成功案例剖析和课题经验总结,每学年要撰写一篇论文,争取在刊物上发表。 四、进一步强化常规管理。(详见学部教学工作计划。) 五、继续加强年青教师的培养。 根据学部的安排,有承担结对子的老师,本学期要继续认真落实学部的每一项要求,确实做好“传、帮、带”工作,使年轻老师在各方面有更大的提高,同时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具体要求详见学部教学工作计划。) 六、加强质量监控。 本学期将继续进行各年级计算专项过关测试。测试内容:本册有关计算(包括口算、估算。)时间初定为第16周。 七、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 每次活动要有明晰的活动的目标,做到精而不滥。各备课组可以根据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自主开展学科活动。(可以是实践活动,智力竞赛,讲座等形式。)每学期至少一次,每次活动要尽量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发展。(活动时间,具体方案另行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