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色等都与一定的教育功用相关,务必使其中规中矩,依仁由义。孔子认为高雅严肃音乐可以感动人的善心,使人们免于放荡邪僻的意念的影响。《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三千篇。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于礼义者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自己也曾说,“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孔子的弟子也很好地继承了他的学说,并在一定程度上付诸实践,如前所引子游治武城事,就是在老百姓中推行乐教。
三是尽善尽美、中正平和的音乐评价观。孔子确立了“尽善尽美”的音乐评价观,他大力提倡中正平和、古雅端庄的雅乐,尊重健康的民间音乐,批评淫靡之音。
孔子评价音乐好坏高下的第一位的标准是思想性政治性,但他也重视音乐的艺术标准,要求思想性与艺术性和谐统一,达到最高的境界。孔子曾经称赞“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论语·泰伯》),认为经过鲁大师挚加工的《关雎》的乱的部分非常丰富复杂,艺术性强。《论语·八佾》载,“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韶》是舜乐,《武》是武王乐,但《武》宣扬以征伐取天下,是鼓吹战争的,所以孔子认出思想性上还差了一截,不能认为是完美的音乐。他还曾提出“文(形式)质(内容)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主张内容和形式要很好地统一起来。
孔子对音乐的艺术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并且自觉地遵循。他“于是日哭,则不歌”(《论语·述而》),因为音乐是情绪的真实表达,“唯乐不可以为伪”(《乐记》),哀不可以骤乐,故不能歌。孔子还曾对鲁国的大师乐说:“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缴如也,绎如也,以成。”(《论语·八佾》)认为音乐应当是:开始,兴奋而热烈;接着,和谐而纯静,清晰,连续,然后完成。
为了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孔子是下了大功夫的。“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论语·述而》),听到别人好的歌,好的唱法,他都要请求那人再唱几遍,他就跟着别人唱,务求领会。他曾向师襄子学习鼓琴,在未“得其曲”、“得其数”、“得其意”、“得其为人”之前,一而再、再而三地婉言谢绝师襄子关于更换新曲目的建议,刻苦专一地练习,直到对乐曲的内容、乐曲的规律和形象都有深刻的理解为止,令师襄大为叹服(事见《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提倡具有良好教化功能的雅乐,同时也尊重健康的民间音乐,并曾给予高度的赞美。如他曾称赞“《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关雎》是周南地方的民歌,孔子认为它中正平和,合乎乐教的原则。他的正乐工作,如前所述,是广泛地汲取了各地民间音乐的营养的。他奔走诸侯之间,既是宣扬他的“道”,也可以说是四处采风。“乐正”,是孔子“自卫反鲁”之后的事,正是采风的成果。但是孔子对于那些低级、放纵、淫靡的音乐,则旗帜鲜明地反对,并反复加以挞伐,不惜上纲上线,这与他对音乐的社会功能的强调和崇尚中庸之道是密不可分的。如他曾说,“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论语·卫灵公》)“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也。”(《论语·阳货》)郑声太过份了(淫,过也,非专指男女之欲),并且严重干扰雅乐的传播,必须加以批判和取缔。《乐记》上还批判“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乔志”,认为这四个地方的音乐“皆淫于色而害于德”。过去有人认为孔子是站在贵族立场歧视民间音乐,这是有失偏颇的。
四是主张节制、适度的音乐享受观。早期儒家已认识到音乐是人必不可少的欲望,这比墨家因反对浪费而“非乐”无疑更实事求是,但是儒家也并不循此而认为可以无节制地满足人们对音乐的欲望,恰恰相反,儒家提倡在音乐享受上要节制、适度,并且主要是把音乐作为治理教化工具,作为一种极重要的意识形态。《乐记》上说得很明确:“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孔子和儒家奉行“中庸”的原则,认为凡事过犹不及,作为一切行事的方法论,要“执其两端而用其中”。孔子提出:“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论语·季氏》)凡健康有益的享乐,应该合乎礼乐的原则,应该用礼乐来调节自己,而不应骄奢淫逸,放纵无度。他批判郑声,也是因为它过度,而称赞《关雎》,则是因为它适度,“快乐而不过分,悲哀而不伤痛”。
孔子之后的儒家学者,孟子、荀子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孔子的音乐观,但总的来说没有很好地发扬光大,尤其是程朱理学,把音乐视为应该去除的“人欲”,“执礼甚严”,“遂令中国废歌”(康有为注《论语》)。实际上,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今天我们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传统文化这个精神支撑。创造音乐事业的新辉煌,既要融汇中西,又要立足现实,继承传统。理解、继承和发扬孔子音乐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助于我们树立辩证的音乐功能观,使音乐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科技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音乐文化日益普及,人人都可以走着唱,都可以卡拉OK一曲,都可以当一回音响“发烧友”。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音乐的社会功能,关系到音乐文化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现实课题,是制定相关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
首先应看到,孔子强调音乐的政治教化功能,要用音乐来“和民声”、“治人心”,确实是站在贵族阶级和统治者立场来认识的,具有片面性。尽管孔子认识到了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的一些特质和规律,但他在理论上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艺术的审美愉悦功能。孔子音乐观的这一缺限的流弊是严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