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因乌台诗案倍受折磨,被贬黄州。写此词时,作者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他与苏辙在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但无缘相会。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所以,东坡的可贵就在于,他孤寂过,愁苦过,矛盾过,但他最终选择的是奋发!我们都应该学习他乐观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让我们第二次来朗读这首词,注意领会词人情感的变化过程。
(生齐读全词。)
四、拓展延伸,创新文本(13分钟)
每个人对诗词可有不同的理解、想象和创造。美好的诗词意境引发人们无穷创造。有的用绘画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用文字来表达。试发挥想象力根据这首词的内容制成配图卡片或写下来。
1、分组实施,绘画或改写。(采用绘画激趣教学法、散文描述教学法。)
2、学生创新文本展示,师生点评。
3、教师创新文本展示,学生点评。
A、投影一副《苏轼对月饮酒图》
B << 上一页 [11] [12] [13] [1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