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生才艺展示的空间,让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得到表现; 3.营造一个情意融融、心灵相通的环境氛围,提供学生自主组织、积极参与活动的机会,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活动课程设计 一、成立活动小组 1.教师明确本次活动的学习任务:介绍本次综合性学习中他们需要搜集的资料,活动的目的,活动的程序,并就这些内容同学生进行探讨,实现师生间的互动与合作。2.有效合理的分组。 根据活动的需要,成立若干专项小组: 策划组(2~3人):负责对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策划、组织和调度,管理和督促其他各小组的工作开展。 产生方式:提出要求(明确本次活动的目的与意义,有参与活动的热情,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创新的意识,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调度能力)。同学自荐(学生根据要求自我推荐),师生考评(由教师和全班同学根据其以前的各次综合性学习的情况,进行考核确定)。 班史编写组:主编一名;编委五名,负责资料的整理、有关图片的搜集和处理、撰写班级英才小传、版面设计等内容。要求有工作的热情、较好的文笔、能熟练操作电脑等;顾问(教师及编写组邀请的有关人士,如出版社的工作人员等);资料提供;全班同学。 毕业晚会筹备组:主持同学由策划组同学担任。 节目组:由全班同学根据其志趣、爱好自由组成,每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9人,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负责准备本组的节目。节目要求主题突出、形式多样、有感染力、有创意。并要在一周内将其确定的节目报策划组同学处,以供其统筹安排。 二、活动准备时间:2~3周 三、课堂活动 导入:播放电影《城南旧事》里的那首毕业歌。同学们,听着这熟悉的旋律,大家一定记起了我们在刚跨入初中学习的第一学期学过的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吧,在课文中,当英子小学毕业时,就是伴着这首骊歌和老师、同学们告别的,一眨眼,初中三年的时光已悄悄过去,我们也站到了分离的路口。本次综合性学习,是我们在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中的最后一次学习活动。既是对初中三年生活的一次愉快的回顾,又是对即将展开的新生活的一番美好憧憬。下面,就让我们再次回眸那些一起欢笑共同奋斗过的难忘岁月,重温那份永存于心的旧日温馨吧。 活动一:往日重现 主持人现场采访。 1.说说你在三年里碰到的最高兴或印象最深刻的事。 2.校园剧表演:初中三年学习生活的片断(初中生活第一天、八年级的那次运动会、九年级的一次考试)。 3.佳作朗诵:《我的初中生活》、同学小传──《我班的“体育明星”》。 活动二:今宵难忘 1.唱表现青春和中学生活的歌曲(形式上可以是合唱也可是独唱,还可以挑选一些曲子自己填词唱)。 2.表演学生自编自演反映中学生活的相声、小品。 3.让学生以舞蹈的形式来反映其学习生活和情感世界。 活动三:同一首歌 1.说句心里话(与任课老师深情话别)。 2.带着祝福远航(师生临别赠言)。 在《同一首歌》的旋律中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点滴经验)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阅读(人教社版本九年级必修)。 冯振启教师的作品:《声声慢》教学简录。(教学资料) 《声声慢》教学简录
汶上实验高中 冯振启 设想:让学生了解文学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兴趣,理解《声声慢》的思想内蕴,并了解李清照的其他词作。 多让学生活动,对学生的鉴赏活动多予鼓励,并激起学生自我研读、习诵中国文学作品的情致。
一:导入:中国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屈原到曹雪芹,历代都有不少优秀杰出的文学家。他们灿若星辰,名垂青史。 请同学们猜猜看,这其中我最钦佩的会是谁? 那就是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由于中国文坛几千年来都由男性统治,这位女中豪杰就更加光彩夺目! 现在我先讲一个李清照的故事。 李清照的夫君叫赵明诚,是宋朝小有名气的金石考证家。他们燕尔新婚后不久,赵明诚就只身外出做官,让多愁善感的李清照留在济南独守空房。李清照在寂寞难耐思夫心切时,常写些诗词寄去,一吐愁肠!那赵明诚忙于官场应酬,难得写出好诗词回应。李清照既失望又担心,怕丈夫长此以往,才思枯竭。赵明诚为了让爱妻放心,当然也怀有我堂堂大丈夫岂能须眉输于巾帼的念头,便闭门谢客,苦思三日,先成词50首,又选出20首加以精雕细刻,再把李清照刚寄给他的《醉花阴》重抄之后混杂其中。然后置办酒宴,特邀好友们来对这些词做些评价,并再加以精选。酒过三巡,众人传阅罢这21首词。商议毕,便推举某名士讲评。该名士抽出其中一首词,捻须夸赞道:“老兄真是奇才!虽说你的诗词大多平庸,但这一首确是沙里淘金、绝妙好词!其中有一句,真堪称千古绝唱,定将流芳百世。可喜可贺啊!”那赵明诚一瞧,乃是《醉花阴》,陡然红了脸,躬身一揖到地,喃喃道:“惭愧呀,惭愧!鄙人岂敢贪天之功。实话相告,此首《醉花阴》乃内人清照所作。我不该心怀忌妒,移花接木,做出东施效颦之举,以致贻笑大方……” 《醉花阴》是一首绝妙好词!而我们今天要赏读的《声声慢》也是一首流芳百世的词作。它的影响不止于中国,还漂向了国外…… 二:先比较,完成整体诵读,整体感知。 找一个学生诵读克洛岱的《绝望》。(读得别扭,只因写得别扭_确实远不如中国古诗词的音韵) 然后全班齐背(学生已会背)李清照的《声声慢》。 问:1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痛苦、绝望、(至)愁 (“至”字空出) 2这两首诗词表达的情感是相同的,但表达的方式(或抒情的方式)很不相同。能说说有什么不同吗? 明确:《绝望》直露,号叫,直抒胸臆,声嘶力竭。未选取任何意象。 《声声慢》较为含蓄,多避免直接抒情,借事借景抒情,讲究言外之意,言外之旨,讲究意象的选择,含蓄蕴藉…… 小结:改写的诗,完全抛开了原作所有的自然意象而只剩下抽象概念的声嘶力竭的呐喊,显得直白浅露,并显得情感“泛滥成灾”。尽管痛苦绝望的情感(愁绪)是相同的,但已面目全非了。倘若李清照知道了,一定不会承认这是自己作品的改写。 三:一般地说,诗歌讲究含蓄蕴藉,讲究把所要表达的情感艺术地表达出来。《声声慢》里词人要表达的情感是愁(痛苦、绝望),这在词里也有极明确、极直接的表达。 3 这是词里的哪一句? 明确:最末一句。 师结:这句也算得上是此词的关键句、主旨句。这一“愁”字算得上此词的词眼。 (需要插入背景――了解词人满腹愁绪的原因) 4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是意象的艺术。为写“愁”,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 学生齐找—— 秋风,淡酒,征雁,黄花,梧桐,细雨。 5这些意象是如何体现出“愁”来的? 学生作答—— 秋风:秋风砭骨,天寒心冷。 淡酒:举杯浇愁愁更愁,酒入愁肠化作“伤心”泪。 雁:相思,想丈夫,丈夫已逝,飘零金陵。人不如雁! 黄花:繁盛,无心赏,无人一起赏。 (人):衬人憔悴,不止是“为伊(丈夫)消得人憔悴”,还有家亡,国破呢。 梧桐、细雨:“噼哩啪啦,虽细不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