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小学举行交通安全主题教育活动

;       苏子愀(qiǎo)然       山川相缪(liáo)
舳舻(zhú lú)千里        酾(shī)酒临江        横槊(shuò)赋诗
渔樵于江渚(zhǔ)之上     驾一叶之扁(piān)舟   举匏(páo)尊以相属
寄蜉蝣(fú yóu)于天地    无尽藏(zàng)也       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
六、文章内容:
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回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了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之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厚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这就是它成为名篇的原因之一。
全文共五段。
第一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意的境界:清风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在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置身于如此良辰美景之中,作者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不禁飘飘欲仙。从而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悠扬和谐的基调。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箫声起,悲意生。哀怨,爱慕,哭泣,申诉,潜龙舞,新妇泣,六个比喻,渲染箫声的悲凉,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为悲凉,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
第三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客人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散尽。想到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
第四段,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和豁达开朗的心情,“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写景,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界的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不变的,用不着羡慕江水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
第五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这个结尾意味深长,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无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板书]用较为整齐的词句概括每一段落的大意,明确文章的写作思路。
(1)夜游赤壁,飘飘欲仙 
(2)饮酒放歌,箫声凄切 
《赤壁赋》  (3)主客问答,人生苦短    景、情、理交融
(4)排遣愁怀,乐观旷达 
(5)开怀畅饮,兴尽入睡 
 
七、鉴赏要点:
1、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也“不变”的哲理。
文章有一条“乐一悲一乐”的感情线索,通过主客对话的形式提出关于“须臾”与“无尽”的问题,最后阐释了“变”与“不变”的哲理。含而不露,意在言外。全文不论议论还是抒情,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意而又寓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有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如“万斛泉源”,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整齐对偶不同,它的抒写更为自由。如开头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却有整饬之致;余下直到篇末,虽都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全文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极富声韵之美,体现出韵文文学的长处。
3、优美形象,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八、对比鉴赏:
(一)《念奴娇》词与此篇是同期之作,同材之作,请同学们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的异同。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不同之处:(1)体裁不同。(2)景物描写不尽相同尽管都写江月,但“大江东去”词写的是长江的非凡气魄,勾勒“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三国古战场特定的险要地形,体现了作者的豪放情怀。此文描写清风与明月交织,白露与水色辉映的幽美辽阔的美景,自然美景与优美的音乐声构成一幅和谐的面。(3)思想感情有异。此词借咏史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结尾的思想较为消极,虽然有“一樽还酹江月”豪情,却没有摆脱“早生华发,人生如梦”的空幻与悲哀。此文作者将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将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通过“变”与“不变”的哲理思辩显示了豁达乐观的情怀。
相同之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本文是作者的同时期作品,都展示了作者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赤壁赋》所反映的有两个方面意思:一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同《念奴娇》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意思相近;二是抓住时机欣赏江山风月,这亦同《念奴娇》的“一尊还酹江月”。在写法上,两篇文章都注意了景、情、理的交融。因此将二者进行比较阅读,有利于感受文章的语言特色,深层次地把握作者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二)课外自读《后赤壁赋》,指导学生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比较阅读。
提示:两赋写于同一年,中间相距三个月,是各有千秋的姊妹篇。前赋所写,限于舟中,后赋则主要写岸上;前赋字字秋色,后赋句句冬景;前赋主要谈玄说理,后赋则侧重叙事写景;前赋主调旷达乐观,后赋略为虚无缥缈。两赋同是苏轼得心应手的力作名篇。古人的评点甚多,不无借鉴之处,兹转录数条如下:
《古文观止》评语:“前篇写实情实景,从‘乐’字领出歌来;此篇作幻境幻想,从‘乐’字领出叹来。一路奇情逸致,相逼而出,与前赋同一机轴,而无一笔相似。”
李扶九评语:“后篇亦写客、写歌、写风、写月、写乐、写酒、写肴,一一与前篇同,而各位置不同。前篇同在舟中,次早还在;此篇有登岸一举,半夜即归,则前篇所未有也;前篇借客生波,尚似实情;此篇忽鹤忽道士,奇幻极矣,乃神似《南华》(《庄子》),非袭其貌也;至前篇说悲处,在客口中;此篇悲则公自言矣。”
 
九、问题探讨:
[请同学品读文章,感悟诗情哲理。小组间,根据以下五个问题的提示,深入讨论,交流发言。]
1、第一段中,哪些句子描绘了“七月既望”之夜赤壁的景色? 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
讨论明确:清风、江水、明月美好景色,泛舟者心情欢畅,其“乐”之甚。
2、第二段舷歌之后,赋中又写了客吹洞箫之声。课文是怎样描写箫声的?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从开篇处到第二段末,赋的情感发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讨论明确:“怨”“慕”“泣”“诉”——“哀”“凄切婉转”——“乐极生悲”。
3、客于明月清风、良宵美景之夜,奏出充满悲哀的音乐,他之所以要“托遗响于悲风”,其缘由是什么?
讨论明确:其一,赤壁一带的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的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于江渚之上。其二,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其三,要摆脱现实处境,渴望能“挟飞仙以遨游,抱名悦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
“客人”的话很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写“客人”的对人生感触,实为下文写苏子的开导之词蓄势。
4、苏轼针对客人的回答,阐述了什么道理,此时又是怎样的心情?他的话是否全都正确?你对这场人生观讨论的意义是如何认识的?
讨论明确: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阐述了“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不变,人生短暂,自然可悲;但从不变的角度看,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尽。表现了作者超然独立、不计得失、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作者从水、月中悟出了变与不变的道理,苦闷的心情得到了慰藉,精神上得到了解脱 。(客人的话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反映了作者的内心痛苦。)
5、最后“客喜而笑”,主客欢愉,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思想感情和人生认识?
讨论明确:超然独立、不计得失、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6、全文的感情脉络如何?
讨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小学举行交通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师说》教学设计及反思
    《雨巷》教学设计及反思2
    《大小猫洞》学案设计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全集
    《谈中国诗》学案
    《唐诗宋词》第4单元宋词赏析
    《唐诗宋词》第三单元赏析
    《滕王阁序》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新课…
    《藤野先生》课堂教学案例(新课标人教…
    《天狗》课堂教学案例(北京新课程改革…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及反思(新课…
    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
    《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教案
    中心小学关于开展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
    《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8
    《散步》教学设计及反思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教学参考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教学参考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备课笔记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备课笔记
    《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 教案
    《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9
    《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教案范例之一
    《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7
    作文指导课一(新课标人教社版本必修)
    北方教学设计及反思(新课标苏教社版本…
    神奇的极光(新课标人教社版本必修)
    《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教学…
    小学认真抓好安全常规教育工作
    小学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的…
    中心小学2011年春季学校工作工作总结
    镇各村籍在小学就读学生花名册
    盐城一中高中一作文辅导材料(一)(新…
    《小石潭记》(新课标人教社版本必修)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对对子(鲁人版七年级选修)
    《人生寓言》的教学设计及反思设计
    《日》《月》课堂教学案例(新课标人教…
    《日出》(新课程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三峡》简案
    《三峡》简案
    《三峡》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峡》课堂教学案例
    《雨巷》教学设计及反思6
    《雨巷》教学设计及反思5
    满分作文是怎样“炼”成的——拟题篇…
    季氏将伐颛臾教学设计及反思(新课标苏…
    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教学设计及反思(新…
    胡同文化(新课标人教社版本高中一必修…
    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阅读(新课标人教社…
    巩乃斯的马(粤教版高中一必修)
    2006年中心小学初等与学前教育工作计…
    秋声赋(新课标苏教社版本高中一必修)
    小学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初见成效
    2010年春小学教研工作工作总结
    市2009-2010学年度教研工作工作总结
    第一小学2010年春季教研工作工作总结
    中心小学 2010年秋季学校工作工作总结
    第一小学2011年上半年学校工作工作总…
    江南的冬景(新课标苏教社版本必修)
    《泪珠与珍珠》课堂教学案例(新课标人…
    关于做好《市中心小学教职工绩效考核…
    《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
    《师说》教学设计及反思1
    《师说》教学设计及反思2
    《师说》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
    《师说》说课稿
    《诗歌三首》《一条大河》(七年级必修…
    《诗经.卫风.氓》(新课标人教社版本高…
    教师调课情况审批表
    中心小学(幼儿园)不带管制刀具来校…
    中心小学(幼儿园)学生缺勤情况登记…
    关于做好2010年节假日、双休日值班安…
    关于在全镇开展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检…
    外来人员来访登记表、外来车辆来访登…
    荒岛余生(新课标人教社版本必修)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设计及反思2
    《失街亭》
    八年下学期第一课《藤野先生》(新课标…
    荒岛余生(新课标人教社版本必修)
    马说(新课标人教社版本八年级必修)
    准确鲜明生动(粤教版高中三必修)
    中心小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感恩话题作文教学设计及反思(新课标苏…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设计及反思1
    中心小学关于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年”…
    《瘦石画苏武牧羊图》课堂教学案例北…
    《书愤》第二课时
    《蜀道难》教学实录
    《说真话,抒真情》作文教学设计及反…
    二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教学的构想
    话题作文的立意创新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
    《守财奴》教学设计及反思4节
    中心小学学校管理效益评估办法
    中心小学“学科带头人”评选办法
    中心小学“教学能手”评选办法
    [工作报告] 党、政、工共建“教工之家…
    《雨巷》说课稿1
    《雨巷》课堂实录1
    《甜甜的泥土》课堂教学案例
    关于2005年镇人大对我单位民主评议中…
    中心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家长评价表
    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
    教学资料的有关说明
    《家乡的变化》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
    “形象纲要练习化教学法”
    一字毁千军
    关于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讨论中心小学高…
    作文教案:写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
    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园地五“习作”…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有关规定(修…
    《名人的故事》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关于做好2008年度小学高级教师职务聘…
    模块1 培训准备
    《不倒翁的探秘》
    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行政机关收集的证据拿来就能用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融合…
    鸟类知识简介
    <<办小报 迎国庆>>教学设计
    【练习题】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