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探究。(8分)
12.阅读下面的几段资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1)乌鸦,嘴大而直,全身羽毛黑色,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多群居在树木中或田野间,喜欢选择高达二十米以上的乔木做巢、栖息,如果树木低于二十米,乌鸦就会离去,另选高枝。主要以谷物、果实、昆虫等为食物。喜欢闪闪发亮的东西,常常收集碎玻璃渣子等。(《现代汉语词典》)
(2)随着改革开放,随着沈阳城急剧向四周扩展,尤其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乌鸦们不知受了什么诱惑,夜幕下三三两两,犹如一道道黑色闪电,悄悄潜入沈阳城区,或落在古老教堂钟楼顶,或飞到老乔木上栖息,而清晨来临天还未亮,又很自觉地飞离。那时进城乌鸦数量少,又都很羞怯,人们的正常生活未受到干扰。(《江海晚报》)
(3)1999年秋天,沈阳获得联合国的人居奖,城市靓丽起来,乌鸦们似乎也要来分享这份荣耀了。如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一般,数以万计的乌鸦们四面八方向沈阳城聚集,不再是三三两两,而是成群结队;不再是悄悄潜入,而是鸦噪齐鸣漫天飞舞;不再是暮来晨去,而是早归晚出;不再是仅仅栖息于闹市公园,而是地盘扩大到五公里,占领了最繁华地段的天空。沈阳城里,一时漫天乌鸦,其壮景足以用“遮天盖日”来形容。(《江海晚报》)
二.阅读理解。(共44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15题。(共10分)
多情的雨
见到雨,总难免滋生感情,那疏疏帘幕,仿佛是给系上感情的丝线。
“春雨有五色,洒来花旋成。”春雨后,在郊野很容易看到绚丽的彩虹。有时, 不一定看到彩虹。在晨练中,在山路的林木深处,我经常看到一屏微翠烟萝,如大地微微的嘘气,给绿原薰染成翠色!
清明时节前后的春雨,人们喜欢称作“断魂雨”,那是心情使然。
慎终追远,本身已带着淡淡哀愁,再加上缠绵的春雨,也就愁上愁了。但这无形中,使人们对这一悼念祖先的节日,更感深刻难忘了。
北宋名妓聂胜卿有一首很驰名的《鹧鸪天》,以雨寄愁,其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枕前泪,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一串串的檐滴;对一个飘零女子来说,是透着孤寂和凄清。但假使没有雨,有哪个愿跟孤苦的她长流泪啊!
1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薰染( ) 缠绵( )
14.把下列有关描写雨的诗句补充完整。(4分)
(1)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
15.人们为什么喜欢将清明时节前后的春雨称作“断魂雨”?结合课文回答。(4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6-21题。(共20分)
浮生若茶
茶叶因沸水才释放出深蕴的清香,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挫折,才能留下人生的幽香……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迢迢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对释贺说:“像我这样屡屡失意的人,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用呢?”
释圆如入定般坐着,静静听着这位年轻人的叹息和絮叨,什么也不说,只是吩咐小和尚:“施主远途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小和尚诺诺着去了。
少顷,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释圆抓了一把茶叶放进杯子里,然后用温水沏了,放在年轻人面前的茶几上,微微一笑说:“施主,请用茶。”年轻人俯首看看杯子,只见杯子里微微地袅出几缕水汽,那些茶叶静静地浮着。年轻人不解地询问释圆:“贵寺怎么用温水冲茶?”
释圆微笑不语,只是示意年轻人说:“施主请用茶吧。”年轻人只好端起杯子,轻轻呷了两中。释圆说:“请问施主,这茶可香?”
年轻又呷了两口,细细品了又品,摇了摇头说:“这是什么茶?一点儿茶香也没有呀。”释圆笑笑说:“这是闽浙的名茶铁观音啊,怎么会没有茶香?”年轻人听说是上乘的铁观音,又忙端起杯子吹开浮着的茶叶呷两口,又再三细细品味,还是放下杯子肯定地说:“真的没有一丝茶香。”
释圆微微一笑,吩咐门外的小和尚说:“再去膳房烧一壶沸水送过来。”小和尚又诺诺着去了。少顷,便提来一壶嘴吱吱吐着浓浓白汽的沸水进来,释圆起身,又取一个杯子,撮了把茶叶放进去,稍稍朝杯子里注了些沸水,放在年轻人面前的茶几上。年轻人俯首去看杯子里的茶,只见那些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随着茶叶的沉浮,一丝细微的清香便从杯子里袅袅地溢出来。
嗅着那清清的茶香,年轻人禁不住去端那杯子。释圆说:“施主稍候。”说着便提起水壶朝杯子里又注了一缕沸水。年轻人再俯首看杯子,见那些茶叶上上下下沉沉浮浮得更嘈杂了。同时,一缕更醇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地升腾出来,在禅房里轻轻地弥漫着。释圆如是注了五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琥珀般的一杯茶水,沁得满屋生香。
释圆笑着问道:“施主可知道同是铁观音却为什么茶味迥异吗?”年轻人思忖说:“一杯用温水冲沏,一杯用沸水冲沏,用水不同吧。”
释圆笑笑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同。用温水沏的茶,茶叶就轻轻地浮在水面上,没有沉浮,茶叶怎么会散逸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冲沏的茶,冲沏了一次又一次,茶叶沉了又浮,浮了又沉,沉沉浮浮,茶叶就释出了它春雨的 ,夏阳的 ,秋风的 ,冬霜的 。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茶呢?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平平静静生活,就像温水沏的淡茶平静地悬浮着,弥漫不出他们生命和智慧的清香,而那些栉风沐雨饱经沧桑的人,坎坷和不幸一次又一次袭击他们,就像被沸水一次次冲沏的茶一样溢出了他们生命的脉脉清香。
是的,浮生若茶。我们何尝不是一撮清茶?而命运又何尝不是一壶温水或沸水呢?茶叶因为沸水才释放了它们本身深蕴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挫折和坎坷,才能留下我们——脉脉人生的幽香!
16.依次填入文中四处方框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清冽 炽烈 醇厚 清幽 B 清幽 醇厚 炽烈 清冽
C 清幽 炽烈 醇厚 清冽 D 清冽 醇厚 炽烈 清幽
17.同是用闽浙名茶铁观音沏茶,而茶味迥异的原因是:(从文中找出语句回答,不超过15字)(2分)
18.文章的标题是“浮生若茶”,分别指出文中用温水、沸水沏的茶的比喻义。(4分)
(1)温水沏的茶:
(2)沸水沏的茶:
19.《浮生若茶》中的“浮生”,《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短暂虚幻的人生(对人生的消极看法):~若梦。”作为文章的标题,“浮生”即“人生”,不含贬义。根据你的生活体验,你觉得“人生”是什么?请谈谈你的感受。(4分)
20.文章中老僧释圆通过用温水、沸水分别沏茶,向“屡屡失意的年轻人”讲述的一个道理是:(回答不超过25字)(4分)
21.文章中老僧说茶,说的是一种生命的哲学,命运的辩证法。人难免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挫折是什么?有人说:它像寒冷的冰雪,熬过了,人生便会绿草如茵。依照例句另写一句话。(4分)
(三)阅读《论语》片断,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2.《论语》是 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 的言行。(2分)
23.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默而识之( ) (2)不耻下问( )
(3)不亦说乎( ) (4)不亦君子( )
24.翻译下列句子。(6分)
(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5.联系你的学习实际,谈谈你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4分)
三.小作文(30分)
26.伟大的人物总是把书本提到极为重要的地位。科学家牛顿曾把书比作“巨人的肩膀”,并说他的许多成就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得到的。文学家高尔基也把他知道的一切都归于书,他称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在文化科学日益繁荣的过程中,在丰富人们知识的过程中,确实起着巨大的作用。就一个人而言,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书作伴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没有书籍相陪的生活是乏味的生活。”在与书相伴的日子里,你走过了十几载的风雨,可曾有过一些不经意的感动?
请以“开卷有益”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谈谈你对书的理解,说说你与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