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语文 >> 七年级上学期 >>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 正文

 

快乐学语文

查询语七年上末的详细结果

快乐学语文

莆田市秀屿区笏石大丘中学 郭宝珍

叶圣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宇说:“成果的真正秘诀就是兴趣。”兴趣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认识它、研究它,就会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一个具有广泛而浓厚兴趣的人,就会孜孜不倦地博览群书,学得广,钻得深,学习起来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学习语文更是如此。只要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语文就不会觉得枯燥无味,相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那么,如何让学生快乐轻松地学习语文呢?语文是听说读写并重,我在实践中也是从这四个方面入手的。

默默聆听,激发想象——快乐地听

要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特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动之以情,授之以趣。

首先,要精心设计导语。从每节课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心理,吸引学生注意力。如上《理想的阶梯》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请大家一起来猜个谜:《它是什么》

它不生在天上/也不长在水里;/它既不要人们去灌溉,/也不需要谁去浇水;/它没有人去栽种,/却永远扎根于人们的心理。 有人说它是灯塔,没有它航船就会把方向迷失;/有人说它是翅膀,/没有它鸟就会无法飞起;/有人说它是路标,/没有它,灵魂的天地只能让给空虚!你们能猜到它到底是什么?”(请同学回答,板书“理想”。)这样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

其次,反复诵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意境。教学实践证明,有声有色的朗读和诵读有助于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能使学生对所学的课文产生兴趣。听课文朗读录音、教师范读都是好办法。我教的班级中有一个班级差生较多,他们学习基础较差,对学习基本上没有兴趣,上课说话、往外面看、吵架等现象较严重。所幸我普通话比较准,平时又喜欢朗读,朗读技巧掌握得比较好,当我绘声绘色地范读课文时,学生们就会马上安静下来,没有一个学生说话,有时还一致要求多听几遍,并且在此基础上也培养他们朗读的习惯。在学生们听读时,我一般要求他们合上课本,闭眼想象,进入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在不同的课文学习中,让学生深刻地、不自觉地随着课文的情趣,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或陶醉。如在听《春》这一课时,课文语言美,意境美,朗读时配上鸟语花香的背景音乐,学生们都听得如痴如醉,再对课文稍作分析,要求学生当堂成诵,他们都兴味盎然,教室里充满了朗朗的读书声。

第三,整体把握,环环相扣。新大纲强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要求从大处着眼,理解课文的材料、观点以及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把握文章的总体感情倾向和语言风格,不作过多过细的分析、“肢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用知识本身去吸引学生,抓住学生心理,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用精炼的语言、清晰的思路,带领学生神游知识的大观园;或者把知识融入一个个小故事里,使学生入神入境;或者运用幽默诙谐的连珠妙语,让学生在敬佩的叹服中对语文产生兴趣。

激发兴趣,指导技巧——快乐地说

在如今讲信息、讲效率的现代社会中,口头表达能力正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运用范围更广,频率更高,功能更大。现代化的人才,必然具有较强的说话能力。训练说话的技能和技巧有助于青少年个人的发展,大大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可直接提高学生以后的工作效率;说还是一种快速创造,能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这就必须经过训练和培养使学生掌握说话艺术。我国新教学大纲对说话的要求是: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心情,并努力使对方理解;复述转述,力求完整准确;讨论发言,围绕话题,简洁明了;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这是我们制定说话训练的依据。说话训练的全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一训练学生敢说;二训练学生多说;三训练学生会说。这三个阶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实践证明,学生只要敢说,就会利用机会多说,而只有多说,才能逐步达到会说,继续练下去,就可以逐步达到出口成章的要求。训练学生说话的最佳时期是初中,尤其是初一、二年级。抓紧起始阶段的说话训练,创造良好的说话环境,充分肯定学生说话中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敢于发言的习惯,不断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下面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一、以课文为范本进行说话训练。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根本,围绕课文教学进行说话训练,比如课文的朗读、口头复述、口头答问,课堂讨论等方式,都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有效手段。新教材还对说话训练做了有目的、有步骤的分工。根据教材,每节课我都抽出五分钟时间专门训练说话。先是进行普通话语音辩正,要求语音清晰,再是说成语故事,要求态度自然大方,接下来是快速成语接龙,口头作文等,对学生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

二、通过创设情境进行说话训练。

说话要运用语言,而语言是思维直接的现实,只有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才能流于唇齿。只有开动学生的脑筋,才能打开他们的“话匣子”。这就需要教师铺路搭,激疑问难,引导学生说话,有时还需要创设情境,让他们产生联想(或者想象)。如在《宋定伯捉鬼》这一课上完后,我在课堂激趣:“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鬼呢?大家回去收集材料,下周一语文活动课上讨论。”“大家带着浓厚的兴趣广泛收集材料,讨论会上踊跃发言,既活跃了课堂教学,又训练了说话能力。

注重朗读,培养习惯——快乐地读

学习语言优美,形象性强的抒情散文、诗歌、小说等,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作品中塑造的生动形象,领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语言犀利、逻辑性强的议论文和杂文,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逻辑力量,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对于精彩的课文(或段落),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在阅读教学中,我一般遵循这样一条原则:课前紧张、课上轻松、课后补充。

在课前预习中,要求学生培养这样的习惯:(一)将读和查结合起来,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随时查字典,扫除阅读障碍。(二)将读和思结合起来,一边读一边思,先读后思。只有勤读多思,才会产生好的效果。(三)将读和画、写结合起来,一边阅读一边动笔,圈圈点点,画画写写。画的是重点词语、重点句子、需要着重理解和领会的地方,的是佳词妙句;写的是看法、想法,也就是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悟”、所“感”、所“疑”。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优化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

在课堂上,用小黑板出示一些教师设计的整体性、启发性的问题,或者选择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讨论,再写下来,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活泼,阅读教学的效果自然是非常好。

课后阅读则要教给学生三种方法:略读、快读和精读。在已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必须学会怎样处理和利用他们每天获得的大量信息。略读可以筛选无用信息,快读选择有质量的信息,再对高质信息进行精读,让学生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有效的信息。这样,获取知识就不是冗枯燥的,而是高速的,学生就有一种成就感,就能在快乐中轻松学语文。

观察收集,批改激励——快乐地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仅仅传授写作知识和写作技法是不够的,要指导学生利用课余多涉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其他科学艺术作品,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指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储备写作素材,为建立自己的写作“资料库”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写作,我一般不搞“突然袭击”,而是先布置题目,让学生广泛收集素材,再指导写作、自改、抄正,这样,因为“胸中有竹”,学生就不害怕写作了。

在作文批改上,我打破了一人包办的形式,采用多种多样的批改方式,有教师改,学生边朗读边自改,学生互改,也有师生共改。这样学生既在写中练写,又在改中练写,使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可以指导作文写得差的同学,也可以使作文写得差的同学从好作文中看到优点,并向他学习、借鉴,这样大家在批改中都能互相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不仅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使学生的分析和纠错能力得到了共同提高。

在已往的作文教学中, 许多老师认为,给优秀作文评以高分并在评讲课上宣读,即是对学生作文的激励手段了,其实这是一种片面认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坚持激励与评价多向性:1、评价手段不同:有的评“写作小天才”,有的评“未来小作家”,有的评“小博士”,有的打上高分等等。2、激励方式不一:①在学习园地布置一方“优秀作文展示园地”,把每次作文的佳作或有特色的习作张贴在栏内,用红笔勾出其长处并做简短的分析评价,待下次评改后及时更换。②每学期定期举行一次作文比赛(教研组负责)。③鼓励学生向报刊(主要是校刊)、杂志投稿。④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颁发奖状。⑤对差生放低要求,多给分数,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激发他们的进取心。

这样,使学生日常写作中被激发和培养起来的写作兴趣得以持续和巩固,使他们获得写作的成功感,从而使其写作能力日益达到“更上一层楼”的境地。

听说读写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快乐学语文

“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语文教改最有生命力的经验之一。学生在课内学方法,在课外得“营养”。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外补充课内的不足。同时我紧记叶老的话:“听、说、读、写的训练都重要”,在实践中要求学生每天读一篇文章,收集一点妙词佳句,并在同学间自由交流,再写一篇阅读心得;每周抽出一节课开展“语文之窗”活动,一人口讲,大家受益,大家口讲,人人增智。学生兴味很浓,既锻炼了学生听话、说话能力,也开拓了学生视野,促进了课外阅读、课外练笔,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我在初一上学期每周“语文之窗”中办过一次诗歌会,先由同学朗读诗歌,再组织同学对诗歌内容、朗读技巧等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然后叫他们写下来。许多同学在会后诗兴大发,当场赋诗。也许他们的文笔还稚嫩,但他们对文学的兴趣无疑的被大大激发了。

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语文,这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要做的,今后我将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莆田市秀屿区笏石大丘中学 郭宝珍

叶圣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宇说:“成果的真正秘诀就是兴趣。”兴趣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认识它、研究它,就会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一个具有广泛而浓厚兴趣的人,就会孜孜不倦地博览群书,学得广,钻得深,学习起来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学习语文更是如此。只要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语文就不会觉得枯燥无味,相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那么,如何让学生快乐轻松地学习语文呢?语文是听说读写并重,我在实践中也是从这四个方面入手的。

默默聆听,激发想象——快乐地听

要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特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动之以情,授之以趣。

首先,要精心设计导语。从每节课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心理,吸引学生注意力。如上《理想的阶梯》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请大家一起来猜个谜:《它是什么》

它不生在天上/也不长在水里;/它既不要人们去灌溉,/也不需要谁去浇水;/它没有人去栽种,/却永远扎根于人们的心理。 有人说它是灯塔,没有它航船就会把方向迷失;/有人说它是翅膀,/没有它鸟就会无法飞起;/有人说它是路标,/没有它,灵魂的天地只能让给空虚!你们能猜到它到底是什么?”(请同学回答,板书“理想”。)这样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

其次,反复诵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意境。教学实践证明,有声有色的朗读和诵读有助于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能使学生对所学的课文产生兴趣。听课文朗读录音、教师范读都是好办法。我教的班级中有一个班级差生较多,他们学习基础较差,对学习基本上没有兴趣,上课说话、往外面看、吵架等现象较严重。所幸我普通话比较准,平时又喜欢朗读,朗读技巧掌握得比较好,当我绘声绘色地范读课文时,学生们就会马上安静下来,没有一个学生说话,有时还一致要求多听几遍,并且在此基础上也培养他们朗读的习惯。在学生们听读时,我一般要求他们合上课本,闭眼想象,进入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在不同的课文学习中,让学生深刻地、不自觉地随着课文的情趣,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或陶醉。如在听《春》这一课时,课文语言美,意境美,朗读时配上鸟语花香的背景音乐,学生们都听得如痴如醉,再对课文稍作分析,要求学生当堂成诵,他们都兴味盎然,教室里充满了朗朗的读书声。

第三,整体把握,环环相扣。新大纲强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要求从大处着眼,理解课文的材料、观点以及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把握文章的总体感情倾向和语言风格,不作过多过细的分析、“肢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用知识本身去吸引学生,抓住学生心理,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用精炼的语言、清晰的思路,带领学生神游知识的大观园;或者把知识融入一个个小故事里,使学生入神入境;或者运用幽默诙谐的连珠妙语,让学生在敬佩的叹服中对语文产生兴趣。

激发兴趣,指导技巧——快乐地说

在如今讲信息、讲效率的现代社会中,口头表达能力正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运用范围更广,频率更高,功能更大。现代化的人才,必然具有较强的说话能力。训练说话的技能和技巧有助于青少年个人的发展,大大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可直接提高学生以后的工作效率;说还是一种快速创造,能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这就必须经过训练和培养使学生掌握说话艺术。我国新教学大纲对说话的要求是: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心情,并努力使对方理解;复述转述,力求完整准确;讨论发言,围绕话题,简洁明了;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这是我们制定说话训练的依据。说话训练的全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一训练学生敢说;二训练学生多说;三训练学生会说。这三个阶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实践证明,学生只要敢说,就会利用机会多说,而只有多说,才能逐步达到会说,继续练下去,就可以逐步达到出口成章的要求。训练学生说话的最佳时期是初中,尤其是初一、二年级。抓紧起始阶段的说话训练,创造良好的说话环境,充分肯定学生说话中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敢于发言的习惯,不断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下面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一、以课文为范本进行说话训练。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根本,围绕课文教学进行说话训练,比如课文的朗读、口头复述、口头答问,课堂讨论等方式,都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有效手段。新教材还对说话训练做了有目的、有步骤的分工。根据教材,每节课我都抽出五分钟时间专门训练说话。先是进行普通话语音辩正,要求语音清晰,再是说成语故事,要求态度自然大方,接下来是快速成语接龙,口头作文等,对学生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

二、通过创设情境进行说话训练。

说话要运用语言,而语言是思维直接的现实,只有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才能流于唇齿。只有开动学生的脑筋,才能打开他们的“话匣子”。这就需要教师铺路搭,激疑问难,引导学生说话,有时还需要创设情境,让他们产生联想(或者想象)。如在《宋定伯捉鬼》这一课上完后,我在课堂激趣:“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鬼呢?大家回去收集材料,下周一语文活动课上讨论。”“大家带着浓厚的兴趣广泛收集材料,讨论会上踊跃发言,既活跃了课堂教学,又训练了说话能力。

注重朗读,培养习惯——快乐地读

学习语言优美,形象性强的抒情散文、诗歌、小说等,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作品中塑造的生动形象,领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语言犀利、逻辑性强的议论文和杂文,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逻辑力量,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对于精彩的课文(或段落),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在阅读教学中,我一般遵循这样一条原则:课前紧张、课上轻松、课后补充。

在课前预习中,要求学生培养这样的习惯:(一)将读和查结合起来,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随时查字典,扫除阅读障碍。(二)将读和思结合起来,一边读一边思,先读后思。只有勤读多思,才会产生好的效果。(三)将读和画、写结合起来,一边阅读一边动笔,圈圈点点,画画写写。画的是重点词语、重点句子、需要着重理解和领会的地方,的是佳词妙句;写的是看法、想法,也就是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悟”、所“感”、所“疑”。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优化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

在课堂上,用小黑板出示一些教师设计的整体性、启发性的问题,或者选择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讨论,再写下来,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活泼,阅读教学的效果自然是非常好。

课后阅读则要教给学生三种方法:略读、快读和精读。在已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必须学会怎样处理和利用他们每天获得的大量信息。略读可以筛选无用信息,快读选择有质量的信息,再对高质信息进行精读,让学生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有效的信息。这样,获取知识就不是冗枯燥的,而是高速的,学生就有一种成就感,就能在快乐中轻松学语文。

观察收集,批改激励——快乐地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仅仅传授写作知识和写作技法是不够的,要指导学生利用课余多涉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其他科学艺术作品,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指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储备写作素材,为建立自己的写作“资料库”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写作,我一般不搞“突然袭击”,而是先布置题目,让学生广泛收集素材,再指导写作、自改、抄正,这样,因为“胸中有竹”,学生就不害怕写作了。

在作文批改上,我打破了一人包办的形式,采用多种多样的批改方式,有教师改,学生边朗读边自改,学生互改,也有师生共改。这样学生既在写中练写,又在改中练写,使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可以指导作文写得差的同学,也可以使作文写得差的同学从好作文中看到优点,并向他学习、借鉴,这样大家在批改中都能互相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不仅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使学生的分析和纠错能力得到了共同提高。

在已往的作文教学中, 许多老师认为,给优秀作文评以高分并在评讲课上宣读,即是对学生作文的激励手段了,其实这是一种片面认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坚持激励与评价多向性:1、评价手段不同:有的评“写作小天才”,有的评“未来小作家”,有的评“小博士”,有的打上高分等等。2、激励方式不一:①在学习园地布置一方“优秀作文展示园地”,把每次作文的佳作或有特色的习作张贴在栏内,用红笔勾出其长处并做简短的分析评价,待下次评改后及时更换。②每学期定期举行一次作文比赛(教研组负责)。③鼓励学生向报刊(主要是校刊)、杂志投稿。④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颁发奖状。⑤对差生放低要求,多给分数,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激发他们的进取心。

这样,使学生日常写作中被激发和培养起来的写作兴趣得以持续和巩固,使他们获得写作的成功感,从而使其写作能力日益达到“更上一层楼”的境地。

听说读写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快乐学语文

“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语文教改最有生命力的经验之一。学生在课内学方法,在课外得“营养”。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外补充课内的不足。同时我紧记叶老的话:“听、说、读、写的训练都重要”,在实践中要求学生每天读一篇文章,收集一点妙词佳句,并在同学间自由交流,再写一篇阅读心得;每周抽出一节课开展“语文之窗”活动,一人口讲,大家受益,大家口讲,人人增智。学生兴味很浓,既锻炼了学生听话、说话能力,也开拓了学生视野,促进了课外阅读、课外练笔,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我在初一上学期每周“语文之窗”中办过一次诗歌会,先由同学朗读诗歌,再组织同学对诗歌内容、朗读技巧等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然后叫他们写下来。许多同学在会后诗兴大发,当场赋诗。也许他们的文笔还稚嫩,但他们对文学的兴趣无疑的被大大激发了。

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语文,这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要做的,今后我将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语七年上末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快乐学语文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初一语文(上)期末复习教学案教学案…
    [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同…
    文化常识·人的称谓
    扬州市梅岭中学初一语文月考试卷
    初中文学常识
    对联六要素
    七年级语文改错别字比赛
    初一语文(上)期末复习教学案(一)…
    初一语文(上)期末复习教学案(二)…
    [七年级下册]《登上地球之巅》随堂测…
    [七年级下册]《华南虎》随堂练习
    中考语文应试兵法大全
    七年级生物试卷(二卷)
    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素质检测…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卷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未测试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练…
    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测试题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卷
    六年级语文期终试卷(模拟)
    初一语文(上)期末复习教学案(三)…
    [七年级下册]《真正的英雄》随堂测试
    初中地理课本中的世界之最和中国之最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春》阅读训练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检测题
    [七年级上册]风筝课堂测试
    [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课堂练习2
    [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课堂练习
    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素质检测…
    [七年级下册]《斑羚飞渡》随堂练习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测试…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训练题
    [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练…
    [七年级上册]《生命生命》同步训练
    [七年级上册]在山的那边练习题
    [七年级下册]激素的调节同步练习
    [七年级下册]激素的调节测试题(生物)
    [七年级下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习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和答案
    [七年级上册]散步练习
    白甸初中初一语文月考试卷
    八年级思想品德阶段性检测试题
    八年级生物试题
    八年级(上) 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八年级英语试题
    七年级地理试题
    七年级语文试卷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评价检测
    七年级下历史复习资料
    五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2009-2010学年度…
    七年级上语文课内文言文精粹
    七年级语文试卷(下)
    七年级上册语文试题(1~ 3单元)
    初一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试题卷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测试卷
    语文答案
    七年级语文试卷
    让语文伴你同行
    七年级 语文试题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试卷
    七年级上册-诗两首练习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课内阅读
    语 文 百 花 园
    语文练习
    语文练习1
    九年级期末文言语段练习
    《世说新语》主题阅读
    语文辅导资料
    文言文测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苏教版小学语文成语大练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试题(1~ 3单元)
    开放性试题
    期中测试题
    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试卷B卷
    “语言的得体”实战演练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
    专题复习:语音
    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月考试卷·下
    初一语文(上)期末复习教学案教学案…
    七年级语文试卷(上)
    文化常识·古代职官
    七年级生物试题
    标点!秘籍!速看
    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与区别
    中考语文需掌握的字词汇总
    诗歌鉴赏专用术语
    中国各省省名之由来
    初中文言文常用虚词
    中国地名大全
    初中古文复习七年级下册
    武穴市大金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试题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板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检测卷及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地理
    [七年级上册]让生命之花绽放 课堂练习…
    [七年级下册]《口技》随堂测试题
    七年级下语文试题
    广西南宁月卉中学七年级(下)期考语…
    七年级(上)语文半期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诗词名句背诵积累
    邛崃市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统测…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期中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
    初一语文(上)期末复习教学案(五-4…
    七年级语文(上)期末试题
    苏教版九年级(上)语文试题
    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新学校,新同学练…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习题精选
    [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习题…
    [七年级下册]《口技》课堂练习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随堂测试
    秋季期末调研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
    七年级下学期水平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我的信念》课堂练习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课堂练…
    [七年级上册]在山的那边 课堂练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 山市练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能力检测试题
    [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随堂测试
    [七年级下册]《马》随堂练习
    [七年级下册]《狼》随堂练习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世说新语两则课堂练习
    历史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测试题
    五年级上册语文(人教课标版)期末测…
    人教课标版小学6年级上(第11)册日积月…
    人教课标版九册期末试卷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
    二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卷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训练题
    苏教版八年级(下) 语文月考试卷
    七年级语文试卷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七年级上册]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课堂练…
    八年级语文试卷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试题
    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阶段质量调研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期中考试和参…
    苏教版初二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试题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语文试题
    七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七年级语文试题(一)
    七年级语文试题(二)
    八年级语文期中阶段性检测试题
    七年级生物试题
    七年级生物试题(二卷)
    文化常识·天文历法
    七年级语文试卷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