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词义。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 古义: 今义:
(2)臣本布衣。 布衣 古义: 今义:
(3)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古义: 今义:
(4)由是感激。 感激 古义: 今义:
(5)开张圣听 开张 古义: 今义:
2.解释下列多义词。
(1)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 不效则治臣之罪。( )
(2)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 深追先帝遗(yí)诏。( )
(二)课文理解。
3.按要求用文中语句回答。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3)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
(4)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5)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
(6)就国内政治问题,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① ② ③
用自己的话概括,分别为: ; ;
(7)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8)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9)《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
4.第③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四个四字短语回答。
5.诸葛亮向后主所提的三条建议中,哪一条是最主要的?为什么?
6.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7.本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结合全文说说诸葛亮是怎样的人。
9.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有关他的典故、诗句、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各列举一个(句、对)。
典故:
诗句:
成语:
名言警句:
俗语:
(二)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克之。”
10、《曹刿论战》选自《 》。它是一部史学名著和 名著。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③小惠未徧( ) ④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⑤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 ⑥ 一鼓作气(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④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⑤彼竭我盈,故克之。
13、用原文语句回答下面问题。(2分)
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 ”。(限四个字)
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14、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简要说说。(2分)
①、政治方面:
②、军事方面:
(三)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5.本文选自《 》,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 。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 ( ) ②朝服衣冠 ( )
③臣之妻私臣 ( ) ④王之蔽甚矣 ( )
⑤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 ⑥能谤讥于市朝( )
⑦皆朝于齐( ) ⑧时时而间进 ( )
17.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否,非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若:
⑵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若:
⑶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若:
1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③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9.邹忌进谏齐王之时,以妻美己喻 ,以妾美己喻 ,以客美己喻 ,由此说明“王之蔽甚矣”。
20、邹忌向齐王所提的建议可以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 来概括。
21.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舜发于畎亩之中( )( )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
(3)管夷吾举于士 ( )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5)饿其体肤( ) (6)空乏其身( )
(7)行拂乱其所为 ( )( ) (8)人恒过然后能改( )
(9)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10)入则无法家拂士( )
23.写出通假字所通的字并加以解释:
(1)“曾”通__________,意为_____ _____ (2)“拂”通__________,意为_________ _
(3)“衡”通__________,意为__ _______
24.翻译画线句子
25.选段能体现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这段文字选自《孟子?公孙丑》。孟子,名__ __,是 学派的又一位大师。
27.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广故数言欲亡 B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C温故而知新 D既克,公问其故
28.与“舜发于畎亩之中”的“于”字意思不同的一句是:( )
A.战于长勺 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然后知生于忧患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9.第一段举出的舜、傅说等六位历史人物,请概括他们的共同点。
30.孟子说“人恒过然后能改”,而有些人认为“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你的看法。
(五)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1.《鱼我所欲也》选自《 》一书,此书与《 》《 》《 》合称为“四书”。
3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故不为苟得也( ) (2)故患有所不辟也( )( )
(3)贤者能勿丧耳( ) (4)蹴尔而与之( )
(5)乞人不屑也( )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7)万钟于我何加焉( ) (8)妻妾之奉( )
(9)是亦不可以已乎( ) (10)此之谓失其本心( )
3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译: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
34.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停顿。(1分)
非 独 贤 者 有 是 心 也
35.文章开篇的“鱼”和“熊掌”分别比喻什么?作者以“鱼”和“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36.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贤者数不胜数。试举一例,并简述其事迹。
(六)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远: (2)所以:
38.说出“卑鄙”一词古今意义的不同:(2分)
卑鄙 古义: 今义:
39.翻译句子:(4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0,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提出了 (填四个字)的建议。(1分)
41.文段最后一句中加点的“此”指哪两件事?(2分)
(七)[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2.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肉食者鄙(卑鄙) B.牺牲玉帛(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C.小大之狱(案件) D.齐师败绩(大败)
43.翻译下面句子。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44.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节奏。
⑴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
⑵得 道 者 多 助,失 道 者 寡 助
45.简要回答问题。
⑴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⑵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46.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写作方法以及写作目的是一致的。
B.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有相同之处、都着眼于“民”。
C.甲文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认为“人和”是取胜的重要条件。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的是甲文用对比突出曹刿的谋略,乙文用对比证明“得道”的重要。
(八)王冕传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则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①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②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③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释] ①挞:打 ②长明灯:寺庙中终日不息的油灯。 ③韩性:当时著名学者
4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 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② 听已,则默记
③ 冕因去依僧寺而居 ④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4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译文:
49.“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一个“复”字可见王冕求学之执着,文中还有哪些字能体现王冕求学之刻苦执着,试选一处,作简要赏析。
50.我国古代象“王冕刻苦求学”的事例比比皆是,如成语“囊萤映雪”就是其中之一,囊萤是指晋代车胤家贫,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指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请你再写出一个反映古人刻苦求学的成语,并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大致内容。
(九)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 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十)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清 徐珂
蔡璘,字勉旃,吾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亡何,其友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蔡笑曰:“劵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至之。
1、下面加粗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 之:他 B、 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 而:却
C、且父未尝语我也。 且:将 D、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故:所以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重诺责,敦风义。 译文: 。
(2)卒辇而至之。 译文: 。
3、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你认为是否还需要“重诺责,敦风义”?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