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语文试卷
|
查询语七年上末的详细结果
|
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 八年级语文试卷 王一平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序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中均有一处错误,请先用横线标出,然后在题后括号内写出正确的注音。(3分) ①诘(jié)问 琐屑(xiè) 烦躁(cào) 愧怍(zuò) ( ) ②褶(zhě)皱 繁衍(yǎn) 两栖(xī) 顷(qǐng)刻 ( ) ③镂(lòu)空 荒谬(miào) 地窖(jiào) 蟠(pán)龙 ( ) 2、根据拼音在田字格里工整地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①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 shēng nì jì田田田田。 ②老妇人十分庄严地对红军士兵深深一jū gōng田田。 ③谎话被揭穿了,他显得非常gān gà田田。 3、默写古诗文。(10分) ①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全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 □□□□□□□。□□□□□□□。 ②□□□□□,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③亭亭净植,□□□□□□□□□。(周敦颐《爱莲说》) ④□□□□□,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⑤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⑥人们常常引用杜甫《望岳》中的“□□□□□,□□□□□”这两句诗来表达自己勇攀人生理想高峰的雄心壮志。 4、《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惟一的一本散文集,全书收录了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这些文章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生动地描述了清末民初的社会生活。 请从这些文章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除外)任选一篇,写出文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或一段文字,并说说你的体验或感悟。(5分) ①篇名: ②一件事或一段文字: ③体验或感悟: 5、“座右铭”是放在身边用来激励或提醒自己的警句格言,如“带着妹妹上大学”的洪战辉的座右铭是:“一个人你脊梁不弯,就没有你扛不起的山。”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为自己创作一条座右铭。(不超过30字)(3分) 二、阅读(36分) (一)阅读郦道元的《三峡》,完成6—8题。(10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下面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佛印绝类弥勒……神情与苏、黄不属 7、找出作者从俯视角度描绘三峡“春冬之时”景物的句子,并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句子: 翻译: 8、熟读全文后填空。(5分) ①文章第一段总写三峡地貌的特点,其特点是 (不超过12个字)。第二段用 作比喻,突出了三峡水流湍急的特点。第四段中最能暗示季节的一个字是 。 ②从全文看,作者在描写四季之景时,首先写“夏水”的原因是: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2题。(10分)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①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当你拿错钥匙打不开锁的时候,就甭提有多着急了。但是钥匙和锁配不上,再着急也没用。 ②在人体内部所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也像一把把锁一样,需要有一把把相应的钥匙来打开。不然的话,反应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也就停止了。那么,到哪里去找钥匙呢?这一把把“钥匙”就是酶!也就是说,一种酶一般只对一种生物化学反应起作用。科学上把酶的这种“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特性叫做专一性。例如淀粉酶只对淀粉起作用,使淀粉很快地分解成麦芽糖;脂肪酶只对脂肪起作用,使脂肪分解成为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有很多种,相应的蛋白酶也就有很多种。例如,人胃肠中的蛋白酶能加速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成为氨基酸,而寄生在肠道中的蛔虫也含蛋白质,胃肠里的蛋白酶对蛔虫就丝毫不起作用,这就是锁和钥匙不配对。如果让蛔虫遇到从木瓜树果实中提炼出来的木瓜蛋白酶,蛔虫体内的蛋白质会被它分解得支离破碎,这就是锁和钥匙配对了。 ③说来也有趣,每一种酶的表面都有自己特殊的形状,这些形状与它们所催化的物质的形状恰好咬合,就像锁和钥匙配对一样,参加化学变化的物质和酶一经配好对,钥匙插入锁孔,一扭动,“咔嚓”一声,生命之锁就打开了。 ④人体中有多少种“锁”,需要配多少种“钥匙”,细胞核中蛋白质制造厂的总工程师早已胸有成竹。当需要某种钥匙的时候,总工程师就下达密码指令,细胞质就按指令生产。 ⑤其实,酶在反应中只是催促反应的快速进行,自身并不消耗掉。这样是不是每种酶只生产一次就够用了呢?不是的。就像钥匙有时会丢失或折断一样,酶也会受到破坏。不过,这不要紧,蛋白质制造厂会随时生产出新的酶来补充的。 ⑥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没有酶,就没有生命。 9、结合全文内容,我们可以知道标题“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含义是 ,这就是本文所要解说的主要事理。(2分) 10、第②段中画横线的文字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酶”的 的特性;第④段“人体中有多少种‘锁’,需要配多少种‘钥匙’”一句中的“锁”指的是 ,“钥匙”指的是 。(3分) 11、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完成有关“酶”的知识卡片。(3分) 分类: 生 物 内容: 酶 编号: 123 特 性: 形状特征: 作 用: 12、人体汗液分泌出的蛋白质,浸渍到衣服上很难清洗,因此市场上出现了加酶洗衣粉。请综合文中知识,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解释加酶洗衣粉的洗衣原理。(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16分) 血色黄昏 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日军56师团长驱直入,已彻底切断滇缅国际通道,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国军接火,中日双方几十万部队摆开了决战架势。 怒江不保,昆明危在旦夕。 整个大后方已感触到战争的迫近。 距惠通桥不到50公里的泥泞公路上,开来5辆重型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少校制服的大胡子。两小时前,他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这里,国军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不足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4天没进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需再坚守24小时,不惜一兵一卒。 惠通桥不保,怒江防线必毁于一旦,后果将不堪设想。 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手提一挺轻机抢,两眼血红,作为带队官长,他明白迟到一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随后的四辆卡车也被迫停了下来。前面的路都布满炮弹坑。 押车官兵全部下了车,奔跑着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四野里聚来了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白馍!顿时,四野里的饥民打了强心针般振奋起来,呼啦冲上去钻进车箱,抢吃起馒头来! 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双眼滴血,一咬牙将机枪用手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一片哗啦的枪栓声,全体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就在这时候,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盯住车尾,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饿的双眼深陷,浑身瘦骨骇人地撑着肉皮,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只馒头,遮住半张瘦脸,双眼惊骇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大胡子少校浑身颤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同鬼子拼命的国军弟兄;一边,是手无寸铁饿得只剩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们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面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四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 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人如石雕一般。 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然后取下嘴里的馒头也递上去:“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馍馍是送到前边去的,这个馍馍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好吗? 大胡子少校一下抱起小女孩,只是一个劲点头。他将脸贴着小女孩的脸:“你叫什么名字?” 小女孩有气无力地回答道:“我叫尤小翠。” 大胡子颤声说道:“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鬼子,我一定要让你吃上白馍,一定让你吃饱好吗?” 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 所有的饥民们此时都将抓在手上的馒头默默的送回了车上。然后用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弹坑的石头…… 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方向冲去…… 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馒头,耿师长手里也有一个馒头,一个发黄的有一个缺口的白馍。他们找一个叫尤小翠的小女孩。 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面前,老大娘说:“她家7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去的,她在三天前饿死了!” 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 凄厉的枪声伴了一声嚎叫:“小翠妹,所有中国军人会为你抱仇!——小日本,中国人是不会死绝的!” 34年后,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死前拿出一个有缺口且发黄的干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小青年们……听。” 13、提要式读书笔记,就是用自己的话把原文的基本内容加以归纳概括。这种读书笔记要求首先要把原文读通、读懂,抓住重点,然后再把基本内容概括出来,力求文字简明扼要,目的是使自己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回忆起原文的基本内容。做“提要式读书笔记”对理解把握原文的思想内容,锻炼提高分析和综合的学习能力是一种很好的训练。 请你在熟读全文后,完成下面“提要式读书笔记”。(5分) 读书卡片 NO: 123 篇名: 血色黄昏 作者: 佚名 类别: 短篇小说 内容提要: 14、“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带着馒头找尤小翠时,她却“在3天前饿死了”。而且“她家7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去的。”作者这样的构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15、小说结尾的那位“国军起义将领”是谁?他为什么要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小青年们听?(3分) 16、本文语言生动感人。请摘录一处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本卷其他题目已用的除外),并作简要的点评。(友情提醒:点评,可谈语句的表达效果,可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摘录 赏析点评 三、写作(40分) 17、题目:在需要帮助的时候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 ②要有真情实感; ③用ABC之类符号代替真实姓名。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1、①躁:zào ②栖:qī ③谬:miù 2、①销声匿迹 ②鞠躬 ③尴尬 3、错别字每个扣0.5分。①4分,答案见课本226页。②1分,答案略。③1分,答案略。④1分,答案略。⑤1分,答案略。⑥2分,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4、①1分,错别字酌情扣分。 ②2分,能比较完整且简明地把文中的某一件事叙述清楚(或比较完整地把文中的某一段文字介绍出来),即可得2分。 ③2分,能紧扣“一件事”(或“一段文字”)明晰地说出自己的体验或感悟,即可得2分。 5、开放性题目,无惟一答案;只要符合题意,即可得分;若只是抄用现成名言警句的,只能得1分;若是自己创作的但没有运用适当修辞手法的,最多得2分。 二、(一)6、B 7、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1分) 翻译: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岸上的景物。(2分) 8、①意思对,即可。【示例】两岸山势连绵(山高岭连),谷深峡长(1分) 奔马疾风(1分) 霜(1分) ②《水经注》是给江水作注,所以写水;(1分)三峡的水又以夏水最盛,所以先写夏水。(1分) (二)9、一种酶一般只对一种生物化学反应起作用 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专一性) 蛋白质 酶 11、特性:一种酶一般只对一种生物化学反应起作用。 形状特征:每一种酶的表面形状与它们所催化的物质的形状恰好咬合。 作用:在生物化学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12、加酶洗衣粉中的酶能加速汗液中蛋白质的分解,因此,衣服就容易清洗干净了。 (三)13、答案要点:①大胡子少校奉命运弹药和食品到前线,途中车陷弹坑中;(1分)②饥民抢馒头,小姑娘带头归还馒头;(1分)③大胡子少校带馒头来找小姑娘,而小姑娘在3天前饿死;(1分)④国军起义将领临终嘱托讲“馒头”故事。(1分)语言简洁流畅,1分。 14、这样的构思,使故事充满悲剧色彩,具有震撼人们心灵的力量,既能激起读者对小姑娘的敬佩与同情,又能激起人们对日本侵略者、对战争的痛恨。 15、这个国军起义将领可能是大胡子少校,也可能是耿振华师长。(1分)他要用这“馒头” 的故事教育青年人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2分) 16、开放性题目,无惟一答案。赏析点评的角度不限,内容、形式均可。【示例】摘录: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赏析点评:句子简短,节奏紧张,色彩分明,惊心动魄,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如此开篇,扣人心弦。 三、作文评分请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语七年上末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八年级语文试卷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七年级语文试卷 |
下一篇文章: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试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