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月考试卷·下
(三)吊在井桶里的苹果
⑴有一句话讲,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说的是做女儿的,特别亲父亲,而做父亲的,特别疼女儿。那讲
的应该是女儿家小时候的事。 ⑵我小时,也亲父亲。不但亲,还瞎崇拜。把父亲当举世无双的英雄一样崇拜着。那个时候的口头禅是“
我爸怎样怎样”。因拥有了那个爸,一下子就很了不得似的。 ⑶母亲还曾嫉妒过我对父亲的那种亲。一日,下雨,一家人坐着,父亲在修整二胡,母亲在纳鞋底。就闲
聊到我长大后的事。母亲问,长大了有钱了买好东西给谁吃?我几乎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给爸吃。母亲又
问,那妈妈呢?我指着在一旁玩的小弟弟对母亲说,让他给你买去。哪知小弟弟是跟着我走的,也嚷着说
要买给爸吃。母亲的脸就挂不住了,继而竟抹起泪来,说白养了我这个女儿。父亲在一边讪笑,说孩子懂
啥。语气里却透着说不出的得意。 ⑷待得我真的长大了,却与父亲疏远了。每次回家,跟母亲有唠不完的家长里短,一些私密的话,也只愿
跟母亲说。而跟父亲,却是三言两语就冷了场。他不善于表达,我亦不耐烦去问他什么。什么事情,问问
母亲就可以了。 ⑸也有礼物带回,都是买给母亲的,衣服或者吃的,却少有父亲的。感觉上,父亲是不要装扮的,永远的
一身灰色的或白色的衬衫,蓝色的裤子。偶尔有那么一次,我的学校里开运动会,每个老师发一件白色T恤
。因我极少穿T恤,就挑一件男式的,本想给爱人穿的,但爱人嫌大,也不喜欢那质地。回母亲家时,我就
随手把它塞进包里面,带给父亲。 ⑹我永远忘不了父亲接衣时的惊喜,那是猝然间遭遇的意外啊。他脸上先是惊愕,而后拿着衣的手开始颤
抖,不知怎样摆弄才好,傻笑半天才平静下来,问,怎么想到给爸买衣裳的? ⑺A、原来父亲一直是落寞的啊,我们却忽略他太久太久。 ⑻这之后,父亲的话明显多起来,乐呵呵的,穿着我带给他的那件T恤。三天两头打电话给我,闲闲地说些
话,然后好像是不经意地说一句,有空多回家看看啊。 ⑼暑假到来时,又接到父亲的电话,父亲在电话里很兴奋地说,家里的苹果树结很多苹果了,你最喜欢吃
苹果的,回家吃吧,保你吃个够。我当时正接了一批杂志约稿在手上写,心不在焉地回他,好啊,有空我
会回去的。父亲“哦”一声,兴奋的语调立即低了下去,是失望了。父亲说,那,记得早点回来啊。我“
嗯啊”地答应着,把电话挂了。 ⑽一晃近半个月过去了,我完全忘了答应父亲回家的事。一日深夜,姐姐突然来电话。聊两句,姐姐问,
爸说你回家的,怎么一直没回来?我问,有什么事吗?姐姐说,也没什么事,就是爸一直在等你回家吃苹
果呢。我在电话里就笑了,我说爸也真是的,街上不是有苹果卖吗?姐姐说,那不一样,爸特地挑了几十
个大苹果,留给你;怕坏掉,就用井桶吊着,天天放井里面给凉着呢。 ⑾B、我的心被什么猛地撞击了一下,只重复说,爸也真是的,就再也说不出其他话来。井桶里吊着的何止
是苹果?那是一个老父亲对女儿沉甸甸的爱啊。 (选自《读者》2005年第13期) 20.文中写“我”小时候“最亲父亲”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21.文中写了父亲两次不同的笑(见方框中)。结合具体的情境,说说: 父亲“讪笑”的是 , “傻笑”的是 。(4分) 22.揣摩文中画浪线的A、B句和其中加点的词,回答下列问题。(2分) (1)A句中“忽略”的含义是
(2)B句中,你认为“什么”指的是
23.本文十分感人。当读到什么情节(或细节)时你最为感动?为什么?(3分) 答:
24.当“我”听到“姐姐”说“父亲”将苹果放在井里凉着盼“我”回来吃时,请你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
用第三人称“她”补写“我”当时的表情、动作、神态等文字。(2分)
25.你是否也感受过你父爱(或母爱),说说你当时的感受。(2分)
(四)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
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
云:何陋之有? 2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有仙则名____________ 惟吾德馨_____________ 可以调素琴______________ 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 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 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 27、点明教学设计>文章的主旨句是 。(1分) 28、本文采用___________写法,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 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3分) 29、翻译下列句子。(4分)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
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
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
“俟③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
,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④;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 ① 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 ②利:贪图。③俟工(sǐ):等待。④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
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31、用“|”划出句子的停顿节奏。(2分) 问 其 银 数 与 封 识 标 记 皆 合 3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不敢与家人言之( ) 遂以还之( )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 ) 闻其侄有他事南来( ) 3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34、请各用四个字概括这两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5、最后一段中哪一个字有点睛之效?为什么?(2分)
三、作文(共100分,其中书写分10分。) 树,与人类相生相伴的树,各种各样的树;有形的树,无形的树。有人栽树,有人毁树。人们为树而礼赞
,又为树而叹息。树,寄托着人类热切的希望;树,蕴涵着人类丰富的感悟。提起树,会有说不完的话题
,会有自由飞翔的遐思…… 请以“树”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记叙,可描写,可议论,可抒情;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