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实现道德自我所达成的自由。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这样谈论他的老师,“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孔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文章”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斯文”,孔子在谈论“道”的时候,多是在“斯文”的意义上谈论的,譬如其所谓“道之将行……”、“道之未行……”、“天下有道……”、“天下无道”等等,“道”的内涵都是如此。道的深层内涵则在于“仁”,如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吾道一以贯之”都有这方面的倾向。孔子没有直接说“仁”就是人的内在本性,但他的确把“仁”看作比生命存在更根本的东西,“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孔子也没有直接从超越的“天道”层面讲人性,“性与天道”,是后来儒者沿着孔子的“仁”道的进路说下去的。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孔子作为儒学创始人的意义,他所规定的儒学的人文精神之方向,一方面,要有担荷“斯文”之道、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另一方面,落实此道在于道德人格--“仁”德的自我完成。这就是儒学人文精神的内在本质,后世儒者就是在此精神方向的指引下前行。用张载的话说,此人文精神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