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师:我们来说几个写景的词,老师先说一个,大家注意这个词的结构。然后也说几个这样的词。“袅袅炊烟”徐徐清风、淙淙流水、依依杨柳、萋萋芳草、皎皎明月、灼灼霞光、皑皑白雪、绵绵春雨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写作时语言会更丰富,文笔会更优美。
1.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它讲叙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现在我们就一同走进这个凄美动人的故事《伯牙绝弦》。幻灯①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弦指什么?绝弦又是什么意思?)解释课题。质疑问难。(评:读得清晰响亮、字正腔圆;解题可以看注释;可以结合现在的语法习惯变通)
3.师: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4.(指名读)师:第一次读古文有什么感觉?(评你们真会读课文)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确实不同,更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再次读一读课文,这次试着读出节奏。(指名读;读到这种水平真不简单)
5.教师一句一句地带读,相机指导读法读出节奏,读出抑扬顿挫。师:大家听得专心,读得认真。老师请一位同学在把课文读一读(我欣赏自信的同学读给大家听)评:真让我叹为观止;谁再读一读,读出古文的韵味;大家已经感受到古文的味道来,(幻灯②红字重、蓝字轻,遇到斜线停一停)一起读。
6.几遍读下来,大家都知道,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学生板书:伯牙 钟子期)幻灯③出示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这两个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善”、 “鼓”是什么意思?(换一种说法可以吗?)一起读,读出他们两个的特点。评读:要把哪一个字重读。
7.再读一读课文,划出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牙善鼓、钟子期善听?(出示幻灯④对照后面注视了解句意;读;评读)伯牙心中所想,集中在哪个字上?(志)志在高山时,钟子期心中浮现什么样的高山?幻灯⑤(读一读,读出它的味道、师评:挺拔险峻、高耸入云、气势磅礴、巍峨的泰山、读出了王者至尊、天高云淡)我们一起像子期一样赞美。齐读
8.志在流水时钟子期又看到了怎样的流水?幻灯⑥(解意;读)(师评:读出江河的浩荡、水波潋滟、汹涌澎湃、广阔无边、山高水长)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4次。)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啊!好啊!)相当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是钟子期由衷的赞叹。(幻灯⑦我们大家再像子期一样地赞美一下伯牙的琴声)
9.同学们,伯牙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动人的场景呢?(预设答案:还会有1:鸟语花香。2:春天百花盛开。3:冬天白雪皑皑。……)引申:徐徐清风、淙淙流水、依依杨柳、萋萋芳草、皎皎明月、灼灼霞光、皑皑白雪、绵绵春雨……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幻灯⑧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生答:“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生答:“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师:分别找几个学生说;评:采石矶旁有知交、知己、雨山湖畔有知友、太白楼下有知心))正所谓,(幻灯⑨)“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指名读?)念与上文哪个字意思相同?无论伯牙弹什么,钟子期都能听懂。一个所念,一个所得,“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就是真正的——知音!(板书)心息相通,方为知音。(幻灯⑩师:齐读这段千古流传的佳句)师:其实他们的相遇只是一种偶然,(幻灯11出示资料)大家读一读,你对他们会有更深的理解。资料:伯牙和子期的相遇只是偶然。伯牙虽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听者众多,但始终无人真正能听懂他的琴声,他的内心感到非常的孤独和寂寞。一天他独自一人来到山间鼓琴抒发自己的心志。他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此地,打柴的樵夫钟子期竟如此懂得他的琴声、他的心声!
如果你就是当年的伯牙,遇到真正知你、懂你的子期时,心情会是怎样的呢?你会对子期说什么呢?想一想,同桌之间说一说吧。(交流反馈)
10.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等到的只是钟子期冰冷的墓碑,高山默默,流水无语。此时,如果你是伯牙,你会怎么想?(师评:是呀,伯牙所念,世人还有谁能得之???)你能把他当时的心情读出来吗?(伴乐:古曲《高山流水》)。师:可以想象,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生:峨峨兮若泰山。师: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生:洋洋兮若江河。
11.师:知我者,子期也!(幻灯12)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读;解意;评)伯牙为什么认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 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预设答案:曲高和寡 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2、因为他们之间就像亲人一样。……)(指导读)
12. 师:同学们,伯牙在断了琴弦,留下了什么?板书(感情读)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段话。(学生再有感情地读最后一句。)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黯然神伤,斯人已作古,瑶琴为谁抚?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幻灯13齐读课题)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幻灯14)(配高山流水乐,教师深情朗诵):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13.师:课文短短的77个字,先概括,后具体,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生齐背课文。)
14.结束语: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弦已绝,情难绝;琴可断,情却在呀!“。
【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伯牙 钟子期
知音
断琴 留情
作业:(幻灯15)
预设师评:
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岳飞喟叹: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从来难觅是知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