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弦毁灭中珍惜拥有
——《伯牙绝弦》教学预设
【教材解读】
本文是继五下册《杨氏之子》之后的又一篇文言文。文章叙述了善鼓的伯牙遇上了善听的子期而成“知音”,知音离世,伯牙悲痛之余“绝弦”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友的千古楷模,所喻示的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同学们借助注释和课后的资料能读懂文意。文章中蕴涵哲理:知音难觅,让同学感悟纯真友情需珍惜;人生在孤寂中不断追寻友情的温暖。
【设计意图】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么,文言文的学习更离不了读。本设计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促悟”这一要求。通读、有节奏读、师生合作读等,让学生在反反复复的朗读中明文意,熟读成颂。在细读文本中,抓“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感受伯牙遇知音之喜,觅知音之难;在“绝弦”中感受别知音之痛,在练笔中升华情感,明白人生知音难觅,珍惜身边拥有的友情之理。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讲故事,揭题导入
1.同学们,在春秋时期,我们俞姓家族出了一位琴仙——伯牙,(课件出示伯牙像)(幻灯片1)他是当时天下的操琴高手,又是作曲家,被周天子拜为司乐太师之职(相当于中央文化部长)。简单讲述伯牙学琴的故事。
[此环节的设计,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伯牙高超的琴艺,因琴艺高超而知音难觅,为下文对钟子期的纯真友情倍感珍惜作好铺垫。]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有关伯牙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从故事快速过渡到课文,孩子们学习课文的兴趣高。]
3.生读课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解决:绝弦,并让学生明白文言文语言凝练,读时需要想像,学会变通,才能读懂文章的方法。
[解决课题的同时,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期待。通过解决课题这一实例,让学生明白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二、反复读文,读懂文意
伯牙因何绝弦,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一)把课文读正确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朗读,了解初读情况。
(二)读出节奏、韵味
1.文言文读通顺了还不行,我们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老师也来读读,请注意节奏和停顿。
2.学生自由练读,教师指导,指名读,齐读。
(三)读出文意
1.如果能知道文章的内容,那么,我们不但能读得有节奏,还能读出情感来。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和课后的资料,再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内容。
2.指名同学说文意,教师指导补充,指导说好“志、念、谓、乃和复”等字的意思,同桌互说。谁再来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伯牙、钟子期和知音。
[这一板块重在让同学反反复复、有层次地读:从读正确到读出节奏,再读出文章的文意。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学生的熟读成诵和下一环节的文本细读打下基础。]
三、咬文嚼字,文本细读
(一)伯牙遇知音,心欢喜
1.文章告诉我们,伯牙和钟子期这对“知音”是:(幻灯片2)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句中的善怎样理解?“擅长、善于”的意思,引导读出“擅长、善于”的意思。和下文的“善哉”的“善”表示一样的意思吗?引导学生说出下文的善是钟子期对伯牙琴技的赞叹,好,好啊。
2.从哪里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请用笔画出来。(幻灯片3)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钟子期仿佛看到了什么?他会怎样赞叹?子期赞叹的仅仅是琴声如高山吗?引导感知还有伯牙如高山一般的胸怀。
(2)学生回答后,朗读练习,让我们也当一回子期来赞一赞,师生接读如:师说“伯牙鼓琴志在高山”,生答“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这就是,学生齐读:(幻灯片4)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伯牙是当时有名的琴师,他的琴声除了表现高山流水,还会表现哪些景象呢?引导学生想像回答,并概括成: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结构形式。老师将同学们的回答和自己准备的景象整理出来了,课件出示:(幻灯片5)
皎皎明月 徐徐清风 袅袅炊烟 潇潇春雨 皑皑白雪 习习凉风 ……
4.进行语言拓展和运用的训练:如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钟子期会感受到皎皎的明月吗?他怎样赞叹?现在,你就是子期,请你来,让学生按课文的句式训练:“伯牙志在 ,子期曰:‘善哉, 兮若 !’”(先指名回答,师生合作,再生齐答,到生生互答。) 5.这真是:学生齐读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我所想的,子期必定能知道,并赞叹之。这是一般的朋友吗?这就叫──知音。同学们齐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通过对伯牙和钟子期的善弹和善听的朗读感悟,及对伯牙琴声的拓展想像,感受伯牙那种自己所念,子期必得之的愉悦情感,真是伯牙遇知音,心欢喜。与下文的知音离世之悲形成强烈的对比。] (二)知音难觅,倍珍惜 1.同学们,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琴师,他为什么只把子期当作自己的知音呢?引导:只有子期懂他的琴声。 2.茫茫人海,面对不懂伯牙琴声的人们,伯牙志在高山,人们不会说:学生齐“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人们不会说:学生齐“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你能体会到伯牙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吗? 3.面对茫茫的人海,伯牙不断鼓琴,他从心底渴求什么? 4.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课外资料补充:伯牙遇知音的小故事。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伯牙当时的心情怎样,他会对子期说什么? 5.都说“诗言志”,伯牙的琴声又何尝不是呢?这心声只有子期懂,这时的伯牙与子期还只是音乐方面的知音吗,他们还是什么?这真是,学生齐读: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在伯牙为什么只将子期作为知音的追问中,学生换位体验伯牙没有遇到子期时的不快心情及心底强烈渴求知音的情感,通过遇知音的资料连接,让学生感受知音难觅,伯牙对知音的珍惜,友情纯真,为下一环节知音离世之悲垫下情感之基。]
(三)知音离世,心悲痛 伯牙和子期约定,来年春暖花开时再见,可子期不幸去世,伯牙来到子期墓前。出示句子,生读:(幻灯片6)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同学们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预设点:
1.子期死了,伯牙怎么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2.子期死了,伯牙在他墓前摔破瑶琴,用刀子割断琴弦,他割断的仅仅是琴弦吗? 3.子期墓前的伯牙是怎样的心情,边回答边朗读。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例子,如好朋友转学了等例子感悟伯牙当时的心情,引导读出伤心、悲痛的情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引导学生齐读:
师: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生齐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生齐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4.面对子期墓前痛苦与绝望的伯牙,你想对他说什么?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5.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感悟:知音是真正理解基础上的纯真友情;知音难觅,要珍惜;人生在孤单中不断追寻有请的温暖。
[伯牙认为世上再无知音,越发显得心情之悲。他以极端的行为——绝弦来谢知音。课文学到此,似乎可以结束,可当时的伯牙还悲痛万分,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与琴师进行对话,在对话中明白要珍惜情感,要学会面对生活。]
四、回味绝弦,升华情感 1.子期去了,但他和伯牙之间的故事却千古流传!学生配乐读课文。 2.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乐曲:《高山流水》,请大家欣赏。 3. 同学们,“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伯牙的知音走了,但我们还应珍惜自己身边的纯真友情,牢记《伯牙绝弦》的故事,伴着动人的《高山流水》,一起背诵课文。
[“伯牙绝弦谢知音” 已成为千古绝唱,但同学们在欣赏《高山流水》之余,应懂得珍惜身边的情感,最后以诵读课文结课。]
五、课后拓展延伸
1.收集体现纯真友情的名言警句。
2.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收在《警世通言》中,请同学课后阅读。
[一堂课的结束,它应该是课余拓展延伸的开始,同学们在收集关于友情的名言中,在阅读《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中,对“知音”的领悟,对文章内涵的把握将更进一步。]
板书:
伯 牙 绝 弦
知 音
伯牙 ————————— 子期
[文章围绕“知音”二字记叙了伯牙遇知音之喜,别知音之痛的情节,本板书抓“知音”这一重要线索而展开,简洁明了,但文章的重点尽收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