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B >> 伯牙绝弦 >> 正文

 

伯牙绝弦课例案例

伯牙绝弦
 
 


一、设计意图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每读此文总会被两人的心意相通而感动,更被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的真挚友情所震撼。学习这篇文言文旨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的同时,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音乐艺术的美好。

三、课时安排

第2课时

四、课前准备:

阅读冯梦龙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下载《高山流水》的音乐,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课前谈话
1.同学们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友情方面的诗句,谁来说说?

2.是呀,这些诗句都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的真挚情谊,让我们一起来赞颂这份纯真的友谊吧!

出示: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六、教学流程:

(一)相遇相知

1.初解知音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中提到的两位人物分别是——(生读:伯牙  子期)

师:这两位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再细细地读读课文,把伯牙和子期的关系读成课文中的一个词,行吗?

师:你认为是哪个词?(板书:知音)

师:什么是知音?朋友就是知音吗?(和自己心意相通的人,了解自己的人)

师:你们了解这一对知音的身份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冯梦龙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中对两人所做的介绍。

出示:

那俞伯牙身虽楚人,官星却落于晋国,仕至上大夫之位。

(子期)头戴箬笠,身披衣,手持尖担,腰插板斧,脚踏芒鞋。

师:伯牙是上大夫,在春秋时期相当于丞相,而子期只是一个靠打柴为生的樵夫,这样两个身份、地位相去甚远的人,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指名答(音乐)

师:在音乐方面,伯牙擅长的是—(鼓琴),钟子期擅长的是—(听)

师:课文的哪句话就是这个意思?

(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句中的两个善都是表示——(生:擅长)。

师:伯牙和钟子期擅长琴的不同方面,谁能通过读来告诉大家?(突出鼓、听)

师:对于音乐的共同爱好,是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正所谓千里知音一线牵,齐读句子。

2.读懂知音

(1)想象

师:从哪里看出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划下来。

师: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指名答,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这两个句子中,哪些部分是子期听了伯牙那优美的音乐后产生的联想?请你读一读,找一找。

交流

①学习“峨峨兮若泰山”

师: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曰:--(读)

师:峨峨的泰山是怎样的泰山?

指名答:(巍峨、雄伟、崇山峻岭、突峰兀石、悬崖峭壁)

根据回答练读(峨峨   兮)

师:泰山被人们称为五岳之尊,你看,放眼望去这茫茫一片是--(云海)。让我们透过这段文字一起来欣赏泰山的雄奇。

出示:

    这边看,远山连绵不断,像一条长龙飞向天边;那边看,峰峦起伏,犹如波涛翻滚,巨浪排空;近处的山一片浓绿,远处的山一片苍翠;抬头仰望,茫茫苍天,雄鹰在我们头上盘旋;俯视山下,怪石嶙峋,万丈深渊。这奇、美、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绝伦的图。泰山显得更加壮丽,更加富有魅力,令人不禁深深赞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自由读)

师引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泰山而小天下,句中哪个词就是这个意思?

师:让我们把对泰山的独特感受带到句子中,读好这句话。

生练读

师:谁来赞叹?(善哉)

师:我们一起来赞叹(齐读句子)

②学习“洋洋兮若江河”

师: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曰:--(出示句子,齐读)

师:洋洋的江河是怎样的?

指名答(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澜壮阔、风急浪高 ……)

师引背古诗:这洋洋的琴声中所传递的可能是滚滚黄河---

师引背:这洋洋的琴声中所传递的可能是滔滔长江——

师:这洋洋的琴声中所传递的还可能是什么?

指名说,读出这种气势

师:这洋洋的琴声中包含了太多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来吟诵。

出示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难怪子期听到如此传神的琴声会脱口而出——(生读)

会满心赞叹——(生读)

(2)拓展练习

师:是什么让子期产生了如此丰富的联想呢?

指名答,(师引: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流水,子期曰:)

师:哪个字是想的意思?

师:伯牙是晋国的大乐师,还会想到什么?(指名说)

师:子期又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呢?请你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

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志在明月,钟子期曰:“(                         )!”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志在(        ),钟子期曰:“(               )!”

生练习

指名交流

师:是呀,同学们,伯牙善鼓,子期善听,当伯牙所念泰山,钟子期必得——当伯牙所念流水,钟子期必得——当伯牙所念杨柳,钟子期必得——当伯牙所念雨雪,钟子期必得——

师:这就是 -----出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朗读:所念  必得)

(3)感悟情操

师:卢梭说音乐家的艺术不在于直接描绘形象,艾涅斯库说音乐是一种语言,它能确切地反映个人和人民的精神品质。

出示:

音乐家的艺术不在于直接描绘形象,而在于把心灵置于这些对象能够在心灵里创造的情绪中去。—— 卢梭

音乐是一种语言,它能确切地反映个人和人民的精神品质。——艾涅斯库

让我们来读读《高山流水》这段乐曲的创作背景,相信你们会对伯牙的音乐会有更深的认识。

出示:

伯牙学琴三年,虽技巧娴熟,但缺少神韵。于是,老师成连把他送到东海蓬莱山。伯牙独自在岛上,每日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啁啾的鸟语,这些景象使他突然觉得自己的心胸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情操像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之中,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师读

师:读了高山流水的创作背景,你除了体会到伯牙那高超的弹琴技巧之外,还体会到什么?

师:还有他那宽广的胸襟,高远的志向,一切都随琴声而传出。可是,在诸侯大夫中,在宫廷乐师中,有人能听懂他的峨峨高山吗?有人能听懂他的洋洋流水吗?他们在听了伯牙的琴声后只会说什么?

师:听到这些不着边际的赞美,那时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渴望什么?他一定忍不住在心里无数次地发出呼唤,他呼唤什么?孤独的伯牙呀,他的琴声只有子期才能读懂,才会发出这样的赞叹——读句子

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一个所念,一个所得,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就是伯牙子期成为知音的境界。让我们把这奇丽的面留在脑海里,男生读伯牙部分,女生读子期部分。

师:据记载,当年的伯牙焚一炉香,席地坐于瑶琴之前,弹得忘情投入。现在就让我们当一回子期,用心来聆听伯牙的琴声吧!(聆听《高山流水》)

二、痛失知音

   师:据记载,这次相遇,伯牙子期洒泪惜别,相约第二年的8月16再相会,夏去秋来,当伯牙赶到楚国,万万没想到,子期因病去世。

出示句子读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子期死后,伯牙怎么说?怎么做?

伯牙为什么认为世上再无知音?

师:是呀,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再也没有人赞他——

        当伯牙鼓琴,志在流水,再也没有人赞他——

师:此时的伯牙,又是什么心情?(两个字,四个字)

师:据记载,伯牙知道子期的死讯后,五内崩裂,泪如泉涌,他在墓前这样哀悼子期:

出示:

    伯牙整衣下拜,放声大哭。又将瑶琴取来,放于祭石台上,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哀悼。弹罢,伯牙取出佩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珍抛残,金徽零乱。伯牙道: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自由,指名读

师:我们来看他破琴绝弦时的一系列动作,读,

师:透过绝弦时的动作,伯牙在向世人宣告些什么?

在他看来,读诗

他绝的是弦,不绝的是什么?

    师:伯牙绝弦谢知音,这是世上绝无仅有的友情,琴断音绝是伯牙看待知音的意义,谁来读(心痛)

出示: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子期一走,伯牙对谁弹——(生读)   

   子期一走,伯牙再无知音——(生读)

三、回味絶弦

师:正是这震撼人心的痛,才演绎出这凄美动人的“伯牙绝弦”。“伯牙绝弦”的故事成为中华民族交友的千古楷模,“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让我们在这曲《高山流水》中再次体会伯牙、子期的深情,再一次诵读全文。(生读)

板书:                        伯牙絶弦

伯牙      知  音      子期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伯牙绝弦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伯牙绝弦课例案例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说课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2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同步备课教案伯…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之一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
    《伯牙绝弦》教后反思
    翻译文言文: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的资料
    伯牙绝弦原文
    《伯牙绝弦》说课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及评析
    [说课稿]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3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4
    协作备课—伯牙绝弦
    课堂实录《伯牙绝弦》
    【教材解读】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教学过程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伯牙绝弦》全文的意思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2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
    【古诗文今译】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说课材料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与评析
    评《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原文解释
    《伯牙绝弦》教学预设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说课稿
    《伯牙绝弦》实录
    特级教师闫学《伯牙绝弦》赏析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的译文
    第四届新秀杯参赛课堂实录《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片段赏析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  相关文章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 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 教学设计
    浅谈创新教育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苏教版)
    《伯牙绝弦》 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一)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童话课堂,神奇魔力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神奇的“圣诞树”
    济南的冬天教案(苏教版)
    《雨点儿》第二课时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片段赏析2
    《伯牙绝弦》教学流程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My friends 教学设计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
    《猜词游戏》作文教案
    《安徒生童话》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
    小数的初步认识
    图形的旋转
    找规律
    夏教学设计(苏教版)
    《伯牙绝弦》 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谈
    《伯牙绝弦》 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 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计划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2
    夏教案(苏教版)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