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课堂实录
深圳市育才舒蔓艺术学校 唐正茂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第十一册《伯牙绝弦》原文:)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课堂实录描述】
师:同学们,平时接触过一些文言文课文,能否给大家诵读一些?
(学生背一小段文言文课文)
师:背得真好。大家在读的时候,对文言文有什么感受?
生1:难懂。生2:有趣。生3:精炼。……
师:看来,每个人学习文言文都有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再一次接触文言文,相信大家会越来越喜欢。 在学习之前,请大家随着一段优美的音乐,听老师讲一个动人的故事。(教师配乐述说)
师:这个故事千古传诵,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25课《伯牙绝弦》。
师: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师:读通顺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生1:读课文。( 师评: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就读得这么好。)
生 2:读课文。 (师评:真好,我最喜欢她读的两个地方。第一个地方是“峨峨……”,第二个“必得之”。)
生:一起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师:我们放慢节奏再读一遍。
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生:伯牙再也不弹琴了。
师:真会读书。能够说出字表达的意思。
师:“绝”是什么意思?
生:决断。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后面的注释。
师:联系上下文,看后面的注释,这是学习古文的好方法。
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生;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师:默读课文,借助注释,谁能说说这5句文言文的意思。(自由发言)
师: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生1: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喜欢弹琴,钟子期很喜欢听。
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生:4次。
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生1:啊! 生2:好啊!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生1:真棒啊! 生2:了不起! 生3:真厉害!……
师:由此可以看出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其他同学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理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
师:这位同学理解的真好,我要忍不住对你说“善哉”。
生2: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弹出什么。
生3:我读懂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师:你们又从哪里看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生:伯牙善鼓,钟子期善听。
师:伯牙是个富有表现力的音乐家,他除了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他的琴声里还会表现什么景物呢?
生1:有清风;生2:有明月;生3:有白云;生4:有雷声;……)
师:这些景物,如果像课文中一样,用叠词来形容,怎么形容?如“洋洋的江河”。
假如你变成了善听的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的时候,你怎么赞美他?
生1: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师:伯牙鼓琴,志在春雨——
生2:钟子期曰:“善哉,沙沙兮若春雨!”
师:伯牙鼓琴,志在雷鸣——
生3:钟子期曰:“善哉,隆隆兮若雷鸣!”
师:伯牙鼓琴,志在欢笑——
生4:钟子期曰:“善哉,爽爽兮若欢笑!”
……
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
生答:知音。
师:真正的知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生: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
生:表面的。 肤浅的。
师: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 (学生自由说)
师:当他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
生1:失望。 生2:寂寞。 生3 :忧虑。 生4:渴望。……
师: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
生1:快乐。 生2:激动。 :生3:充满希望。 生4:欣慰。……
师: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
生1:我认为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
生2;他们是人生的知音。
生3;他们还是生命的知音。
生4:他们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
师;真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知音,真是太少了,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生齐读课文前4句)
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不幸的是,子期得病而死,伯牙——
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伯牙为什么认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
生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
生2:因为他们之间就像亲人一样。
师:是啊,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再也没有人赞他——生齐读:善哉,峨哦兮若泰山。师:志在流水,再也没有人赞他——生齐读: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师:他在断绝琴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
生1:断了他的前程。 生2:断了他的心弦。 生3:断了他的希望。……
师:伯牙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段话。
生:朗读全文。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安慰他、赞美他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学生动笔写感受。)
生1:伯牙,我同情你,你一定很寂寞,振作起来,你一定能找到新的知音。
生2:知音子期,你怎么舍得舍我而去!今日送你,没有什么能表我心,就此破琴绝弦,就当用琴和琴声送你,好似一路有我相伴吧,一路走好!
……
师:写得真好,你们都是伯牙的知音啊!听了你们的见解,老师也忍不住在想, “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还根据这个故编写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
播放《高山流水》音乐,全班学生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
伯牙 善鼓琴 所念 绝弦
(知音)
钟子期 善听 必得之 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