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胆置疑,在物理理论规律导出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跃入主动研究状态
没有怀疑,没有独立思考,就没有研究可言,就仅仅是学习而已。在物理理论规律导出的过程中,应该提高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使其从被动学习状态跃入主动研究状态。
物理理论规律的导出通常采用实验归纳法或理论分析法。然而教材上或教师所采用的规律导出的方法,未必就是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最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怀疑,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和做法。
例如,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教学时,为了增加教学效果,根据教材中的彩色闪光照片复制一张投影片,进行投影放大,却遇到学生的质疑。不少学生认为这不是闪光照片,有的学生还大声询问:投影片数据是否进行了加工?为此,我充分肯定了学生敢于怀疑的精神,然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数据,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并测出g值接近9.8m/s2,从而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4、引导学生站在更高层次总结物理规律间的相互联系,以便更深入的理解物理规律;提醒同学注意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
有些物理规律之间是存在着相互关系的。以牛顿第一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为例,两个定律是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一定律是说物体不受外力时做什么运动,第二定律是说物体受力作用时做什么运动。第一定律是第二定律的基础,没有第一定律,就不会有第二定律。虽然第一定律可以看成是第二定律的特例,但不能去掉第一定律。
物理规律往往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立或推导出来的,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超越这个范围,物理规律则不成立,有时甚至会得出错误结论。这一点往往易被学生忽视,他们一遇到具体问题,就乱套乱用物理规律,或者盲目外推,得出错误结论。因此,在物理规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使他们能够正确使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引入开卷考试,正确评价学生研究能力
考试是评价物理规律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科学的考试方法不仅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具有很强的反馈功能。考试包括三部分内容:
(1)闭卷考试 闭卷考试着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
(2)开卷考试 开卷考试是采用撰写物理小论文进行考试,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考查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实验操作考试 实验操作考试部分着重考查学生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小实验等方面的实验技能。
通过综合性的考试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开卷考试更能够体现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实践经验基础上,研究出一套在物理规律课教学中进行课内探究性教学模式,即置疑— 实验(推导;回顾)— 总结 — 运用 — 联系 — 评价: 1、设难置疑:一开始,教师即通过创设情景和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置疑,唤起同学们的怀疑精神,激起探究知识的热情。
2 、设计探究实验、理论推导:置疑之后,顺势引导学生探究的热情,让学生大胆猜想,并在老师的帮助下自主设计实验以验证猜想,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发现物理规律,或运用已有知识进行理论推导。如用实验方法研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时,教师提问: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怎样研究?我们曾经研究过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怎样把当前问题转化为我们解决了的类型?回顾历史:物理大师们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创造思路的熏陶,是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良好营养。在上一节课结束前告诉大家本节课所要研究的物理规律,建议同学们在课外事先研究该物理规律的发现历史。本节课中请同学自愿上台向大家讲述该物理规律的发现历史,及自己的研究心得。
3、总结规律:探究实验、理论推导或回顾历史之后,让学生总结出物理规律的内容,表达式。
4、运用规律:引导学生自己找出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总结典型模型,发掘应用技巧。
5、探究规律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站在更高层次总结物理规律间的相互联系,可作为课外探究性学习课题,在复习课中由同学汇报研究成果。例如,力与运动的关系、动量关系、能量关系是力学的核心内容,也是解决力学问题的三条思路和方法,可以动员同学们自主研究这三种关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实践表明,研究之后,同学们对力学有了整体的认识,也总结出了三种解题思路所适用的模型。
6 、改变评价方式:论文、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占总成绩的20%左右。
采用课内探究性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同时逐步认识到物理教学中开展课内探究性教学要“适时、适量、适当”。探究性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完整地体到学习的全过程,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也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采用“探究”的方式,也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采用“探究性”教学方式,开展“探究性教学”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量、适当地进行,同时注意与其他教学方式的整合,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任长松 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 《教育理论与实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