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八年下学期第一课《藤野先生》(新课标人教社版本必修)

韩愈写的古代杂文《马说》,看看作者对于千里马的现实命运又有怎样的评说。
二、初步感知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
三、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昌黎先生集》。韩愈其人有杰出的才华,可他的政途却多坎坷。请看下表
时间原因结局
贞元11~16年求仕不得志    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感叹
贞元19年上书言京畿百姓穷困,请求缓征徭役,租税被贬为阳山令
元和14年韩愈上著名的《谏迎佛骨表》力谏几招杀身之祸,后经友人鼎力营救,被贬为潮州刺史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
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如果学生中有知道这个故事的,可由学生讲,加以表扬。


本文教学,读是根本。

前面一部分可由学生查找资料完成。




表格部分为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活动形式
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跟《马说》同期的作品还有《龙说》(即《杂说一》)。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
四、文体了解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五、基础知识学习
(一)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句意:才能和特长不能表现出来。
2.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句意: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3.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句意:真的没有马吗?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句意:喂马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喂养它。
(二)一词多义
1. 
2. 
3. 
4. 
5. 

教师念读完成,为理解课文作准备,同时也增加学生的视野。





学生查资料可完成。








文言文的字词比较多,而且也很重要,所以在这一部分要多花些时间,不要做样子。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活动形式
6. 
(三)古今异义:
1. 
2.  
3. 
(四)词类活用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辱没。 
2.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吃尽。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活用作动词,行千里。
4.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活用作动词,鞭打,驱使。
5.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五)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1.倒装句:
①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千里”是中心词“马”的后置定语。译:千里的马。)
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于”相当于“在”,“于奴隶人之手”是介词结构的后置。译:只好屈辱在低*的人的手里。) 
2.重点句子翻译: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鞭策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哪里,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六)文意学习
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共同商议解决。
2.教师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读出文章的语气和重音,特别强调要读出层次。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本文理解算简单,可查资料完成。












读——理解——再读——再理解。
布置作业完成相应的资料部分。
板书设计本节课无固定板书,以学习字词为主。
教学后记
课题马 说课型自学•点拨
课时两课时(2)授课喻安君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巩固掌握上课时学习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2.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情感与价值目标4.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重点目标2、3难点目标2、3
教学准备思考课文的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活动形式
一、夯实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祇(    )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     )死于槽枥之间
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其真无马邪(     )? 
2.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之不能尽其才(    )
(2)执策而临之(     )        策之不以其道(    )
(3)其真无马也(    )         其真不知马也(    )
    答案略。
二、文意点拨:
(一)整体感知
学生齐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人才。
    2.伯乐指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识人才的人。
3.归纳:本文就是通过千里马和伯乐,隐喻人才和识人才的人的。
(二)分部探究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概括本段内容。
(2)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
明确:
(1)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
(2)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有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




教师提问完成。







这些问题不是很难,随问随答。






抽生朗读

学生讨论,然后订正。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活动形式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概括本段内容。
(2)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
明确:
(1)无识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
(2)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正是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概括本段内容。
(2)“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3)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
(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明确:
(1)妄言无千里马者,恰是不识千里马者。
(2)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3)前两个“之”,代词,指千里马,分别作动词“策”(驱使)、“食”(喂)的宾语。第三个“之”却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如同我们在第一册中读到的“久之”的“之”一样。(见蒲松龄的《狼》)这里“鸣”是(马)鸣,而不是鸣(马)。这样用使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富于变化。
(4)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三)深层探究
1.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八年下学期第一课《藤野先生》(新课标人教社版本必修),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失街亭》
    《雨巷》教学设计及反思2
    《大小猫洞》学案设计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全集
    《谈中国诗》学案
    《唐诗宋词》第4单元宋词赏析
    《唐诗宋词》第三单元赏析
    《滕王阁序》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新课…
    《藤野先生》课堂教学案例(新课标人教…
    《天狗》课堂教学案例(北京新课程改革…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及反思(新课…
    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
    《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教案
    2006年中心小学初等与学前教育工作计…
    《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8
    《三峡》课堂教学案例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教学参考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教学参考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备课笔记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备课笔记
    《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 教案
    《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9
    《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教案范例之一
    《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7
    作文指导课一(新课标人教社版本必修)
    北方教学设计及反思(新课标苏教社版本…
    神奇的极光(新课标人教社版本必修)
    《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教学…
    小学举行交通安全主题教育活动
    小学认真抓好安全常规教育工作
    中心小学关于开展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
    小学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的…
    镇各村籍在小学就读学生花名册
    盐城一中高中一作文辅导材料(一)(新…
    《小石潭记》(新课标人教社版本必修)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对对子(鲁人版七年级选修)
    《人生寓言》的教学设计及反思设计
    《日》《月》课堂教学案例(新课标人教…
    《日出》(新课程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三峡》简案
    《三峡》简案
    《三峡》教学设计及反思
    《雨巷》教学设计及反思6
    《雨巷》教学设计及反思5
    2010年春小学教研工作工作总结
    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教学设计及反思(新…
    胡同文化(新课标人教社版本高中一必修…
    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阅读(新课标人教社…
    巩乃斯的马(粤教版高中一必修)
    《泪珠与珍珠》课堂教学案例(新课标人…
    《散步》教学设计及反思
    满分作文是怎样“炼”成的——拟题篇…
    小学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初见成效
    市2009-2010学年度教研工作工作总结
    第一小学2010年春季教研工作工作总结
    中心小学 2010年秋季学校工作工作总结
    第一小学2011年上半年学校工作工作总…
    中心小学2011年春季学校工作工作总结
    江南的冬景(新课标苏教社版本必修)
    秋声赋(新课标苏教社版本高中一必修)
    关于做好《市中心小学教职工绩效考核…
    《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
    《师说》教学设计及反思
    《师说》教学设计及反思1
    《师说》教学设计及反思2
    《师说》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
    《师说》说课稿
    《诗歌三首》《一条大河》(七年级必修…
    《诗经.卫风.氓》(新课标人教社版本高…
    教师调课情况审批表
    中心小学(幼儿园)不带管制刀具来校…
    中心小学(幼儿园)学生缺勤情况登记…
    关于做好2010年节假日、双休日值班安…
    关于在全镇开展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检…
    感恩话题作文教学设计及反思(新课标苏…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设计及反思2
    季氏将伐颛臾教学设计及反思(新课标苏…
    荒岛余生(新课标人教社版本必修)
    荒岛余生(新课标人教社版本必修)
    马说(新课标人教社版本八年级必修)
    准确鲜明生动(粤教版高中三必修)
    中心小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中心小学关于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年”…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设计及反思1
    外来人员来访登记表、外来车辆来访登…
    《瘦石画苏武牧羊图》课堂教学案例北…
    《书愤》第二课时
    《蜀道难》教学实录
    《说真话,抒真情》作文教学设计及反…
    二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教学的构想
    话题作文的立意创新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
    《守财奴》教学设计及反思4节
    中心小学学校管理效益评估办法
    中心小学“学科带头人”评选办法
    中心小学“教学能手”评选办法
    [工作报告] 党、政、工共建“教工之家…
    《雨巷》说课稿1
    《雨巷》课堂实录1
    《甜甜的泥土》课堂教学案例
    关于2005年镇人大对我单位民主评议中…
    中心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家长评价表
    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
    教学资料的有关说明
    《家乡的变化》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
    “形象纲要练习化教学法”
    一字毁千军
    关于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讨论中心小学高…
    作文教案:写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
    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园地五“习作”…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有关规定(修…
    《名人的故事》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关于做好2008年度小学高级教师职务聘…
    模块1 培训准备
    《不倒翁的探秘》
    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行政机关收集的证据拿来就能用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融合…
    鸟类知识简介
    <<办小报 迎国庆>>教学设计
    【练习题】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