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题分析
本次试卷立足教材、关注过程、题量适当、难度适宜。试题设计了闯关的形式,既符合“课标”精神,又全面客观地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测试学生的拼音、识字与写字、理解、分析综合和表达应用等能力。它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为准则,以现行教材的教学内容为范围,做到“三重”: ⑴重基础,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⑵重能力,包括语文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⑶重创新,即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题目类型较新颖,能贴进学生生活其涵盖的内容及各题的分值如下:
第一关:想一想、写一写(41分)
一、把字写得很清楚,很端正,很漂亮。(5分)
二、分清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12分)
三、看拼音写词语。(16分)
四、加一笔成新字。(8分)
第二关:找一找、填一填(19分)
五、选字填空。(8分)
六、把意思相反的字连一连。(3分)
七、选择语气词。(6分)
第三关:读一读、连一连(26分)
八、我会连词语。(12分)
九、我会连诗句。(8分)
十、我会根据课文内容连一连。(6分)
第四关:读一读、做一做(14分)
阅读题中涉及的内容有:⑴ 谁 会 干什么 如(喜鹊会捉树叶上的虫子。)⑵( )的( ) 如(高明的医生)⑶数量词的搭配 如(一条虫子)
二、检测结果分析
本次检测参与人数57人,其中最高成绩为100分,最低成绩为31分。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原因有客观的,但我们必须立足于教学这一根本,来分析主观原因,找到差距,并进行科学理性的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三、聚焦问题
☆总体情况
从总体来说,学生的答题水平和能力比其中检测有明显提高,得分率高的题目有:“读拼音写词语”、“我会连词语”、“我会连诗句”、“我会根据课文内容连一连”等。积累运用部分学生基础扎实,能力增强,自主理解和体验,个性化的答题成为可喜的亮点,也体现出我们在试卷评价过程的新课改精神。
☆典型错题分析
第二题:区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第三题:读音节、写词语。考查的是学生认读音节,书写词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生大多在田字格中书写较为规范,正确率较高。可其中的木耳这个词,很多学生都与耳目相混淆;上身这个词不是要求要书写的,应该是上升。
第五题:选择合适的字填空。选择同音字或近音字,考查学生辨析字音,并准确运用的能力。这一题,学生失分很大,第一是 “进、近”、“生、身”“ 到、道” “里、礼”这四组字是一类字,学生没有很好地学习区分和应用;第二,问题主要集中在“进”和“近”的区分上。由此可见,学生在对此类词语的区别应用中存在困难,需要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品读、辨析。
第七题:选择合适的语气词。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语感及分辨语气词的能力。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对“吧”和“吗”的区分,以及不理解标点符号和语气词的搭配。
☆检测启示
从检测结果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问题。大家知道新课改理念倡导我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给我们执教者留有很大的再创造空间,我们在平日的教学中应该以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为目标,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以教材为依托,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力求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触类旁通建构式的学习,而非简单相加累积式的学习。另外还应帮助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引导他们多读书,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提高能力。
四、采取措施
抓拼音
在以后的教学中抓拼音,争取每个学生都能认读拼音宝宝,能区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抓识字
在课堂教学中,讲究生字教学的方法,采用各种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记忆生字。例如:猜谜语、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在课后,要多抽出时间来巩固生字,创设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识字,拓展识字的途径,让学生多识字,多阅读。
抓阅读
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阅读氛围,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潜心读书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发现。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读书,多看书,并和学生及家长一起讨论,让学生在一番议论、评价中,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提高表达和评价能力。另外还要加强学生普通话的训练,从一年级开始就注重普通话的标准训练。
抓口语交际
力求多形式、多角度地创设交际的情境,鼓励学生人人开口,调动学生参与交流的热情,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体验中敢于、乐于与人交际,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对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与生、师与师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表达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