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 校本课程开发与使用工作总结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中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我校的校本教材开发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结合我校整体建设与发展目标,探索农村环境下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途径。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突破口,逐步把我校建成办学上的高标准、教学上的高效益、管理上的高效率、特长上的高质量、社会上的高信誉为标志的特色学校,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一、建立了校本开发与使用领导机构。 为了使校本教材开发与使用进一步规范化、系列化,加强开发与使用管理,我校成立了校本课程专家指导小组和领导工作小组。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使用专家指导小组 组长:刘谦臣(县教研室主任) 成员:王聿松、姜正亮、沈倩、徐晓静(县教研员) (2)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使用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李德强(校长),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者和负责者,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梁培斌(副校长),负责组织实施校长及领导小组的决策,指导、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检查。主管校本课程的教师培训工作和相关问题的具体研究。 成员:刘军吉、徐节田、殷学亮、顾彬、谢勇、程明新、仲健(完小教导主任),主要负责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 刘永飞(档案管理员),主管校本课程的档案管理工作。 二、做好校本教材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 1、学习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意见和理论材料。 2、开展“校本课程之我见”,“校本课程纲要制定”等培训交流活动。 3、在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上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的调查访问和资料整理。 4、制定《课程实施制度》及《课程实施的管理制度》。 5、在调查访谈的基础上确定校本课程主题。 6、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论证。 三、确定好各年级校本课程目标。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那么,在现代化教育的今天搞生活教育究竟有什么现实意义呢?陶先生说过: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生活的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另外,根据社会环境因素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我校所确立的《小学生健康人格心理的培养》被列为省级课题。依据此课题的实施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我校确立了《走近生活》这一校本课程主题。 《走近生活》这一校本课程的主旨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指导学生积极展开在家庭、社会中的体验性活动;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积极地同当地社会上的人才、设施、活动联系,展开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美好的生活需要勤劳和智慧去创造,同时培养学生基本的生活自理、自立、自信、自强、自护、交往协作能力,并帮助学生形成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从而形成从自己的身边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技能,使学生的人格、情感、审美、行为等发展达到统一,为学科课程的顺利实施起到有力的铺垫与补充。 根据这一目标,我们将这一校本课程的开发分为六个单元,即“跨进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深入生活、美化生活、珍爱生活”,并分六个年级予以实施。 一年级校本课程总目标:《跨进生活》为《走近生活》系列教材中的一年级部分。对我镇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交通安全、居家安全是一个重要话题,本教材第一单元重点进行了礼仪教育,意在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第二单元意在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第三单元从学做简单家务活和认识工具开始,指导学生认识自然,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欣赏自我、认识家乡是儿童形成积极人生态度的必要条件,第四单元从认识自我,了解周边环境及家乡特点说起,为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了解基本的生活常识打下了基础。小学一年级是儿童接受学校系统教育的开始,对学生来说,尤需补上第一课,故本册教材定名为“跨进生活”。 二年级校本课程总目标:本年级校本课程的主题是了解生活,主要引导学生联系家庭、社会、学校和现实,获得亲自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体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服务。旨在通过观察调查,认识周围生活中的人、事、物,初步认识到美好的生活是靠人们共同创造的;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熟悉的环境、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并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参加社会调查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创造者的热爱之情。 三年级校本课程总体目标:根据新课程改革实施纲要中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结合我镇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校把三年级校本课程目标设定为: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小窍门,并在他人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丰富、自主的探究活动,进行尝试;培养学生的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活动中以及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中得到提高;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学生亲自参与活动,去体验生活,养成对社会、对他人的关爱及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年级校本课程总体目标:了解家乡的企业发展情况,探究工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了解工人、农民生产劳动情况;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认识到人类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等问题;学习并掌握一些劳动技能,让学生体验到劳动能创造生活,劳动能美化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了解自然、认识自然,让学生在了解自然的过程中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感受家乡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了解家乡的致富人物为家乡的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五年级校本课程总体目标:本年级校本教材的总目标是美化生活,通过本年级组学习,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从而创造美的生活,创造美的环境,根据这一目标,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学习:家乡的名胜古迹,家乡的名人故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向英雄学习的情感;学生设计家乡,让学生了解家乡环保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美化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对校园进行设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审美能力,让学生树立创造美的意识,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学生亲历生活,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劳动能力,让学生从小热爱生活,热爱劳动。 六年级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在创造和实践的过程中体验美好生活是来之不易的,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珍爱;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干预生活的能力,通过学生的亲自调查,让学生明白人们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从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学写公益广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节约能源意识;明白生命的意义及个人生命的价值,学会应对自己心理和生理的种种变化,正确处理与异性之间的交往,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在面对挫折时会理智的分析、积极对待,逐步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四、加强了校本教材开发的师资培训。 我们对参加校本教材开发的教师加强了理论培训,根据校本教材的特点对教师进行共识性培训与专业知识培训,让教师明确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目的、方法、步骤、形式、内容等。 五、认真组织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 首先,我们要求每个编写组撰写好课程纲要,报学校领导小组审批。课程纲要要阐明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课程目标:必须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重点突出,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每个组在课程纲要的基础上,对教材编写的格式等进行讨论、统一,然后分工拿出初稿,再由组长审核提出修改意见,返回给教师修改。完成修改后由领导小组进行二审,再次提出修改意见,返回各组再次修改,最后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后定稿付印。 六、确立实施校本课程的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都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他们的健康发展出发;做到“教学做合一”。在“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下,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主体化、情境化、生活化”模式。陶先生说:“教学做合一包括三方面:一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二是对事说是做,对事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教育不只教人学,就是教人学做事。无论那方面‘做’都成了学的中心,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要想做得好,就须在劳力上劳心,以收手脑相长之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让学生真正体验生活、经历生活,培养学生学会生活的本领,让学生提高生存竞争的综合能力 ,使课堂教学成为有可持续发展之生命力。 2、保证学校各类课程的比例均衡,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作用; 3、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可能地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4、在鼓励教师及有关人员创造性地开发课程的同时,加强教学和教材的规范管理; 5、学校及相关人员形成课程权力分享、责任分担的观念,明确各自的角色地位和相应职责; 6、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注意发挥家长和社区资源的作用; 7、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报送上级有关部门审议。 8、随时总结,做好实施过程的分析和管理,提炼实验成果。 七、加强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人员职责 (1)校长是校本课程的主要决定者和责任者,业务副校长、教导处、大队部成员承担校本课程的日常管理工作。 (2)教师尤其是校本课程指导教师是课程实施与开发的主要力量,对课程的有效实施、学生的质量评定具有专业自主权。 2、组织保障 (1) 形成组织管理系统,构建了由校长室牵头、教导处考核、各小学落实的组织管理体系,确保校本课程落实到位。学校校务委员会是校本课程的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学校学年、学期课程实施方案及配套制度,协调校内各处(室)以及教研组的各项工作。 (2) 教导处是校本课程管理的专门机构,负责执行、督导、评估学校课程执行情况;建立和课程实施的有关的规章制度,对课程实施全过程的每个环节提出工作任务和质量要求。如:校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师教学设计、学生活动记录、活动评价等。教研组要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各项业务工作。 (3) 安排课时,保证校本课程的学习时间。 我校在课程计划上大胆创新,1~6年级每周均安排1个课时,保证有充足时间进行校本课程学习活动。 (4) 每个学期选派骨干教师外出考察学习,提高师资水平。定期请教科室专家到校指导,推进校本课程进程。 3、管理制度 学校建立课程审议制度、校内课程评价制度、校内课程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及相关激励制度等,制订教学管理条例,各类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学校负责人要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 八、加强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的评价研究。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一是学生喜爱和实际接受的效果; 二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 三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对学生的评价。 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 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 三是学习的成果。 九、校本教材开发与使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我校开发的校本教材《走近生活》,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生活性、可操作性。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了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学生使用校本教材,得到了生动、活泼、主动、创造性地发展,提高了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走近生活》这一校本教材及其开发方案已代表我市参加全省评比。 我校将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管理,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以此促进我校新课程的改革,使我校素质教育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厉庄镇中心小学 2005年1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