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K >> kong >> 孔子 >> 正文

 

略谈孔子的乐道

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他也表扬子路能够衣裳褴褛而无愧色于富人面前。而对那些留恋于物质享受的人,即使他们有远大的志向,孔子对他们也是诎之以鼻,他说:“大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

那么孔子爱不爱惜自己的名声呢?答案是肯定的。孔子常常以君子甚至圣人为自我的标准,他常常告诉弟子们什么是君子所为,什么是小人所为;告戒他们要为君子儒,勿为小人儒。但这些都是在内心的德行上要求自己,却不是留恋于外在的名声,而且孔子确以超然于名声之外。当达巷党人说孔子真伟大啊,知识渊博却不刻意追求名声。孔子答道:“吾何执?执御乎,执射呼?吾执御矣。”(《子罕》)古代六艺之中粗俗者莫过于御、射,而驾车又比射箭更加粗俗,孔子却对此一笑而已。而对于虚假的名声,孔子更是不屑一顾。一次孔子大病,子路在用人的时候估计讲排场过火了,超过了孔子本应有的礼数,孔子便批评子路说:“吾谁欺?欺天呼!”(《子罕》)可见孔子对子路的行为是很不满意的。对于那些急于成名的人,孔子也是持反对的态度的。阙党的一个童子,估计自恃甚高,给人感觉很有气魄,而孔子却留意了这个童子的行为,他说:“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宪问》)对于这些不懂礼节而急于成名的人,孔子认为只是在乎他们的名声,而并不是追究实质上的进步。

我们讲超脱,并不是舍弃,更不是要做个故做威仪的假道学老儒。名与利,富与贵,原本就不是什么坏东西,它做为人的一种欲望,或者人们追究积极向上的动力,即便是孔子也只是“罕言利”而不是不言利,退万步而言“无小人何以养君子?”我们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里,对于人类社会而言,是由各种各样、纵横交错的社会关系所构成的,而这些社会关系的之间又渗透和背负着各样的欲望、动机、责任等。因此,即便是以肱为枕,望天上浮云游荡的“孔颜之乐”是如此的令人向往,但我们不是、也不能要求人人都如孔子,都可以有超脱的精神,只要不过于沉溺于名利富贵,不为自我的一些利益名声而不则手段,也就是了。再形上的乐道也不能脱离现实的生活。

三  乐道极处便是仁

一般学术上认为孔子的思想是以仁为核心的。单单是在《论语》中便有一百多处论及到仁,孔子也从各个方面去讲述仁的思想。于孔子而言,其所要塑造的世界是个仁的世界,以仁为核心,然后推及而开,处处无不仁,时时无不仁。孔子可能想从根本上塑造人的心灵。仁字与人字同音,从字的结构上把仁拆开便是两个人。而从仁的意思上,单就《论语》而言至少有两个用处。第一个是用来形容人,孔子一部分人称为仁者,如“仁者爱人”等,大体上可以解释为有仁爱的人。第二个仁也做为一种人所追求的目标,如“苟志于仁”等,大体上可以看做是一种本体的思想。也就是说,这里至少有两个层面,首先仁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次是于世界而言,仁的地位先验的超出了物质范畴,也就是说,世界的万事万物无不包含着仁,即使是世界的形成过程中,仁早就在其中了,甚至是起着指挥的作用。于是在孔子处,显然乐道是不能脱离仁的,而乐道也只有在仁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升华。

孔子讲:“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里仁》)。可见,在孔子看来,在追求乐道的同时,也是时刻离不开仁作为后盾的。从比较浅的层面来说,如果一个人没有一颗仁爱的心,往往这个人追求的快乐是一些恶乐,或者说在善恶之间比较偏与恶的方面。这样以来,偏离了仁爱的乐,便不是孔子的乐道了。没有了仁爱的乐道,孔子认为:“不仁者不可以长处乐。”(《里仁》)也就是说,没有仁慈的心的人,不会永远的感到快乐。而从深的方面来说,孔子认为:“仁者乐山。”(《雍也》)我们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多数认为人性出于自然,自然的一些特征也会反映于人心,人性和自然在很多时候是合二为一的,或者说是天人合一。仁者的乐道便高山一般威严,长久,而巩固。高山不动,但其静中有存在的勃勃的生机。乐道若如高山,那其心境便如高山般和平宁静,任随岁月蹉跎,沧海桑田,亦无所变迁。乐道若能到高山之境,也便到了极处了。到了极处,乐道便超越了自身,乐道也就成了仁。

要之,乐道是人的思想感情,是人的意识的一个方面。我们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当然,把仁或者乐等人的意识扩大为世界的本体,那是过了头的。但于人的心灵追求来讲,我们讲乐道是非常有必要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学则在个人,学是为了自己快乐的生活。“有朋自远方来”,是谓乐道更在于群体,也不是个人的独立存在。“人不知而不愠”,不愠便是乐生的态度,既是在个人能够在群体中却不失自我的尊严,能够在生活中,超脱于外在的名利,超脱到了极处便成了仁。这三个层面愈转深入,便是乐道的根本,也便是孔子追求的乐道。

参考书目:

[1]李泽厚.论语今读[M].北京:三联书店,2006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孔子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略谈孔子的乐道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与孔子并称圣人的周公
    周公旦是周武王姬发(约公元前1122-
    鲁国国王周公被孔子盛赞 开国始祖却一
    殚精竭虑的周公
    孔圣人也有老师 周公:一位不该被遗忘
    周公解梦的周公指的是谁
    知畏天命
    孔子的十种形象
    孔子思想大本大源考
    论孔子的音乐观及其现实意义
    孔子:是保守还是进取
    还原爱民而不忠君的孔子
    “孔子热”面面观
    礼记4
    德侔天地,道贯古今——中国古代镜像
    祭孔的由来与演变
    仁学的构建
    试论孔子真精神之复兴
    由姓名记录的历史——史上最牛家谱曝
    历代对孔子的评价
    张汝伦 ·〖《论语》对于现代教育的意
    为人之道
    孔子后裔人数超过200万 外籍后裔首次
    《史记·孔子世家》
    《论语》全文1
    《论语》全文2
    《论语》全文3
    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儒家学派
    “五·四”批孔献疑
    礼记5
    乐爱国 ·〖孔子“仁者寿”的养生思想
    礼记8
    孔子伦理思想
    孔子哲学思想
    孔子政治思想
    礼记13
    礼记12
    礼记11
    陈 来 ·〖浅谈儒家文化的人文精神〗
    礼记9
    孔子的学术情怀与早期儒学的形成
    礼学的功能
    礼记10
    “力图还原真实的孔子” ——台湾学者
    礼记6
    孔子、老子消费观比较
    孔子行年表
    “论语学”研究
    中庸之道
    教育之道
    为政之道
    孔子与《春秋》——关于儒学运动起源
    君子之道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一个章子怡胜过
    礼记7
    孔子的教育思想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孔子其人
    孔子简介
    孔子生平年表
    回到“子思”去——儒家道统论的检讨
    孔子晚年的养生之道
    孔子哲理名言
    孔子箴言名句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简介
    《周礼》3
    孔子名言录
    《周礼》2
    孔子生平
    孔子:儒学的开创者
    孔子小传
    海外孔子学院概况
    全球“汉语热”期待孔子学院可持续发
    孔子生平
    论语1
    论语2
    论语3
    『四书五经』之《大学》
    中庸
    思想家——孔子
    “仁”是孔子思想核心新证
    《周礼》1
    《周礼》4
    《周礼》5
    《周礼》6
    《周礼》7
    礼记1
    礼记2
    礼记3
    孔子经济思想
    孔子 教育思想
    孔子史学思想
    孔子文艺思想
    孔子身世
    孔子年谱
    世界文化遗产——孔府 孔庙 孔林
    子贡与孔子
    蔡元培 ·〖孔子之精神生活〗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孔子被导演绑架是中国文化的悲哀
    孔子对公孙龙的“支持”──失弓得弓
    专家评说孔子其人其书:"野合而生孔子
    探析孔子之“心”
    孔子中庸之道研究与改革、发展、稳定
    孔子的人才思想
    孔子真的会武功吗
    错怪孔子许多年
    论语新译及解读
    孔子生平简介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