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孔子生平年表
|
>司马迁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贡这个人物所费笔墨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在孔门众弟子中是最长的。这个现象说明,在司马迁眼中,子贡是个极不寻常的人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这个思路,再细细阅读《论语》等书,便可看出子贡这个人物非同寻常。他的影响之大、作用之巨,是孔门弟子中无人所能企及的:他学绩优异,文化修养丰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财经商能力高超。在孔门弟子中,子贡是把学和行结合得最好的一位。 言偃 (前506~前443),字子游,又称叔氏,常熟人,是春秋时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他22岁时离乡北上,拜孔子为师,为其三千弟子中七十二贤之一。谦虚好学,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用礼乐教化民众,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深得孔子赞赏。后学成南归,从游弟子无数,被誉为传播东南文化第一人。唐代起先后被封为吴侯、吴公、吴国公及先贤言子等。清康熙间特设五经博士一员,由其后裔世袭。言偃对吴地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 曾点,字子皙,亦称曾皙,春秋时期鲁国武城(今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一说嘉祥县满硐乡南武村)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生卒年月不详。曾参之父,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与颜回之父颜路、孟子之父孟孙激等并祀于曲阜孔庙后部的崇圣祠。《论语》载 他和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谈个人志趣时,他“铿”然一声,停止鼓瑟,说暮春时节,换上春装,和五六位志同道合的成年人, 带上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歌回来。孔子听后大加赞赏,喟然叹曰:你和我想的一样!鲁国大夫季 武子死,曾点吊唁“倚其门而歌”,被称为鲁之狂士。739年(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 宿伯”。1009年(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莱芜侯”。1530年(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曾氏”。曾点墓在其故里南武城。 曾参(约前505~前435),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平邑)人。人们尊称为曾子。孔子弟子。曾点之子,乐道养亲,曾仕为小吏,以孝著称。认为"忠恕"是孔子" 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主张"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矢志不懈地实践孔 子学说。相传著有《孝经》和《大学》。在孔门中被视为道统的继承者,被后代统治者尊为 “宗圣”。《汉书·艺文志》著录《曾子》18篇,已残,今存《大戴礼记》中,自《立事》至《天圆》凡10篇。清阮元有《曾子注释》。今嘉祥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有曾庙,又称宗圣庙。 四科十哲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见《论语·先进》) 【 孔子学院 】 英国爱丁堡大学孔子学院孔子学院是在借鉴国外有关机构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四百余家孔子学院孔子课堂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美国及欧洲最多),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 孔子作品 】 孔子诗选 去鲁歌 彼妇之口,可以出走。披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 蟪蛄歌 违山十里,蟪蛄之声,犹尚在耳。 龟山操 予欲望鲁兮,龟山蔽之。手无斧柯,奈龟山何! 注:《琴操》:“季桓子受齐女乐,孔子欲谏不得,退而望鲁龟山作歌,喻季之蔽鲁也。”《琴操》,古琴曲集,传为东汉蔡邕辑。 盘操 干泽而渔,蛟龙不游。覆巢毁卵,凤不翔留。惨予心悲,还原息陬。 注:见《琴操》。 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论语》为孔子弟子收集整理出来的。) 【 孔子谥号 】 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鲁哀公亲诔孔子。诔文说:“旻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左传·哀公十六年》)古人认为“尼父”是给孔子的谥号。其实这只是对孔子的敬称,并非谥号。父,同“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衎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古人认为“褒成”是国名,“宣尼”是谥号,“公”是爵位。 北魏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孝文帝元宏称孔子为“文圣尼父”。“文圣”是尊号,“尼父”是敬称。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静帝宇文衍追封孔子为“邹国公”,“邹”是国名,“公”是爵位。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文帝杨坚称孔子为“先师尼父”;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太宗李世民尊孔子为“先圣”。“先师”、“先圣”都是尊称。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改称孔子为“宣父”,“宣”为谥号,“父”是美称。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宗李治赠孔子为“太师”,“太师”为官位。 武周天绶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封孔子为“隆道公”。“隆道”是封号,“公”是爵位。 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玄宗李隆基封孔子为“文宣王”。“文宣”为谥号,“王”是爵位。这儿的“王”不是后世皇帝以下的侯王的王,而是周天子“武王”、“成王”的王。 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真宗赵恒加称孔子为“玄圣文宣王”,五年(公元1012年),又改称“圣文宣王”。“玄圣”是指有治天之德而不居其位的人,《后汉书》首先以此称孔子;“至圣”是指道德最高尚的人,司马迁首先以此称孔子,《史记·孔子世家·赞》说:“……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孔子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图文]孔子生平年表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孔子简介 |
下一篇文章: 回到“子思”去——儒家道统论的检讨与重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