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板块总题--向青春举杯 解说板块总题 “向青春举杯”,这五个字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 举杯,即表示庆贺,我理解是祝贺祝愿祝福青春的意思。齐读单元扉页的一段话。这单元之首的一段话,赞美青春是最美好的时光,是洋溢着激情的,是充满梦想和理想的,是身体成长和精神成长的华彩岁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同学们正处于这样美好的岁月,有人思考过青春,有人却没有。有人或许还在懵懂的岁月,还那么单纯那么无忧,单纯没什么不好呀,但是我们也应该渐渐地丰富起来,多多思索起来,想想我们的青春将会怎样度过,我们的人生该怎样开始,怎样规划。 我们先通过文字来感受青春,再通过一些体验活动来思考把握青春。 学过了这个单元,你应该说,我知道什么是青春了,我知道怎样珍惜美好的时光,怎样不虚度青春了! 第一板块 吟诵青春 查字典或词典,看吟和诵各为何义? 吟:唱,声调抑扬地念。诵:用高低抑扬的声调念。 好,这板块是要用抑扬的声音来朗诵的,朗诵出青春的风采,朗诵出青春的激情。一定要让每个同学都大声吟诵。吟诵青春,体会青春的内涵,扬起青春的风帆,走上青春的征程。 当然在吟诵的同时,我们要体会诗歌的特点,了解这几首诗的风格,把握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的内涵。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 2.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通过品味意象,进一步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 领会作者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无所谓惧的革命乐观精神。 【教学难点】 1. 从意象的角度了解《沁园春•长沙》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和抒情性,深刻领会“浪遏飞舟”的含义。 2. 准确把握《采桑子•重阳》的情感基调。 【教学方法】 1. 语言品读法。学生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的意象,把握词作情感。 2. 点拨法。如《沁园春•长沙》,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清词作脉络。 3. 比较法。如对《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在“意”“境”上的比较。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步骤和过程】:
导入 :古来有才学、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临送目,凭高览胜,必生万端感慨。日月的变迁,家园的忧患,人生的苦辛一齐涌上心头,奔赴笔端。曹操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以显英雄气概。杜甫吟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叹时运不济。这样的名篇佳作,不胜枚举。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词更以其境界的开阔、气势的恢弘令吟赏者叹为观止。今天,让我们充满激情地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这位伟人的崇高心灵。 【活动设计1】分析作品的意象,领悟作品描绘的意境,解决重点、难点。 1.作品给我们描绘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我们先一起研习“独立寒秋图” 。 〖问题设计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三句的语序和散文的语序有什么不同?说说这三句词的大意。(明确:诗词的句法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有很大的区别,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了,虽不合一般的语法规律,却可增强美的韵律和美的情趣,阅读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这三句词的大意是: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自立于橘子洲头,凝视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描述画面]让学生根据词意描述出三句词所写的画面。(参考答案:在一个深秋的季节里,橘子洲头,伫立着一位英姿勃勃的年轻的革命家,他正深情地注视着滚滚北去的湘江波涛,凝重的目光里似乎折射出心头翻滚的无尽遐思…… 〖问题设计2〗词中的“独立”能否改为“直立”等?(明确:不能。“独立”不仅仅是表明站在橘子洲头的是一个人,而且可以让读者想象词人面对湘江滚滚北去时表现出来的砥柱中流的英雄气概。 【活动设计2】研习“湘江秋景图”。 〖问题设计1〗作者以一个“看”字领起下面数句的写景。请问,这个“看”字管到下面哪一句?(明确:管到“万类霜天竞自由”。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片各有一个这种格式,也称为“扇面对”。下片中的“恰”字同是领字。 〖问题设计2〗抓住哪些典型景物(意象),描绘这幅画面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哪些词语具有表现力?为什么?(参考答案:a.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 b.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寓情于景]c.作者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写景: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观江中,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长空,雄鹰展翅高飞;俯视水底,雨儿轻快的畅游。这几组景物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空间转换顺序]d.具有表现力的词语:①“染”字,活画出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景色十分壮美,很容易让人想到《山行》中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②“争”字活现出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③“击”字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的矫健雄姿。④“翔”字用得也相当精妙。“漫江碧透”一句突出可湘江的清澈,“鱼翔浅底”可理解为:天空中的景象影射在清澈的湘江水中,水天一色,相映成趣。鱼儿游在水中,也是游在空中,故一个“翔”字,便写活了这一景象,开拓出一种新的审美想象空间,鱼儿既是在水中游,又是在空中翔,“翔”字不仅仅的用词的生动,更是一种意境的拓展。[词语极富表现力] [投影]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 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 教师朗诵“看……竞自由”一段,让学生闭上眼睛,将词中的文字通过想象在脑海里形成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点拨】远山层峦叠嶂,层层枫林被秋霜染得火红,;江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江面上千帆竞发,往来船只你追我赶;雄鹰敏捷矫健,奋力冲向万里长空;鱼儿轻快自如,在清澈明净的水中游弋。 〖问题设计3〗看到这幅湘江深秋的一派绚丽的壮美的画面,作者想到了什么? 【点拨】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引发深沉的思索,提出谁是大地的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怅”字写出了诗人的万千思绪,百感交集。为什么会想到这样的问题呢?1925年秋天,当时正是工农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革命形势高涨的情况下,统一战线内部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加紧了篡夺革命领导权的阴谋活动。共产党内部,党的总书记陈独秀错误估计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等主张,拱手将革命领导权让给资产阶级。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中国革命领导权问题成了一个迫切问题。 【问题设计4】思考:中国古人一提到秋,总是伤感、寂寞无可奈何居多,“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张继笔下的秋天;“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心目中的秋天;“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