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搏击者之歌--舒婷诗集《双桅船》读后感 方圆 “舒婷”这个名字,我是从我的一位语文老师那里得知的,从她那儿,我还得知了不少人都认为舒婷的诗“朦胧”、“看不懂”。正因为如此,我才阅读了她的诗集《双桅船》。 “也许旋涡眨着危险的眼,也许暴风张开贪婪的口,呵,生活,固然你已断送,无数纯洁的梦,也还有些勇敢的人,如暴风雨中疾飞的海燕……”这首《致大海》,使我感到舒婷的诗并不朦胧 。它的每一行,都能唤起我心灵的共鸣,并且使我窥见了诗人的苦闷和追求、沉沦和探索,窥见了诗人在生活这个汹涌的海洋中是如何掌舵的。 起初,“凭着一个简单的信号,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没有被污染的地方出发”(《童话牧人》)。是的,童年是一个“没有被污染的地方”,是一个天真地认为自己将成为爱因斯坦的年代,是一轮带着金色光圈的太阳。然而,年龄一年年增加,童年也随着小沟里的溪水一起溜走了。 于是,“生活表面的金粉渐渐剥落,露出凹凸不平的真相来。”(《生活、书籍与诗》)。舒婷把生活比作大海,这样来描绘它:“大海的日出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大海的夕阳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儿,还由海风日日夜夜地呢喃;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多少次向天边扬起风帆,都被波涛秘密地埋葬”(《致大海》)。生活是丰富而多变的,有日出和夕阳般美好的日子,也有奋斗被恶运冲垮的时候。当我解出一道难题之后,当我在操场上和伙伴们一起享受拼搏的间歇时,我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感觉到生活中的日出和夕阳。然而,当我因为批评一位老师“照本宣科”而被批评时,当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并非“不断朝前走去,就一定能把天边的彩霞搂在怀里”(《生活,书籍与诗》)。 我开始认真地读各种书。我希望从书籍中把握生活,观察世界的全貌,经历我未曾经历过的旅程,品尝我未曾品尝过的甘苦。正如舒婷在《这也是一切》中写的:“不是一切大树都被暴风雨折断;不是一切种子都长不到生根的土壤里;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不是一切梦想都甘愿被折掉翅膀。”是的,我开始坚信:在这敏感的大地上,一个真诚的人的噪音,不论多么微弱,也会引起应有的反响。就是因为有了这种信念,才使得那“动人的热带阳光”和“最可靠的春风”回到我身旁,新的信念和新的追求再次产生。 其实,舒婷的诗一点也不难懂。它是生活的哲理,是搏击者的歌,是向现实和思想中谬误宣战的歌,是向远大理想和美好未来奋进的歌。它使我坚信:胜利,属于高歌猛进的搏击者! 2002年12月9日获嘉兴市中学生读名著征文比赛初中组三等奖
2.从《双桅船》再看舒婷诗中的象征主义 当代诗人舒婷的诗在整个“朦胧诗”中最富于浪漫气息,这可能也是她的作品在青年读者中影响最大的原因。同时她也在抒情方式中自觉地融入了一些现代主义的技巧, 比如她经常运用象征主义手法,以个性化的感觉来凝聚意象,以隐喻的言辞来营造诗的精神境界。高一课文(人教版)《致橡树》里诗人用“树”的意象,表达女性对爱情的自主意识,而这首《双桅船》则运用了“岸”的意象,都在表达中留下阐释的空间,流露出一种主观的个体生存经验。《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 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 舒婷的诗正是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表现手法,又使之与中国传统诗歌的意象思维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了一种崭新的总体象征的艺术表现方法,从而反映了诗人“我愿意尽可能地用诗来表现我对‘人’的一种关切”,突出了人道主义与个性主义的精神,以及对人的自我价值的思考。
3.读舒婷诗集《双桅船》有感 黄欢 “舒婷”这个名字,我是从语文老师那里得知的。从他那儿,我还得知不少人认为舒婷的诗“晦涩”、“朦胧”、“看不懂”。正因如此,我才阅读了她的诗集《双桅船》。 “也许旋涡眨着危险的眼,也许暴风张开贪婪的口,呵,生活固然你已断送,无数纯洁的梦,也还有些勇敢的人,如暴风中疾飞的海燕……”,这首《致大海》,使我感到舒婷的诗并不朦胧晦涩,字里行间都能换起我心灵的共鸣,并且使我窥见了诗人的苦闷和追求、沉沦和探索、窥见了诗人在生活这个汹涌的海洋中是如何掌舵的。 起初,“凭着一个简单的信号,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没有被污染的地方出发”。是的,童年是一个“没有被污染的地方”,是一个天真地认为自己将成为爱因斯坦的年代,是一轮带着金色光圈的太阳。然而,年龄一年年增加,童年也随着小沟里的溪水一起溜走了。 于是,“生活表面的金粉渐渐剥落,露出凹凸不平的真相来”,舒婷把生活比做大海,这样来描述它:“大海的日出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大海的夕阳招忍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儿,还由海风日日夜夜地呢喃;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都被海涛秘密,秘密地埋葬”。生活是丰富而多变的,有日出和夕阳般美好的日子,也有奋斗被恶运冲垮的时候,当我解出一道难题之后,当我在球场上和伙伴们一起享受拼搏后的间歇时,当我从自己制作的收音机中听到音乐的一刹那,我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感觉到了生活中的日出和夕阳。然而,当我因为批评一位老师“照本宣科”而被批判时,当我看到一位女生帮助后进同学而遭到误解时,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并非“不断朝前走去,就能把天边的彩霞搂在怀里”。 从五光十色的梦想中回过头,突然面对变幻莫测的现实,有时难免会消沉。我夸大过生活的阴暗面、夸大过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这正像舒婷在《船》里写的一样:“一只小船……倾斜地搁浅在荒凉的焦岸上……满朝的海面只在离它几米地地方……无垠的大海纵有辽远的疆域,咫尺之内却丧失了最后的力量“。在这里,舒婷把船比作理想和奋斗,理想和奋斗有时会在生活中搁浅,但诗人好似对我的惆怅进一步提问:“难道真挚的爱将随着船板一起腐烂?难道飞翔的灵魂将终身监禁在自由的门槛?”是啊,难道自己对生活的爱,对理想的追求,就这样因暂时而消失吗?难道它们从此就失去了魂丽的色彩?不,我绝不能相信。 我开始更认真地读书,从鲁迅到王蒙,什么都有读,我希望从书籍中把握生活,观察世界的全貌,经历我未曾经历过的旅程,品尝我未曾品尝过的甘苦。下如舒婷在《这也是一切》中写的:“不是一切大树都有被暴风折断;不是一切种子都有长不到生根的土壤;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不是一切梦想都甘愿被折掉翅膀。”是的,我开始坚信,在这敏感的大地上,一个真诚的嗓音,不论多么微弱,也会引起应有的反响,就是因为有了这种信念才使得那“动人的热带阳光”和“最可靠的春风”回到我身旁,新的信念和新的追求再次产生。 其实,舒婷的诗一点也不难懂,它是生活的哲理,是搏击的歌,是向现实和思想中的谬误宣战的歌,是向远大理想和美好未来奋进的歌,它使人坚信,胜利,属于高歌猛进的搏击者!
4.试论《双桅船》爱情诗塑造的女性的形象 碧青 在新时期的诗坛上,女诗人舒婷,以美丽而忧伤的诗歌风格,在“有沉沦的痛苦/也有苏醒的欢欣(《致大海》)”的世界上,表达了一种人性和精神的觉醒。她那颗女性的心,善良多情,敏感细腻,又那么真诚丰富,柔弱不安。她的诗,韵律忧郁沉重,深沉哀怨,又那么激奋而飞昂。在新时期的诗坛上,舒婷把人性的解放做为诗的主题来呼唤和礼赞,用一只神圣的诗笔,塑造了一个新时期觉醒的女性形象。她深知“生命应当完全献出去/留多少给自己/就有多少忧愁”(《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