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榴 教学目的: 1、了解所咏之物的外在、内在特征,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2、了解状物作品的一般特点与写作要求。 3、认识本文作者借文中石榴的形象寄托情怀,歌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与精神。培养学生蓬勃向上的精神和敢于斗争的品质。 教学重点: 把握石榴的外在特征,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石榴的内在特征,理解作者所言之志。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通过同学的介绍,归纳石榴的特点。 比如:①夏季开花,花多呈红色,也有黄色和白色。②浆果近球形,秋季成熟。 ③种子的肉质层可以加工成清凉饮料。④花供观赏。⑤果皮可入药,味酸涩,可 以止血、驱虫,主要用于治疗久泻久痢、虫积腹痛等症等等。 利用多媒体(或展示石榴的图片)。介绍石榴有关知识。 石榴 , 一名 " 安石榴 " 。石榴科。落叶灌术或小乔术。有针状校。叶对生 , 长倒卵形或长椭圆形 , 无毛。夏季开花 , 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花两种 , 常呈橙红色, 亦有黄色或白色。萼革质 , 结实花的尊后成果实的外皮。浆果近球形 , 秋季成熟。外种皮肉质半透明 , 多汁;内种皮革质。 二.学生初步朗读课文,你了解 石榴的 哪些知识? 三.文章第一段哪一个词语对石榴作了很高的评价?" 最可爱 " 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 ? 1.学生朗读、分析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想想文章对石榴的描写是以什么线索展开的?围绕这条线索依次写了什么? (以石榴的生长过程为线索,依次写枝干、叶片、花朵、果实、味道)这一部分按照由枝叶到花朵到果实的顺序来描写石榴 , 与此同时也写出了夏华秋实的变化 , 充分展现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1)作者是怎样描写石榴树的枝干、叶片的? (通过与梅、柳的比较,刻画出它的独特风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风度”一词本是形容人具有的美好的举止姿态,这里用其形容石榴,表达了作者对其喜爱的感情。) (2)作者写石榴花,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描写的? (先写花的颜色和外形特点。写色彩的词语有“深红色”,“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写形状的语句有“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写其生活习性的有“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作者还写到了它由骨朵到花的演变,先称这种变化过程是“一种奇迹”,再写它的演变过程:“逐渐翻红,逐渐以顶端整裂为四瓣”,像红玛瑙琢成的花瓶儿,形态艳丽而匀称。)第三至五段 , 着重描写石榴花的特征。第三段 , 描写石榴花的形态美和 精神美 , 把它誉为 " 夏季的心脏 " 。用 " 深红色 " 、 " 陆离 " 、 " 华贵 " 等词语从形 态色泽美的角度描绘石榴花的 " 最可爱 "; 而 " 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 " 则 突现了石榴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美 , 点明了作者觉得它 " 最可 爱 " 的深层原因。第四段 , 形象地描绘石榴花骨朵成长演变的过程。第五 段 , 形象地描绘单瓣花成长演变的过程。 (3)作者写由花到果的变化,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主要写了石榴结果时颜色和形体的变化,颜色由红变为金黄,上面还留有青铜器所特有的“各种锈彩”;形体由花瓶形变成了圆肚形,写果时,作者兼用拟人和比喻:写果成熟的样子“它对自己……还看见过吗?”作者从石榴籽的形状、色泽写石榴果的可爱,语言十分生动、形象。) 四.讨论思考题,理解本文深刻的立意。 设计问题: 1.你认为石榴会有别的含义吗?阳光与它有什么联系?为什么? 2.为什么作者别的植物不写,独挑了石榴? 【通过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联系此文写作的历史背景,对“夏天”、“阳光”等意象进行点拨,从石榴不惧威压,在烈日下盛放美丽,演幻出充满喜悦的生变奏曲,可推论出石榴寓含着积极向上的抗争精神——鲜红的花朵,饱满的果实意味着蓬勃的生命力,这正是那个时期中国民众所亟需的。这就是作者的立意所在。】 提示:介绍郭沫若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并讲述本文的写作时的时代背景。 投影作者资料: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四川乐山人。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学者。(他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活动家、社会活动家。他一考创作了诗歌、散文、戏剧等大量文学作品,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邓小平称他是继鲁迅之后的“我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思考题:“在当时那种时局中,郭沫若写石榴,是单纯的赞扬它的美丽,还是另有涵义呢?” ——此题留待下一课时解决,可让学生在课后查找更多的相关历史知识,据此对作者的立意进行充分的想象学生阅读背景材料。 、. 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了解此文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共产党则高举抗日救亡大旗,坚持抗战,力挽狂澜。在此背景下,也只有石榴这种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能和作者引起共鸣。结尾处“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五、品味语言 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 , 并说说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比喻、拟人、反问、对偶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 , 使文章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比喻 , 如 :" 你看它逐渐翻红 , 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 , 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 , 可是谁用红玛瑶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 , 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 用 " 红玛璐琢成了……花瓶儿 " 比喻石榴花前期逐渐 翻红、逐渐从顶端匀称地整裂为厚实花瓣的成长过程 , 用 " 精巧她插上 了花 " 的 " 花瓶儿 " 比喻石榴花后期的形状。 对偶 , 如描写石榴的枝干和叶片 " 奇崛而不枯瘠 , 清新而不柔媚 ", 这样写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肯定石 : 石榴枝干和叶片的鲜明特征 , 整齐的句式 , 易读利证 ,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