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大约是1厘米²的东西,在小组内交流。
15、小组讨论实际操作:1米²有多大?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
cm² 读作:平方厘米
dm²读作:平方分米
m²读作: 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
教学反思:
教学中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整个过程,把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的目标落到实处。
课题 摆一摆 课时 四 (23)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它们的面积在计算时也有一定的公式。今天我们就共同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二、引导探索
1、估计下面图形的面积,并说一说选择哪个面积单位估计合适。
长/cm 长/cm 面积/cm²
图①
图②
图③
2、小组合作,用1cm²的小正方形摆一摆,数一 数这三个长方形分别要用几个小正方形才能摆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伽利略理想实验; (2)惯性概念; (3)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4)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惯性现象.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
情感目标 对任何现象的发生不能够想当然,要有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分两块内容介绍的,先是介绍了人类对力和运动关系的发展历史,并着重讲述了伽俐略的理想实验及其重要的实验思想.然后引入了牛顿第一定律,引入了惯性概念,并由此分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NextPage]
教法建议 1、本节所述内容在初中课本上已涉及到,初中课本中用到的标题是惯性定律,所以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 2、适当介绍一些学史的知识,让学生意识到:一个规律的发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或者是一开始的认识就是对的,而是需要人类不断探索才能形成的,它们的学习也是这样. 3、重点讲述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科学思想,让学生学会一种科学思维方法. 4、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让学生真正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理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教学难点: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理解. 示例: 一、历史的回顾 1、人类对力和运动关系的最初认识及亚里士多德其人.(见扩展资料) 2、伽利略理想实验: (1)动画模拟该实验,并指出不能够真正试验的原因.或做课本所讲的气垫导轨实验(有视频资料),并指出为什么只是近似验证.由实验结果推出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矛盾的焦点蚀是试实验条件的不同. (2)分析伽利略理想实验:它是一个理想化的过程,但并不是凭空想象的来的,而在抽象思维过程中所创造出的一种科学推理,理想化实验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 (3)介绍伽利略. 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3、注意:(通过实例分析) (1)惯性与惯性定律不同.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任何时候物体都具有惯性,这与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无关. (3)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4、实例参考(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 分析刹车时人往前倾;启动时人往后仰. 做小实验:惯性实验器演示惯性现象,并分析. 让学生举例分析,并指出哪些惯性现象有利,哪些惯性现象有害.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