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料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泉州六中 罗牧青 一.课标要求及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 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课标分析: 1.“简易天气图”是指人们经常接触到的多是电视节目中播放的简易天气图,而且只关注海平面的天气图,对高空天气图不作要求; 2.所要求辨认天气系统主要是常见的锋面(包括冷锋和暖锋)、低压(包括低压槽)、高压(包括高压脊),但对气旋、反气旋的概念不作要求; 3.各种天气系统的特点,可以从气温、气压、湿度(包括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从而综合出各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两个案例——台风、寒潮,是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带来的两个天气实例,它们属于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于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息息相关。 4.注意问题:本节有很强的实践性,应从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出发,切忌增加知识难度;应对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予以重视,并能联系相关的天气实例作适当拓展分析;应重视对影响本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的了解。 5.学习自然灾害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防灾、减灾。因而除了解这两类气象灾害的危害外,更主要的是认识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 二.教材内容分析 1.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指导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是本课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也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识读简易天气图的技能,听懂天气形势预报中的一些常用术语,首先要了解一些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与天气有关的基础知识。因此提前布置看电视天气预报,注意天气变化。 2.要使学生明白每天天气形势预报内容的含义,几乎涉及到天气预报的全部知识。限于学生知识和课时,本课只是给学生一些“入门”的基础知识,重点介绍影响我国的几种主要天气系统,即锋面系统、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 3.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是本课教学难点,要攻克这一难点,教学中要抓住两个关键所在:一是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二是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差异明显,所以当锋面过境时,常伴有大风、雨雪等天气,学生明白了这两点就不难理解锋面所形成的天气。为了解决学生学习上的难点,将冷锋和暖锋的气流运行方向、锋面形成过程、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等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对比讲解,便于学生观察理解;用列表比较法的区分冷、暖锋的异同,不仅有助于理解与记忆地理知识,更有助于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4.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部分是造成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天气系统。在教学中应强调指出,低压和高压、气旋与反气旋是描述天气系统的不同方面,一个就气压状况描述,另一个就气流状况描述。先分析北半球低压(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及天气特点,再用对比方法让学生分析高压(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及天气特点。用同样的方法绘制南半球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天气示意图。为了解决学习上的障碍,运用动画进行讲解(低压部分由教师示范讲解,高压部分由学生模仿讲解),这样既使复杂知识简单化,又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5.气象灾害是全球种类灾害中最为严重的灾害,在众多的气象灾害当中,本课重点主要讲述影响我国的台风和寒潮。在讲授台风时,建议让学生明白电视台和杂志上、报刊上的台风和飓风的区别在于形成地区的不同。关于台风的结构,引导学生分析台风结构示意图,强调台风的最大风速和最强暴雨是出现在台风眼附近的环状区,而不是台风中心的台风眼。同时向学生介绍关于灾害的学习方法。 6.课本中的“活动”是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又是指导学生识读简易天气图的主要手段,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活动留出时间,以保证切实进行。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简易天气图的阅读,分析判断天气形势的变化,做出天气预报。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⑴从图片和简易图中,知道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与分类;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⑵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⑶知道低压槽和高压脊概念及在图上的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⑵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⑶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激发学生探究天气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⑵正确认识天气的形成和变化,树立辩证唯物的观点。 四.学生情况分析 收听天气预报是学生在日常生产中了解天气的主要途径,他们对于天气的成因很感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同时,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但推理能力较差,对复杂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 还不能从整体上认识事物。 五.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节,是本单元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产生与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课是在综合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阐述常见的天气现象的成因。在实际生活中,天气系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本课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最基本因素,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广大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新理念、新思想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启迪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在设计本节课内容时,应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采用“问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设计应重学习过程、重能力培养、重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展示思维过程、掌握方法、发展能力为目标,充分体现课程的三维教育功能。 六、关于本节的教学实施建议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教材力图对学生进行关于天气形势预报的入门普及,因此选择了对于我国影响较大的几种天气系统,并配有相关图像,使学生能够初步读懂这几幅原理示意图,结合图像能够说明几种天气系统对所到达地区天气的影响。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这些图像,或结合多媒体动画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的理解相关内容。 此外,我认为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该作为整个高一地理教学的重点。特别是对我们六中学生来说学习兴趣的培养乃为教学的重中之中。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便有了探究的欲望有了学习的动力。下面我以第一课时锋面系统为例,谈谈我对这一节的处理意见。 第一步:以精彩的导课引入。导课的形式有多样,但无论以何种导入都要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前提。如可以以故事导入(如采用三国故事视频:火烧葫芦屿)、或以台风、锋面雨等有关的影片或以优美的描写天气的诗句导入。优美的诗句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等等方式引入。 第二步;列出本节课的讲授提纲。即列出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同时列出学生应当思考的问题。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些什么、要掌握什么,不至于学习带有盲目性。而且在这过程中需要学生的参与,如阅读课文、思考、讨论等,让学生有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快速进入状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列讲授提纲时切记不要把知识的来龙去脉交待得滴水不漏,很可能会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失去了培养学生加工地理信息能力的机会,达不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要求。如可以这样列讲授提纲:(略) 第三步: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达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精心编制能统领大部分知识的主干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一系列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教师创设出逼真的学习情境以及创设的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能对学习保持长久的兴趣与探索的欲望;而精心设计的情境和问题在本质上就是为学生们的学习与参与提供一个交流互动与反思的平台。让学科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