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想错了”》
重庆市西郊小学 周立军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语文与认识事物的有机结合,学语文就得发展语言,认识事物发展思维,这是毋庸置疑的。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个认识过程,是学生认识物质世界及其发展的过程,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到会用,其认识的两次飞跃关键是思考的作用,没有思考的学习,算不上真正的学习。因此,教会学生思考,对于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至关重要。学生学会思考是内部的矛盾运动,内因是根据,教师的教是外因,虽然不能与内因等最齐观,但是可以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充分发掘教材中有利于思维的因素,恰当地选择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并为学生创造积极思考的条件,激励他们思考,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作用。思维能力的训练,无不是靠问题来呈现的,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是基本途径,现将这一途径中的几种方法简介如下:
一、破窗而入,扣题眼激发思维
有一些课文,一看题目前能使人产生好奇心或联想,吸引着学生去探究。比如《我是什么》、《捞月亮》、《蟋蟀的住宅》、《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你们想错了”》等,这些课文往往题目与课文内容、中心紧紧联系。从课题入手,紧扣题眼就能激发学生思维,从而读懂课文,例如《“你们想错了”》这课,是以人物语言做课题,课题本身就能引起学生思考,抓住读题、扣题眼激发学生质疑、学生能提出一连串问题:“你们”指的什么人?“你们”有个什么想法?这个想法错在哪里?为什么这个想法是错的?这些问题因扣住题眼而提在文章中心处,学生再顺着题眼“想错”的思路,进一步阅读思考,必然就会对比理解方志敏与敌人两次搜身时的语言和行动,从中不难领会方志敏对敌人的鄙视和憎恶之感,也容易悟出方志敏清正的高尚品质,懂得敌人的想法错就错在混淆了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根本区别。
这样直插文章中心质疑就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二、抓关键词句,进行突破性思考
阅读教学中,抓住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关键性词句思考,深入探讨,往往是学懂课文的突破口。在进行这种突破性思维训练时,要根据学生思维的实际水平和思维发展的特点,由浅到深,从具体到抽象逐步进行。比如《在艰苦的岁月里》这课,末一段:小红军听到笛声,出神地望着远方。他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首先结合图上小红军出神地望着远方的具体形象,让学生思考,“出神”是什么意思?然后思考“远方”是什么意思?这里的“远方”指的什么?最后进行综合性的深入思考,小红军看到了怎样的未来?怎样的希望?为什么听到悠扬的笛声就看到了未来和希望?随着问题的层层深入,学生就深刻理解了老红军、小红军之所以不畏艰苦,苦中乐,是因为他们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人民一定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抓住:出神、远方、未来、希望等关键词语深入思考,理解中心思想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
三、抓住难点迁移思维
教会学生在课文难于理解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迁移思维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深刻性。如《惊弓之鸟》这课,虽然是一篇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好教材,指导学生顺着更羸一系列推理过程的思路进行阅读理解,就能明白这个成语故事内容,但是这个成语所包含的意义学生要领会就非易事。因为成语故事讲的是鸟,成语比喻的是人,深刻的比喻意思对于八九岁的孩子来说,很难从惊弓之鸟的形象联系到类似现象的人。用思维的迁移可以突破这种难点。在学生读懂成语故事后,让学生思考学习这个成语干嘛呀?既然学习这个成语是为了受到教育和启发,教师把成语最后一个鸟字改成人字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成语不能改动,按成语故事的意思,如果受惊吓的是个人,这个人会怎样?那么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人又该怎样讲?经过思维的迁移、讨论,学生讲出了成语的比喻义,而不是教师硬灌的。
四、观察联系辨证思维
宇宙间的每一事物都同周围事物互相制约,互相作用,不存在绝对孤立的事物,普遍联系是事物固有的客观本性。这就表明只有承认联系,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才能正确认识事物,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文,还要教学生做人,教他们本质地认识事物的方法,这就必须培养他们辩证思维能力。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可供进行辩证思维的内容,只要善于发掘思维训练的因素,学生就能够得到训练。辩证思维有赖于仔细的观察,仔细观察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和联系。如《蜜蜂引路》这课,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后借助语文描绘,画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环境示意图,并标明寻找路标,这就抓住了人、环境、蜜蜂之间的联系,再反复熟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列宁找养蜂人的时候是怎样想的?这就进一步理清了列宁注意发现、分析各种事物之间联系,从而正确判断的过程。为了学习列宁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还根据儿童特点,设计了类似的辩证思维训练题,进行巩固训练。这样在学习课文中学生的辩证思维就得到了发展。
教案实录
从题入手扣题眼生疑
1.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和初读课文的情况。
2.学生读题目,观察跟过去学的课文题目有没有不同的地方。
生:题目上有引号跟过去学过的课题不一样。
生:这篇课文题目是一个人说的话。
生:是一个人对另外的人说的话。
生:是方志敏教训国民党士兵说的话。
师:大家对题目观察很仔细。
3.扣题眼生疑
师:结合你们初读课文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再仔细看看,题目中哪个词是中心词?
生:“你们”是中心词。
师:为什么“你们”是中心词?
生:这篇课文主要是写国民党士兵搜方志敏的身的事。
生:我不同意。虽然是写国民党士兵搜身的事,但是课文要表现的是方志敏。
师:为什么课文赞扬的是方志敏?
生:课题就是用的方志敏训斥敌人的话。我觉得“想错”是中心词。
师:对这个中心词和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生:“你们”是什么人?“你们”有个什么想法?
生:“你们”的想法错在哪里?为什么是错的?
生:方志敏为什么要训斥敌人想错了?
师:在课文中找到方志敏教训国民党士兵的段落,还可以更具体地提问。
生:敌人想从方志敏身上发洋财为什么错了?
师:正是因为敌人满心希望从方志敏身上发洋财,才做出了一次又一次搜身的丑恶举动,怎样搜的?搜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进一步阅读理解就更明白了。
《在艰苦的岁月里》课堂教学实录片断(二)
师:通过看图,大家观察了老红军、小红军的外貌、衣着、动作、神态及其周围环境。又学文对照,大家理解了前面三个自然段内容。现在同学们运用抓关键词深入思考学懂第四自然段行吗?
生:(齐)行!
师:自由读第四段,联系第三段内容思考,哪些是重点词语?
生:出神、看到是重点词语。
生:未来、希望是重点词语。
生:远方,也是重点词语。
生:我不同意,远方就是远处,不是重点词语。“看到”也不是重点词语,是小红军想看到。
生:我不同意,不是小红军想看到,是小红军心里想的,他并没有真正的看到。
师:谁能对学懂这段中的重点词语提问?(这段只一个句子。)
生:“出神”是什么意思?小红军听到笛声为啥要出神?
生:出神是小红军在用心的想的样子。
生:小红军在集中注意力想。
师:他全神贯注地望着远方想什么?
生:想将来的事。
师:想将来的什么事?(联系悠扬的笛声)
生:美妙的笛声使他想到将来一定很美好。
生:将来穷人一定不再受欺压,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师:你们说的将来的是事是不是就是小红军看到的未来和希望呢?
生:是,可能小红军还想了更多更多的美好幸福的事。
生:对,小红军还想到将来他会到很好的学校去读书,他的家乡解放了,人民自由了。
师:联系图上战斗的环境,再思考小红军为什么能够看到未来和希望?
生:战斗休息的时候他们吹笛、听笛,笛声使他们看到未来和希望的。
生:笛声表明他们的快乐心情。
师:艰苦的战斗环境中,为什么他们还能苦中乐?
生:他们相信这一仗一定会胜利。
生:他们坚信革命会成功。
生:革命胜利了,穷人就能得解放,所以他们才不怕艰苦,在艰苦生活中仍然很快乐,对未来充满希望。
师:对!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持着他们。他们才不怕苦、不怕累,顽强地战斗。以苦为乐。你们觉得他们值得热爱吗?
生:(齐)值得热爱!
师:怀着这样的情感朗读课文,思考:你为什么热爱红军?
《惊弓之鸟》课堂教学实录片断(三)
用引读法读最末一段,重点理解更羸善观察和动脑,用以帮助学生理解全文内容。
师:(引读)飞得慢。
生:(齐读)因为它受过箭伤……
师:叫得悲惨,
生:因为它离开同伴……
师:它一听到弦响,
生:心里很害怕……
师:他一使劲,
生:伤口又裂开了……
师:这些就是更羸知道这只鸟是只惊弓之鸟的原因。
(出示教具:弓和鸟)这是指什么鸟?
生:惊弓之鸟。
师:谁能看着弓和鸟讲这个成语故事?(指定学生讲这个故事。)
师:这个成语中的鸟字换成人可以吗?
生:不行,只能是讲惊弓之鸟。
生:可以改,因为是帮助魏王以后要多动脑筋的。
生:不是帮助魏王动脑筋,魏王是不善于思考和观察,但是他不是惊弓之鸟。
生:这个成语是来教育大家的,要大家别像惊弓之鸟。但是听爸爸讲过成语不能改动。
师:这个成语是用来比喻类似情况的人,成语是不能改动的,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他遇到类似情况怎样?
生:比喻古时候受过惊吓的人,又遇到惊吓的时候就非常害怕。
生:比喻现在有些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师:懂了这则成语故事,又知道了它的比喻意思,同学们,以后遇事,就要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筋,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点评
从周老师的三个少而精的教学片断中可以看出她十分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或从课文题目入手切入文章中心,或从重点词语开始,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与联想,或用引读的形式向文章中心进发,以达到深刻理解课文的目的。让人看了,心情十分舒畅,像在欣赏三个精彩的电影镜头,真可谓是一种艺术享受。有人常抱怨学生笨,不听启发,其实是教师提的问题没提到要害处,像在隔靴挠痒,总挠不到点子上,上课人着急,学生无所适从,若有人听课,听课教师或领导也为之着急。这三个教例在启发思维,发掘思维因素上是比较成功的。同行们不妨认真读一读,从中受到启迪。
(教学新理念)课程《“你们想错了”》 教学资料高一英语下:Unit 18 New Zealand教案1 I. Teaching aims: Talk about New Zealand. learn how to describe location and direction. Similar dialogue presentation with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used within II. Teaching aids: tape recorder, pictures, slides Step I Warming up 1. T show a map of China to Ss and let them speak out the names of city or province in the map, using the following useful expressions: in the east of…, to the west of…, etc e.g. Guangdong Province lies in the south of China. Guangdong Province lies to the south of GuiZhou Province. 2. T teaches the phrases: lie to, lie in, lie off…etc. 3. T show the World Map to Ss and ask some questions: Which country lies to the north of China? What’s the name of the island that lies off the eat coast?
4.Group Work: T speak out some names of places and then Ss point out the place in the World Map. Step II. Listening 1. Group Work: let Ss discuss what they need to learn if they want to know about a country. 2. T says to Ss : Imagine that Dolphin Island is a small country look at the map. What is it made up of? Please 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and find out the answers (it’s made of eight islands, a big one and seven small ones) T: what can you learn about Dolphin Island from the map? (There is a river in the north, named Ashton Creek is on it. Mount Ashton is in the northwest.) 3. T let S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nish the exercises in the book and then check the answers in the class. 4. Group Work: After the listening practice, if possible, let Ss describe the position of Dolphin Island in oral, looking at the map in the book. 5. T play the tape again and let Ss follow it. Step III. Speaking 1. T introduce her/ his family to Ss--- my father is a doctor, he born in … which lies in the east / west/ north/ south of …; my mother is a …, she born in…which lies in…. . My grandpa is a …, born in…, which…; my grandma is ……etc. Then let Ss talk their family each other and finish the following table. Family members Birthplace Location Mother … …lies on/ lies in… Father … … … … …
2. let Se make a similar dialogue according to the examples in the book (Speaking, page 37) Homework Finish off the exercise “vocabulary” in the Workbook. (教案和教学设计)课件高一英语下:Unit 18 New Zealand教案1教育资源 第17课时:有理数的乘方
点击下载: 第17课时:有理数的乘方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方案第17课时:有理数的乘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