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七年级《地理》教案和实例:6.2《亚洲的人文环境》之二


   能把诗人那种那种深沉浩大,炽热滚烫的爱国主义情感固态化。本诗是象征主义流派诗歌,采用对生活表现进行重新组合改装的手法来构筑意象,我们要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来掌握这一类型诗歌的阅读策略。

策略运用

    怎么样?解放禁锢已久的、被普通生活所遮掩的、被线性生活或所困扰的眼睛,我们会豁然开朗、诗意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那么让我们试着用这双慧眼来读下面这篇诗歌:

回 答

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棗不棗相棗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我是诗人,我要保持我自己!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反思迁移

1·诗为文学的特殊样式,当然要别具只眼,你能归纳它的阅读思路和阅读策略吗?

2·再换一篇当代新诗如何?

开 始

赖特(美)

月儿投到田里一两片羽毛,

黑黢黢的麦苗凝神谛听。

此时,一定

那儿,月儿的幼雏正试

它们的羽翼。

林间,一位苗条的女子抬起她那可

爱的面影,她轻盈地步入空中,冉

冉地升上去了。

我独自站在一株老树旁,不敢呼吸也不敢动弹。

我屏息倾听。

麦苗向它自己的黑暗处倾身,

而我也倾身于我的黑暗之中。

    阅读提示:《开始》是一个人生感悟的片断,阅读时,注意作者的世界观和融入自然时的崇拜。梦幻般的轻风和静谧统治了有生命的万物,这是怎样的一种仙境啊。你的眼睛一定会倍感神秘而象作者一样向自己无穷的内心处探寻,此时这首诗你刚刚读了一半……


(教学新理念)课程寻找诗意的慧眼
教学资料七年级《地理》教案:6.2《亚洲的人文环境》之二
第六章第一节人文环境
课程标准: 1、让学生了解亚洲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
2、读图说出世界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3、使学生知道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有密切的联系。
4、知道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并理解不平衡的原因。
5、了解三类产业的划分。
教学重点: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难点: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法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人文环境
二、多样的地域文化
三大文明的发祥地及其形成原因
三、经济发展差异
教学过程:
[多媒体]景观图P13图6.17学生观察5秒钟后遮蔽并多次重复提问:看到了什么?
[小结]人、帐篷、骆驼;人穿长袍、帐篷在沙漠上、骆驼是单峰驼。
[提问]人为什么穿长袍、为什么居住帐篷、人们如何生存、此地在哪里、当地的自然环境如何?
[归纳]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旱。由于气温很高,他们身着宽大的袍子,便于散热。干旱的场适于发展畜牧业。牧人们采取游牧的形式,所以他们需要居住帐篷。
[讲述]分析一幅图,要观察人们的服饰、居住环境、交通工具、生活方式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教师出示]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什么联系?
[探究]将全班分成五个小组,讨论13页图6。17的2——6幅图所反映的当地文化状况,选代表发言。
[活动]完成14页活动1
[承转]由此可见,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自然环境适宜的地方,就成为了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阅读]材料“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提问]有哪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回答]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地区。
[提问]这三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读图]分析三地区气温、降水、地形和土壤,进而说明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小结]都位于北半球温带的南部、亚热带和热带的北部,也就是既没有过于寒冷的地区,也没有过于炎热的地区;从降水来看,既没有极度干旱的沙漠地区,也没有极度湿润的雨林地区;从地形来看都位于大江大河的冲积平原上,而且土壤肥沃。
[提问]这一切都是巧合吗?说明了什么?
[回答]不是,说明人类的文明同自然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所收集的亚洲不同国家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情资料。
服饰
[展示]四幅图片
[提问]这分别是哪些国家的传统服饰?
[回答]中国的中式服饰、印度的纱丽、日本的和服、西亚地区的服饰。
[提问]西亚的服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回答]颜色大多是白色, 头上缠着头巾,因为这里气候炎热干燥,白色可以反射阳光,头缠围巾可以阻挡风沙。
[提问]和服与中国哪个朝代的服饰相似?为什么?
[回答]与唐朝相似。当时唐朝很强大,日本曾派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两国文化不断交流。
[提问]中式服饰这张图片拍摄于什么场合?
[回答]APEC高官会。
[讲述]各国领导人穿上中式服饰,感受东方文化韵味。今年中国许多城市出现中式服装热,你怎么看待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
[回答]中国去年有四大盛事,人们穿着民族服装表示庆贺。
[提问]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同学们总结文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结]受自然、历史、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饮食习俗礼仪
[活动]各国不仅在服饰上呈现多样性,其饮食习俗礼仪更是异彩纷呈。下面我们搞一个活动,男女接力比赛,说出各国具有特色的饮食习俗和礼仪。规则:不用举手,想好就站起来回答,男女交替进行。
[讲述]刚才同学们谈了很多,老师也想和大家交流,日本茶道发源于中国,但为什么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延续?
[提问]大家有没有亲戚在日本企业工作的?他们有什么感受?
[回答]工作压力大,很累。
[讲述]为了消除紧张和压力,人们通过品茶来体味人生的宁静和祥和。可见,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建筑
[讲述]我们说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劳动的全部成果。它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它体现一种思想,具有象征性。而各国的建筑正是这种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展示]民居图片
[讨论]1、这是哪些地区的民居?
2、各有什么特点?
3、请解释原因。
[回答]东南亚的高脚屋,结构分为上下二层,便于通风散热防潮,因为这里炎热多雨;西亚的传统民居墙厚,窗户小,可以阻挡阳光照射和风沙,因为西亚炎热干燥;印度尼西亚巴东镇建筑屋顶呈牛角状,便于雨水排泄,因为这里多雨。
[讲述]我们出去旅游都喜欢参观各地名胜古迹,下面老师带大家到亚洲各地转一转。
[展示]图片
[提问]我们参观了哪些名胜古迹?
[回答]中国的长城、故宫、兵马俑、天坛;古巴比伦古城;柬埔寨的吴哥窑;印度的泰姬陵。
[补充]还有韩国的国宝级财产佛国寺、泰国的素可太泰护国寺、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用石头书写的关于宗教文化和文化的书籍,是目前最大的佛教殿堂。
[讲述]大家请看这两张图片,越南古都顺化的太和殿和皇城,其建筑风格与哪国相似?
[回答]中国
[讲述]这是老挝的凯旋门和故宫,其建筑风格有什么特点?
[回答]溶入了欧洲建筑风格。
[归纳]可见从这里体味到文化的交融性。
[讲述]这是犹太教的哭墙,每到星期五,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可以到这里祈祷。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中学教案和实例资料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七年级《地理》教案和实例:6.2《亚洲的人文环境》之二,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曼谷的小象
    七年级《地理》教案和实例:6.2《亚洲…
    第5课时:相反数
    第4课时:数轴(2)
    第3课时:数轴(1)
    作文训练:说明文
    作文指导课《笔》
    作文训练——写人记事要注意记叙顺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和实录
    教案和实录
    作文专项训练 : 精心设计好开头和结尾…
    课堂教案
    作文训练:在记叙中穿插议论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和实例8.2 以…
    七年级《地理》6.1《亚洲的自然环境》
    主题班会教案资料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和实例第九章…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和实例7.2《西…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和实例8.1《沟…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和实例7.1《面…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和实例6.4《西…
    §18.3.2 画一次函数图象
    第18章 函数及其图象 全部教学设计
    高中一年级政治上册(必修课1)《树立正…
    作文训练之语言神态描写
    作文训练:让事实说话
    通信类应用文与意愿类应用文的写作训…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案
    《 海滨仲夏夜》教案和实录
    议论文训练之让事实说话 ( 辩论 )
    海底世界
    《记一个熟悉的人》作文指导
    课堂教案
    《在北大百年校庆上的讲话》备课指导
    七年级《地理》教案和实例:7.1《我们…
    九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课《对社会…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1课《人民…
    九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课《俄国十…
    作文教学实例
    牛顿第一定律
    确定与不确定  (教学设计)
    海鸥回来了 教学设计资料
    第6课时:绝对值
    人教新课标三年上《总复习》
    祝福
    《语言的得体》教案及说课稿
    从生物圈到细胞 教案
    “歌曲体裁”教学案例分析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设计方案
    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间的关系教案
    高中二年级下英语:Unit16 The Unite…
    高中二年级下英语:Unit 15 Destinat…
    高中二年级下英语:Unit16 The Unite…
    高中二年级下英语:Unit17 Disabilit…
    高中二年级下英语:Unit17 Disabilit…
    高中二年级下英语:Unit 18 Inventio…
    第7课时: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我的老师》课堂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乐园五》教案
    作文训练:叙述结合描写
    会说话的灯
    五彩池
    找骆驼
    不合群的小蝌蚪
    惊弓之鸟
    瑞雪
    高中一年级英语下:Unit 16 Scientis…
    高中一年级英语下:Unit 17 Great wo…
    高中一年级英语下:Unit 18 New Zeal…
    高中一年级英语下:Unit 18 New Zeal…
    高中一年级英语下:Unit 18 New Zeal…
    高中一年级英语下:Unit 19 Modern a…
    高中一年级英语下:Unit 18 New Zeal…
    我的老师
    高中一年级英语下:Unit 19 Modern a…
    高中一年级英语下:Unit 19 Modern a…
    第12课时: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
    第11课时: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
    第10课时:有理数的减法
    第9课时:有理数的加法(2)
    第8课时:有理数的加法(1)
    “以读导写 ”作文教学研讨课教案和实…
    作文训练之细节描写
    高中二年级政治上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高中二年级政治上第二课《文化与社会…
    高中二年级政治上第二课《文化对人的…
    高中二年级政治上第四课《文化的继承…
    高中二年级政治上第三课《文化的多样…
    燕子过海
    高中二年级政治上人教版第四课《文化…
    高中一年级政治下[人教版] 第七课《我…
    高中一年级经济生活第三课《多彩的消…
    §18.3.2 一次函数的图象
    §18.3.1 一次函数的概念
    §18.2.3 描点法画图的实际应用
    §18.2.2 函数的图象
    §18.2.1 平面直角坐标系
    §18.1.2 自变量取值范围与函数值的求…
    §18.1.1 变量与函数
    第17章 分式 全章教学设计
    打碗碗花
    雄关赋
    高中一年级英语下:Unit 18 New Zeal…
    个人与集体
    守财奴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
    信陵君窃符救赵
    左忠毅公逸事
    《指南录》后序
    窦娥冤
    市场营销学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案
    文《伤仲永》教学资料
    画平行线教案
    《春》教案
    高中二年级政治上第三课《文化传承与…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