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有真情实感。看来,教学不能流于形式,不要架空分析,要紧扣文本,引导学生朗读品味、体验感受。唯其如此,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的三丰收。

15  河  与  沙
  【教学构想】
    周涛是当代中国很知名的散文家和诗人。他的传世之作《稀世之鸟》、《读童话》等散文作品以厚重的思想内涵、强烈的忧患意识、凝练隽永的语言冲击着读者的眼球,受到评论界的高度关注。《河与沙》这篇文章也反映了这一特色。如何教读此文?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第一,关于课文。首先,文章主旨对学生应该说是不陌生的,环保观念早已深入学生心灵。但是,本文所表达的环保主题,是与作者的经历息息相关,它打上了作者鲜明的个性烙印。周涛长年生活于新疆,他对新疆有着难以割舍的故土情结。新疆的山山水水、一一木,他都表现出深沉的热爱和眷念,并由此发展为对这片土地沉重的忧思。他对环境与生态的强烈关注,使他走在同时代作家的前列,成为当代中国的“杞人”和“环保卫士”。所以,作者的环保主旨是与浓浓的故土情感、强烈的忧患意识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这是《河与沙》的独到之处。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了。其次,文学作品、是靠语言打天下的。作家的见解,往往包含在语言中,甚至隐藏在语言的背后。本文语言应该说有一定深度,学生不容易穿透它。所以,要引导学生认真品读和揣摩语言,方能进入作者的思
想世界和情感世界。
    第二,关于学生。初二下学期的学生在阅读能力上已有一定发展,理解文本应该不成问题。但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应该只停留在解读文本层面上,还应该有进一步的发展。如果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能有新的生发,那将是阅读过程的深化,也是阅读质量的提高。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的阅读由“现实发展区”进入“最近发展区”。
    第三,关于整体布局。可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为理解性阅读,主要任务是解读课文。解读要因文因人设标,选好教学点。依本文而言,考虑到初二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重点强化如下方面:关键句(结构上和内容上)、材料的意图、全文的主旨。第二课时为生发性阅读。生发可从以下途径人手:一是“重构”,用自己的话整合文章内容,使之呈现新的面貌;二是“补白”,对原文“空白”处进行增补性联想,使之丰富具体;三是“仿写”,模拟课文精彩处,再进行创作;四是“沟联”,联系社会生活、阅读生活,对原文作延伸理解。当然生发性阅读要建立在扎实的理解性阅读基础之上,否则,所谓“生发”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一构想体现了阅读教学既要“人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的指导思想。其优势在于设计的弹性,对学生实际阅读水平有一定拔高作用;劣势在于操作上难以驾驭,尤其对于水平较差的学生,引导调动的难度将很大。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品读散文形象而隽永的语言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在理解性阅读的基础上尝试生发式阅读。
    2.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任务:理解性阅读(走进文本)。
  一、导入    
     中国当代文坛上有一位卓尔不群的作家,他的散文被誉为“大散文”,他不抒发“小我”之情,而是书写大题材,抒发“山河判断”之大情。他就是在新疆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著名作家周涛。周涛对新疆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不仅热爱新疆很多著名的河流,也对新疆的沙漠和沙化有高度的关注。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周涛的散文《河与沙》。    
    (简要介绍作者的经历和文学成就,对学生较快进入文本很有帮助。)
  二、解读课文
  一读课文,整体把握:
  1.全文写了哪几样事物?
  河、沙、人、树。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是解读文章的第一步。)
  2.关注文章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找出文中承上启下的两句话,说说它们在结构上是如何承上启下的。
    “在河与沙的殊死搏斗中,夹在当中的是我们人”、“夹在河流与沙漠之间的人,直到这时,才想起了树”。前半句均承上,后半句均启下。
    (通过关键句理清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是一个很重要的阅读技巧。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结合文章予以点拨指导,进而让学生形成自觉的意识。)
  二读课文,局部探究:
  先看多媒体面剪辑:新疆塔里木河、伊犁河、楼兰古城遗址、绿洲、土地荒漠化。
    (通过声光刺激,学生注意力将迅速集中,并指向“河”与“沙”,为关注文章内容作好准备。)
①作者把“河流”、“沙漠”分别比喻成什么?这个比喻给你什么感觉?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生命之蛇: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和人类生活的栖息地,“我”非常热爱它们,它们就像蛇一样“缠住了我的心”。巨蜥:沙漠随时会淤塞阻断河流。
    (“比喻”的背后是作者对事物的情感态度,与文章主旨息息相关,要让学生高度关注、充分体验。)
    2.哪些语句体现了河与沙的搏斗是“殊死搏斗”?
    “沙漠固执地蹲伏在那里,愚蠢而又警觉,充满仇恨而冷酷无情,等待时机,随时准备猛地扑过去,并一口咬断它。”
    (结合文章理解词语的意思,实际上是用文章中的语句阐发信息,要求阅读中要瞻前顾后,上钩下联。)
    3.作者对‘‘河”、“沙”分别是什么态度?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对河流是热爱态度,从第3自然段的几个比喻句可以明显看出。对沙漠是厌恶态度,从第6自然段对沙漠的形象化描述可以看出。
    (此环节为整合信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有整体意识。)
    4.烧窑师傅诙谐谈话的背后是什么?
    用原文表述:对生态环境的危机意识和呼吁。
    (从诙谐中听出残酷,从荒诞中听出真实,学生才真正读懂了作者的意图。本环节是对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性训练。)
    5.作者对“人”是什么态度?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两点:一是赞扬人对生态环境的忧患(第12自然段),二是批评了砍树等破坏生态的行为(第15自然段)。
    (此问题有一定跨度。学生回答可能不全面,教师应适当引导。)
    6.作者对“树”是什么态度?
    树是伟大的‘‘魔杖”,可以使沙漠、河流、人三者和谐起来。
    7.具体说说“树”的作用。
    正面说:种树可保持水土,因此能保护河流、限制沙漠。反面说:砍树导致土地沙化,从而形成新的沙漠;水土流失而使河道淤塞乃至断流。请学生举实例说明。
    (文章对树的作用写得很简略,但并不简单。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生活积累去补充和丰富它,也就是“还原”它。如此,对文本的理解将更深入一层。)
    三读课文,归纳主旨:
    题记和结尾的引用语各有什么含义?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9
    题记:河流的开始就是生命的开始,也是人类文明的开始。表达对河流的赞美颂扬之情。
    结尾引用语:河流啊,你是孕育我们生命和文明的父母。河流啊,由于人们乱砍滥伐,致使水土流失,你的水流已浑浊不堪了。表达了对生态危机的痛心与悲哀。
    题记和结尾的引用语进一步突现了文章主旨,有龙点睛之功,也使文章内容更厚重。文章主旨为:
    1.歌颂河流对人类生命和文明的养育作用。
    2.呼吁人类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前面对正文部分的阅读,以使主旨明朗化。关注题记和结尾的引用语,将进一步强化对文章主旨的认同感。)
    第二课时
    任务:生成式阅读(走出文本)。
    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育资料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陌上桑
    走进小说天地
    《长亭送别》教案
    《陈情表》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送东阳马生序》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集锦
    14.长亭送别
    《陈情表》课堂实录.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
    出师表
    白毛女(节选)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五月的青岛
    《送东阳马生序》的教学设计
    初中文言文知识大盘点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少年爱因斯坦》的教学设计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荷塘月色》说课稿
    《巨人和孩子》的教学设计
    海燕
    《筏子》(北师大版)
    精雕细琢呈凤头——学习设计作文的开…
    诗词六首:关雎、蒹葭、黄鹤楼、钱塘…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行路难、凉州…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教学设计——让…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明天不封阳台》
    诗歌中的景与情
    犟龟
    《麦琪的礼物》教学构想
    《夏之绝句》教案
    长城谣
    我们家的男子汉
    包身工
    第二单元《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
    写作训练教学设计:议论文事实论据的…
    高三记叙文写作
    与朱元思书
    抄检大观园》教案设计
    语文版  九年级(上)
    语文版九年级(下)
    少年情怀都是诗
    享受生活
    春风
    《水浒》学案
    《红楼梦》学案
    愚溪诗序
    祖国山川颂
    肖邦故园
    粤教版选修1第三单元备课资料
    小小说创作作文教案
    《为人民服务》
    《胡同文化》教案
    雷雨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地下森林断想》
    遨游诗海含英品味--古诗词的背诵和欣…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月迹》教案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离骚》(节选)
    《与朱元思书》讲义
    兰亭集序
    满腔热血已经沸腾
    洲际导弹自述
    岳阳楼记
    《石榴》教案
    剃光头发微
    诗歌的鉴赏总复习
    海燕(高尔基)
    云南的歌会
    端午的鸭蛋
    你一定会听见的
    鹤群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诗经》三首(关雎、蒹葭、君子于役…
    语言是否得体【教学实录】
    29  马教案
    诉说真情突出实感(口语交际)
    诉说真情突出实感(口语交际)
    巨人和孩子
    小巷深处
    第18课 吆喝
    第19课  春 酒
    多一些宽容
    满腔热血已经沸腾
    日出
    《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威尼斯商人(节选)

    打渔杀家
    答谢中书书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2006年中考作文指导
    2006年中考作文指导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更浩翰的海洋(九年级语文版)
    失街亭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一(字词)
    牡丹亭游园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庄子》二则
    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
    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
    白杨礼赞
    黄山记
    话题作文“空间”的指导教案
    走进三国
    曹刿论战第二教时
    《捕蛇者说》(第3课时)教案设计
    送行
    《父母的心》教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学实录
    一堂深刻的人文综合课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石缝间的生命》(…
    废墟的召唤(九年级语文版)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骆驼寻宝记》
    陋室铭
    庖丁解牛
    写作和口语交际
    《柳叶儿》教案
    更浩瀚的海洋
    《春》教学片断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细柳营
    《黄河颂》教案
    长江(北师大版)
    孔乙己
    家庭女教师
    强项令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跨越百年的美丽
    三峡·江水
    高考作文创新例文点评
    扩展语句
    齐桓晋文之事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活板…
    陈情表
    《都市精灵》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石榴
    海燕
    我的四季
    雷电颂
    五人墓碑记
    词两首(九年级下语文版)
    《黄河颂》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指南录后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桃花源记》说课稿
    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月迹》教案
    咬文嚼字
    《爱莲说》创新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案
    鸿门宴
    哀江南
    庄周买水
    陋室铭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
    庄子二则(《浑沌之死》《呆若木鸡》)
    《周公诫子》
    享受生活

    《背影》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背影》(八年级下)
    《列夫•托尔斯泰》
    写作训练-句式的仿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