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端午的鸭蛋


 第17课  端午的鸭蛋

[创意说明]
文章介绍的是作者家乡的端午风俗,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家乡咸鸭蛋的特点。写得趣味盎然,充满生活情趣。学习本文除了引导学生品味作者语言上的韵味和情致外,重在调动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
[教学步骤]
一、由端午的诗句或俗语导入。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以问题串联的方法解读文章:
提问:分别给第1段,第2、3段,第4段拟一个小标题。
端午的风俗;家乡鸭蛋;端午的鸭蛋。
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第一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 ,“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这两种较为独特的风俗。七种风俗,娓娓道来,精彩纷呈,显现了乡土生活的多姿多彩。
  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辉。
三. 品味语言
  1.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段,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1) 口语色彩浓厚:首先表现在好用短句,有时一句一段,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例如:“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其次,文中时时穿插十分朴素的“大白话”,这使文章生活气息更浓。如:“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一句“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活现了作者的那份纯朴厚道又憨倔可爱的神情。
  (2) 古汉语点缀更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淡雅之美。例如:“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3) 善于运用语言“造型”。作者有时只用一两个字,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和神韵。如:“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个“吱”字就写出吃鸭蛋时的快感和动感。
  四、拓展延伸
仔细品读文章第3段,联系生活,模仿原文的情趣和语调,描写某一民俗活动(如过年发压岁钱,中秋吃月饼,丢沙包等)。
[资料平台]
中 秋
红烛高香供玉华,如盘月饼配南瓜。虽然惯吃红绫饼,却爱神前素夹沙。(中秋夜祀月以素月饼,大者径尺许,与木盘等大。)(周作人)
《绍兴的风俗习尚》:“中秋祀月亮是全国一致的。绍地祀月的仪式是燃一对一两起至二两、四两、半斤、一斤的红烛,供一个四两起至半斤、一斤、二斤、五斤、十斤的大月饼,配水果四色和南瓜、西瓜及北瓜于桌上,由孩子们磕几个头,守至烛残月西而罢,切月饼为若干块,分饷男女大小,以及仆工佣妇。”祀月即所谓“供月华”,这本是妇女主持的,俗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但小孩子跟着娘们乃是常情,何况又是“如盘月饼”分饷呢。《药堂语录•中秋的月亮》:“普通称月曰‘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饼水果及老南瓜,又凉水一碗。妇孺拜毕,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清凉’。相信月中有娑婆树,中秋夜有一枝落下人间,此亦似即所谓月华,但不幸如落在人身上,必成奇疾。”
《亦报》一九五0年二月三日载《南北的点心》,说过去绍兴“各种月饼限于秋季,红绫饼、良湖月饼等则通年有之。”
据绍兴市食品厂张树源君函告,红绫饼已停产多年,原来是一种径约寸半厚约三分的圆饼,酥皮烤成金黄色,一面正中盖有红色的印记,馅用乌豇豆白沙糖制成细沙,加核桃肉金橘饼,每市斤十六只,口味酥松香甜。这种饼过去长沙三吉斋也有出品,即名绍兴饼,我少时很爱吃,现在当然也停产多年了。
红绫饼古时为宫廷美食,宋人《避暑录话》有过涉及。太平天国也用红绫饼装点过门面,《世载堂杂忆》记“天王钦点状元”的仪式:“赐红绫饼宴……饼极美,上覆红色绫缎。饼食毕,老师(东王)命各人将红绫携归,光宗耀祖。”
素夹沙即用素油做的月饼,红绫饼则用猪油。夹沙谓馅,即是豆沙也。顾雪卿《土风录》:“饼饵馅以赤豆末红糖炒之,曰豆沙。”
(选自《周作人丰子恺儿童杂事诗图笺释》,有删节)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育资料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端午的鸭蛋,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陌上桑
    走进小说天地
    《长亭送别》教案
    《陈情表》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送东阳马生序》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集锦
    14.长亭送别
    《陈情表》课堂实录.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
    出师表
    白毛女(节选)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五月的青岛
    《送东阳马生序》的教学设计
    初中文言文知识大盘点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少年爱因斯坦》的教学设计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荷塘月色》说课稿
    《巨人和孩子》的教学设计
    海燕
    《筏子》(北师大版)
    精雕细琢呈凤头——学习设计作文的开…
    诗词六首:关雎、蒹葭、黄鹤楼、钱塘…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行路难、凉州…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教学设计——让…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明天不封阳台》
    诗歌中的景与情
    犟龟
    《麦琪的礼物》教学构想
    《夏之绝句》教案
    长城谣
    我们家的男子汉
    包身工
    第二单元《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
    写作训练教学设计:议论文事实论据的…
    高三记叙文写作
    与朱元思书
    抄检大观园》教案设计
    语文版  九年级(上)
    语文版九年级(下)
    少年情怀都是诗
    享受生活
    春风
    《水浒》学案
    《红楼梦》学案
    愚溪诗序
    祖国山川颂
    肖邦故园
    粤教版选修1第三单元备课资料
    小小说创作作文教案
    《为人民服务》
    《胡同文化》教案
    雷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地下森林断想》
    遨游诗海含英品味--古诗词的背诵和欣…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月迹》教案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离骚》(节选)
    兰亭集序
    满腔热血已经沸腾
    洲际导弹自述
    岳阳楼记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石榴》教案
    剃光头发微
    诗歌的鉴赏总复习
    海燕(高尔基)
    云南的歌会
    你一定会听见的
    鹤群
    语言是否得体【教学实录】
    《诗经》三首(关雎、蒹葭、君子于役…
    《与朱元思书》讲义
    29  马教案
    诉说真情突出实感(口语交际)
    诉说真情突出实感(口语交际)
    巨人和孩子
    小巷深处
    第18课 吆喝
    第19课  春 酒
    多一些宽容
    满腔热血已经沸腾
    日出
    《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威尼斯商人(节选)

    打渔杀家
    答谢中书书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2006年中考作文指导
    2006年中考作文指导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更浩翰的海洋(九年级语文版)
    失街亭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一(字词)
    牡丹亭游园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庄子》二则
    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
    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
    白杨礼赞
    黄山记
    话题作文“空间”的指导教案
    走进三国
    曹刿论战第二教时
    《捕蛇者说》(第3课时)教案设计
    送行
    《父母的心》教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学实录
    一堂深刻的人文综合课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石缝间的生命》(…
    废墟的召唤(九年级语文版)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骆驼寻宝记》
    陋室铭
    庖丁解牛
    写作和口语交际
    《柳叶儿》教案
    更浩瀚的海洋
    《春》教学片断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细柳营
    《黄河颂》教案
    长江(北师大版)
    孔乙己
    家庭女教师
    强项令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跨越百年的美丽
    三峡·江水
    高考作文创新例文点评
    扩展语句
    齐桓晋文之事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活板…
    陈情表
    《都市精灵》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石榴
    海燕
    我的四季
    雷电颂
    五人墓碑记
    词两首(九年级下语文版)
    《黄河颂》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指南录后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桃花源记》说课稿
    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月迹》教案
    咬文嚼字
    《爱莲说》创新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案
    鸿门宴
    哀江南
    庄周买水
    陋室铭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
    庄子二则(《浑沌之死》《呆若木鸡》)
    《周公诫子》
    享受生活

    《背影》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背影》(八年级下)
    《列夫•托尔斯泰》
    写作训练-句式的仿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