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长亭送别》教案

《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的精彩一折,历来作为经典篇目选人高中语文课本。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教材对《长亭送别》中莺莺、红娘来到长亭拜见老夫人的舞台提示内容“做到见夫人科”做了如下注释:做到做表示达到的动作。

 


雷雷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学生活动:请学生简介《西厢记》的故事梗概;谈谈他们心目中的张生、红娘、莺莺。

教师引导:张生和莺莺在经历了佛殿相遇、一见钟情、月下吟诗、互通歌曲,发展到传书递简、跳墙赴约,直至西厢幽会、两情缱绻,最后长亭送别、海誓山盟,他们的爱情最终是花好月圆。这就是流传至今的《西厢记》,今天我们共同来欣赏其中最美的一折——《长亭送别》。

二、1、小组合作:对照注释,浏览课文。不懂的问题互相讨论,向老师提问。

2、小组合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请一位同学介绍节选课文内容大意。教师播放课件,帮助把握内容大意。

四、请几位同学朗读重点曲子:

《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满庭芳》、

《朝天子》、《三煞》、《二煞》、《一煞》

五、布置作业:

深入阅读课文,在把握戏剧冲突的基础上,试着理解其主题。



第二课时

一、快速浏览全文,划分段落结构,并为各部分拟一个角度一致的小标题。(详见课件)

二、这四部分都紧扣一个字来写——“别”,抒发了莺莺的离愁别恨。那么,导致有情人天各一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科举考试。

三、学生活动:依据文本,说说在对待科举考试这件事情上,老夫人、张生、莺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老夫人:“到了京师休辱没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

深入体会“辱没”、“挣揣”等词语的含义。

张生:“小生此一去,白夺一个状元回来。”

在对待这件事情上,此二人的观点是一致的:重视功名利禄。

莺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在科举这件事情上,莺莺的想法是与他们不一致的,她更重视的是爱情。

四、分析其中的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包括:人物和人物的冲突;观念和观念的冲突;情感与情感的冲突。

比较起来,哪些冲突更为重要?当然是人物背后的观念与情感的冲突更为重要,而剧作家表现什么样的冲突体现了作家的思想价值取向,体现作品的社会意义。

就本文的戏剧冲突分析,看体现了什么矛盾,作家的思想价值取向是什么,作品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归纳:本文的冲突主要体现在封建礼教和爱情之间的矛盾。

五、不就是个考试嘛,张生也说了,“白夺一个状元回来”,“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莺莺为什么如此悲伤呢?大家能找出理由吗?

1、多情自古伤离别;

2、平安是福(孙飞虎抢亲风波后,更加珍视平安);

3、中不了状元,老夫人也许会赖婚(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张生也许会不归(金榜无名誓不归)。

4、中了状元,也许会成为高门大户甚至是帝王之家择婿的对象,也许还会有异乡花的吸引……

由此可以看出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多么低下,他们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所以莺莺担心自己的爱情也是不无道理的。

六、《西厢记》的结局如何?用一句话来概括——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句话有了不起的思想价值:第一次正面提出婚姻自主的愿望。

七、结语:

虽然《西厢记》的结尾未免落入俗套,但王实甫笔下的张生和崔莺莺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鄙弃名教纲常和功名利禄,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勇敢地爱了起来。这种行为,不知使多少封建卫道士咬牙切齿、胆战心惊,不知使多少在婚姻制度压迫下的青年男女为之击节,为之飞越。即使在今天,《西厢记》仍然让我们心领神会、激动不已,让我们认识到人性的美好和自由的可贵。



第三课时

一、导入:

《长亭送别》,有人说它“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一幅淡雅的水墨,是一支撩人心弦的离歌。”它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 ,以其独特的风貌和格调,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

二、认真欣赏文章的语言文字,说说这位“美人”美在什么地方。

1、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2、教师归纳总结:

情景交融美

意境和谐美

人物真情美

语言精湛美

以《端正好》和《一煞》为例,先请学生有感情地美读。

分析:找出文中的意象仔细揣摩,“碧云天”、“黄花地”、“西风”、“北雁”、“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等。这些意象完美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清秋送别图,奠定了全文淡雅凄凉的意境,与莺莺的离情完美地交融在一起,形成了整体的和谐情境。(可联系有关的诗句和情境来使学生入境,例如《送别》、《雁南飞》等。)

全文又可分成四幅画面:长亭途中、长亭离筵、曲终人散、张生远去。把莺莺的离愁别绪放在这四幅面中,作境殊情异的描写,又创造出了局部的情景交融之美。

细节描写烘托出了人物的真情之美。例如:

口里——泥土酒食、玉醅似水

心中——心内成灰、烦恼填胸

眼前——险化作石、泪添河溢

身上——松了金钏、减了玉肌

语言精湛之美。



(1)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心理。(比喻、夸张、用典、排比、对偶等,结合文本来具体分析)

(2)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从而形成清丽华美、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化用古诗词句入文,善于炼字;多用儿化韵,雅俗共赏,朗朗上口。

后人评价关汉卿和王实甫的语言风格时,各用到一个词:本色和文采。

三、布置作业: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作改写,散文和诗歌都可以,要求展现出自己的文采。



 

教学目标: 
1、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意的艺术境界。 
2、欣赏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欣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难点:崔莺莺的典型意义 
教学设想: 
1、 以著名学者王国维的名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为理论依据,以文中富于文采的曲词为突破口,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唤起旧知,唤起生活经验,努力创设情境,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男女主人公"送别"的心情。 
2、 以诵读为辅助,以文学鉴赏为纽带,通过启发学生领会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特征,领会化用或借用古典诗词,并且和口语巧妙结合以营造优美的意境,来努力培养学生初步赏析古典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语言特色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3、 以碟片《西厢记》(越剧)的播放,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和视听享受,同时,引导学生"观后感"并提出自己的创见,以此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建议学生课前预习: 
1、对照注解和课前提示,通读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育资料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长亭送别》教案,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夏之绝句》教案
    走进小说天地
    《陈情表》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送东阳马生序》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集锦
    14.长亭送别
    《陈情表》课堂实录.
    海燕
    春风
    精雕细琢呈凤头——学习设计作文的开…
    白毛女(节选)
    出师表
    《送东阳马生序》的教学设计
    初中文言文知识大盘点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少年爱因斯坦》的教学设计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荷塘月色》说课稿
    《巨人和孩子》的教学设计
    《筏子》(北师大版)
    《诗经》三首(关雎、蒹葭、君子于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词六首:关雎、蒹葭、黄鹤楼、钱塘…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行路难、凉州…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教学设计——让…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明天不封阳台》
    诗歌中的景与情
    犟龟
    《麦琪的礼物》教学构想
    我们家的男子汉
    五月的青岛
    白杨礼赞
    长城谣
    第二单元《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
    写作训练教学设计:议论文事实论据的…
    高三记叙文写作
    与朱元思书
    抄检大观园》教案设计
    语文版  九年级(上)
    语文版九年级(下)
    岳阳楼记
    少年情怀都是诗
    《水浒》学案
    鹤群
    《红楼梦》学案
    愚溪诗序
    祖国山川颂
    肖邦故园
    粤教版选修1第三单元备课资料
    小小说创作作文教案
    《为人民服务》
    《胡同文化》教案
    兰亭集序
    雷雨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地下森林断想》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月迹》教案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离骚》(节选)
    《与朱元思书》讲义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
    满腔热血已经沸腾
    洲际导弹自述
    享受生活
    《石榴》教案
    剃光头发微
    诗歌的鉴赏总复习
    海燕(高尔基)
    云南的歌会
    端午的鸭蛋
    你一定会听见的
    遨游诗海含英品味--古诗词的背诵和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陌上桑
    语言是否得体【教学实录】
    29  马教案
    诉说真情突出实感(口语交际)
    诉说真情突出实感(口语交际)
    巨人和孩子
    小巷深处
    第18课 吆喝
    第19课  春 酒
    多一些宽容
    满腔热血已经沸腾
    日出
    《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威尼斯商人(节选)

    打渔杀家
    答谢中书书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2006年中考作文指导
    2006年中考作文指导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更浩翰的海洋(九年级语文版)
    失街亭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一(字词)
    牡丹亭游园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庄子》二则
    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
    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
    包身工
    黄山记
    话题作文“空间”的指导教案
    走进三国
    曹刿论战第二教时
    《捕蛇者说》(第3课时)教案设计
    送行
    《父母的心》教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学实录
    一堂深刻的人文综合课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石缝间的生命》(…
    废墟的召唤(九年级语文版)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骆驼寻宝记》
    陋室铭
    庖丁解牛
    写作和口语交际
    《柳叶儿》教案
    更浩瀚的海洋
    《春》教学片断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细柳营
    《黄河颂》教案
    长江(北师大版)
    孔乙己
    家庭女教师
    强项令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跨越百年的美丽
    三峡·江水
    高考作文创新例文点评
    扩展语句
    齐桓晋文之事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活板…
    陈情表
    《都市精灵》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石榴
    海燕
    我的四季
    雷电颂
    五人墓碑记
    词两首(九年级下语文版)
    《黄河颂》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指南录后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桃花源记》说课稿
    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月迹》教案
    咬文嚼字
    《爱莲说》创新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案
    鸿门宴
    哀江南
    庄周买水
    陋室铭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
    庄子二则(《浑沌之死》《呆若木鸡》)
    《周公诫子》
    享受生活

    《背影》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背影》(八年级下)
    《列夫•托尔斯泰》
    写作训练-句式的仿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