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非常棒!为了帮助大熊解决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猜想
师:根据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同学们大胆猜一猜,圆锥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生1:我想圆锥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
生2:圆柱和圆锥是两种不同的立体图形,圆锥的体积不能用“底面积×高”来计算,因为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高。
生3:我想圆锥的体积肯定与圆柱的体积有一定的关系。
2、实验验证猜想
师:好的。老师也认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一定的关系。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全班一齐:想)那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吧!现在请你们拿出各自准备的学具,每4人为一小组,每小组发一份实验报告,你们边实验,边填写报告单。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我们组将空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人等底等高的空圆柱中,三次
正好装满,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
生2:我们组用空圆锥盛水往与它等底不等高空圆柱里倒4次才倒满。
生3:我们组用空圆锥盛水往与它等高不等底空圆柱里倒6次倒满。
生4:我们组把空圆柱装满水,再往等底等高空圆锥里倒,正好倒了3次,这说明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
师:刚才几个小组汇报得很好。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3、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
师:根据实验,你们一定有办法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生1:我们把圆锥体积用字母“V”表示,所以V= V。
生2:这个公式中有两个字母“V”不能正确表示出来,由于圆锥的体积等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所以: V圆锥= V圆柱= 1/3Sh 。
师:这位同学真棒!
4、巩固
(1)师提问:“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句话对吗?
生1:这句话是对的。
生2:不对,因为圆柱和圆锥不是等底等高。
(全班鼓掌表示赞同)
师:我们知道了怎样求圆锥的体积,那么假如圆柱形冰淇淋和圆锥形的冰淇淋是等底等高,你们说大熊买哪种合算呢?
(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买圆锥形的冰淇淋既经济又实惠)。
师: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
(2)运用公式,完成练习四第3题。
(3)完成练习四第4题。
三、教学例3
教师创设情景:工地上有一些沙子,堆起来近似于一个圆锥,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这堆沙子大约多少立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生: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这堆沙堆的的体积。
1、各小组讨论列式计算,并且互相对正。
2、由一名学生演排,集体订正。
师: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
生:由于这堆沙堆近似圆锥形,所以我们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要想求沙锥的体积,必须已知沙堆的底面积和高。
师:如果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1:我们可以先测量出沙堆的底面直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
生2:我们也可以先测量出沙堆的底面周长,再算出底面半径,然后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
四、学生独立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7题。
2、做练习四的第8题。
3、做练习四的第6题。
五、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是如何准确地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的?
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自主探究,既突出了重、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主要表现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以生活中的事例来创设情境,使教学过程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讲机器猫的故事提出问题,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引入本课的主题。
二、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教学难。为了让学生直观感知圆锥的体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关系,我让学生有据猜想,实验操作,合作交流,观察分析,主动探究新知和发现结论,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
三、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同学们在做实验验证时,我让他们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这样给了他们探究的空间,同时也培养同学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真正达到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素质。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尽人意之处,例如:许多同学在计算过程中经常忘记除以3,还需要加强巩固训练。
点评:
《圆锥的体积》这节课的教学很成功,主要表现在:
1、利用生活中的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引入课题,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肯花时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亲自动手实验,以实验目的为主线,既动手操作,又动脑思考,努力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保证了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
3、老师提问后给学生充分交流、思考的机会。
三点建议:一是教学语言要精练,引导性语言要准确。二是要善于准确把握学生的探究方向,不能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聆听。三是学生在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同时,还要加强训练。 上一页 [1] [2]
|